李本聪:写 书


李本聪:写 书


记者来采访,她问我说:“李老师退休以后做什么?”我答复她写书。记者就是记者,她继续追问:“写些什么书?写了多少书?”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可以说出来,公诸于世。

不去学校上班了,我觉得自己42年的教育生涯可以总结,也还值得总结。这个总结肯定不会短,不是一般的总结,应该是一部书的容量。正好那段时间我在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边城》写湘西一隅,无论地域,无论时空都说不上宽广,但先生用他那支摇曳生辉的笔,把它写成了名著。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是日记体,写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上发生的故事,内容的编排也不复杂。

受这两部书的启发,或者说鼓励,我拿起笔来,开始写作《乡村教师》这部自传体教育著作。此前,我已经写过几百万字的文章,文字功底不会差到哪里,作文经验也具备了一些,所以对自己是自信的,对写成这部著作是自信的。动笔前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我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一辈子株守在一所乡村小学工作,在一所小学里和孩子们打交道,生活是很正面的,笔下传达的也肯定是正能量,主题是和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向而行。

茅盾先生写《子夜》,列出提纲,列出人物,甚至是细节都列出来,这反映的是作家的认真和负责。我是个普通人,写《乡村教师》只列了120个小标题出来。一个标题就是一章,写完120章,这部书就完了。因为写的是自己,写的是自己经历的生活,细节和场景都在我心中。写书的蓝图有了,怎么来兴建这座大厦,需要等着实践来检验。我试着写出第一章,感觉还顺手,又继续写了几章,难度也不大。经验告诉我,这部书写得出来的,剩下来的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一点我也不担心,我名字叫李本聪,其实一点也不聪明。只是做什么事,有一股勇往直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一觉醒来,我会就这个题目,构思一下。凌晨五点左右起床,坐到电脑前,滴滴答答敲击键盘。按照我操作电脑的速度,一个小时能敲出一千字,工作三个小时,就是三千字,一章就写出来了,差不多了。我写文章的经验,通常地,要比较完整地表达一个思想,不能少于两千字。三千字,可以自由驰骋,放开了来写。写书,也说不上就有多辛苦。路遥写《平凡的世界》,躲到一个宾馆里,一支接一支燃着香烟,在文字里调兵遣将,以至于茶饭不思。我可不那样苛求自己,一章写完,八点钟,关闭电脑,吃早餐,然后开着电动轮椅到原野上去,让清风吹拂我的脸庞,眺望日出日升,下午就躺着看书。我一天的工作任务完成了,我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我度过了幸福快乐的一天。我在工作,我在努力,我是有用的人。

就这样持续写作了不到五个月,《乡村教师》写出来了,40多万字。那一天,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自己给自己一点掌声,在雅宏源的馆子里,叫了桌酒菜,把要好的几个朋友请来,聚一聚,吃餐饭,借此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和他们分享。王老师举着酒杯说:“祝贺了,老师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期待着读到您的佳作。”我明白,“又一个春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有花朵开出来,要有一朵又一朵的花开出来。否则,你将如何面对那些关爱着你的人,面对这个世界。

经常会有老师来问一些教育教学的问题,事后我把这些问题记录在电脑上,也有些是我自己提出来进行追问思考的。在学校工作的时候,口头回答了也就完了,没有时间系统地整理这一研究成果。解甲归“田”,不在上班的时候,把搜集起来的问题,一一用笔回答出来,是一定要做的事。这不仅是对我自己负责,也是对老师们负责,对我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于是,我着手写作《特级教师答问录》。

这部书比上一部要好写些,因为它完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范围内,并且已经有了口头回答作为基础,积四十年功力而发。思路很明确,就以一问一答的问答体来写。每天早上回答两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回答控制在一千字左右,全书四十余万字,约回答四百个问题,半年多时间写完。有一些问题被我提前整理出来,寄给杂志社发表。像《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那一篇,就发在《云南教育》卷首语上。

我喜欢读书,我持之以恒地读书,但怕读成个书呆子,陷在书里跳出来。于是,我读书就有些特别了,既读纸质书,又读社会这本大书。读书就会产生思想,思想的表达是需要载体的。一个教育写作者,当然最好的载体就是拿起笔来,整理思想,记录思想。一天一天地观察研究这个社会,一天一天地把这些思考所得写下来,花了两年时间,陆陆续续,写成了45万字的《思想日志》第一卷。

电子稿写出来,我发给一个教高中的朋友,请他指教。他看了说,这著作是李老师心血结晶,包罗万象,像百科全书一样,适合做高中生的课外读物。他用学校的复印机把书印出来,装订成册,请我签名后作为奖品,发给他们学校考试成绩优秀者。这对书的作者来说,不但是激励,也是安慰。我会把这部著作写下去,写好的。

我孙儿渐渐长大,上小学了,我每天会跟他谈谈话,作为品德教育的一部分。自然,谈话需要有针对性,确定一个主题。觉得这些谈话,它们不但适合我孙儿听,也适合其他孩子听。写作者嘛,这好办,只要把这些谈话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贡献社会,就可以覆盖得更宽广,其社会教育功能就实现了。书稿定名为《和孙儿的成长谈话》,是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这部著作完全是一种教育真实的反映,写得很顺畅,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言之有物,娓娓道来,像爷孙俩围炉夜话那样。不存在居高临下,是一个过来人对后辈的肺腑之言,殷切希望。

经营书城的一个朋友说:“李老师,你不是退休,而是转业了,快成一个专业作家了。”想想,也有点这个意思。退下来两年不到,我写出170万字的作品,我还没有老哩,我这个人还有用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孙儿   边城   千字   乡村   著作   记者   思想   经验   教师   时间   学校   社会   朋友   旅游   工作   电脑   李本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