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留迹院”考略

“留迹院”考略

  翻开清乾隆十年(1745)普宁知县萧麟趾编修的《普宁县志》之卷八“古迹篇”中有关“留迹院”的记载。其文曰:在戎水莲塘坛后,唐正观初建,计僧舍九十九间,昔有仙人立其地,留两足迹甚巨,后建院因取为名。开元四年(716),有游僧至院茹荤,日钓鱼虾于院侧之秀溪桥,齐钟鸣始归就餐,众厌之乃饭后始鸣钟。僧题句于石柱云:食了饭,才打钟;风扫地,月点灯。众以水洗去,愈洗愈明,追之不见。相传为罗蓬仙云,未几寺废,桥亦圮,今惟一片荒埔,半湾流水而已。

  全文135字,原文无标点。该文文字简洁,意思分明。文中涉及的地方及人物,其中,有关“留迹院”所在,据当地传说及查考,“留迹院”故址位于占陇镇区墟内南畔,国道324线从周边穿过,原地为一片荒冢埔,当地统称“庵宫埔”;1950年被驻军(解放军)辟为操场,据当时目击者称,清理地基时曾挖出两箩铜钱,但已生锈腐朽,分明是寺院倒塌前所存;1955年建成占陇粮食仓库,几十年来为周边村庄早晚二造上交公粮的粮所;2010年被开发成高级住宅区,该区地处黄金地带,交通辐辏,高楼耸立,风景优美,宜商宜居……

  文中的罗蓬仙何许人?这又有一番来历:相传从前潮汕某地,有姑嫂二人,一天,到当地一老爷宫烧香,姑见老爷金身,气宇轩昂,相貌堂堂,一时心动,不觉向其嫂坦言:日后嫁夫,其夫如有老爷相貌,其愿足矣!并将内心意愿向神明祷告……说来也怪,自从那天去老爷宫回来后,姑便神情恍惚,每晚间,总有一美貌男子来到她房间,朦胧间同她嬉闹共床,两情相悦,如梦似幻!不过其男子行踪诡秘,至天明时分隐而不明去向……不久,姑发觉暗结珠胎,不由一惊,遂将实情告与嫂,嫂也大惑不解,但不知男子是何方人氏?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嫂嘱咐姑,趁夜间同男子偷欢时,暗中剪下男子衣裾,以便识认。谁知第二天,姑所剪的衣裾却是木头一块。姑嫂俩匆忙间来到老爷宫,一看老爷金身下端缺了一角,遂将带着的木头对上,正好完整无缺,至此真相大白。人有七情六欲,何况神乎!原来,每晚前来同姑苟欢的男子,却是“老爷”。不久,姑产下一男婴。未婚生子,在封建社会里可是伤风败俗。于是,姑嫂只好将所产男婴,用破布包裹,放进一竹箩里,偷偷放到老爷宫殿前。自此,每到老爷宫烧香的妇女,见男婴嗷嗷待哺,有奶的或给他奶喝;附近的或端来稀饭喂他。不久,老爷宫内的男婴,被某地一慈善庵堂所收养,但“老爷仔”的名字却传开了……

  古时的潮汕,人称蛮夷之地,到处是“毒雾瘴氛,日夕发作”,而其中对孕妇造成生命威胁的是一种叫“流虾”的东西。每年间死于“流虾”的产妇无数。据民间传说,“着虾”(“虾”与“邪”谐音,现代医学认为“着虾”即是“着邪”,乃风寒所侵,邪毒所生)的产妇,唯一能解救的办法,就是在产房内的四周燃烧炭火,热气盈室,让“流虾”不能近身,方能保住产妇生命。虽然此举纯属迷信,但用炭火驱寒祛邪,净化环境却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这是闲话。

  再说文中提到,“有游僧至院茹荤(寄食),日钓鱼虾于院侧之秀溪桥”句。这游僧人称罗蓬仙,是十八年前被某慈善庵堂收养的“老爷仔”,因出世时被稳在竹箩里,人叫“箩稳”,久之被叫成“罗隐”。秀溪,在留迹院西北侧约二三里处的华林境内,一条绕村而过的小溪流,据说那是“流虾”繁衍生殖的地方。由于“流虾”造成的祸害,罗隐云游至此,决心根除此妖孽,所以就在留迹院寄宿下来,日钓鱼虾于秀溪桥……根据黄振坤同志2006年2月6日在《揭阳日报》载文所言:“该桥纯用石料构筑,桥墩以石块(条状)砌成,桥面用石板铺设。桥身长15米,分三周,每周5米,宽3.4米,各由七条石板组成,故名‘七板桥’(即秀溪桥)”。在交通闭塞的年代,“七板桥”是人们上白马墟的必经之道。桥东临溪有一棵蓊郁的榕树,树冠遮去了石桥的大半,每年炎夏,南风清爽,“七板桥”是人们乘凉的好去处,而有关罗隐仙“七板桥”钓“流虾”的神话故事,却在这里年复一年地传颂。人们把罗隐称为仙人(即罗蓬仙),不无道理,据说罗隐长年累月地在秀溪桥钓“流虾”,石板上就被蹲出了两个七八厘米长的脚印,人称“仙人脚迹”。而更为稀奇的是石桥中间一周的桥段只有六板,传说其中的一板是古时被麻雀跳折的,这当然是神话,但跟罗隐仙钓“流虾”的故事不无关系。


作者:王辉忠

来源:揭阳日报(2014.05.2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潮汕   普宁   板桥   揭阳   庵堂   姑嫂   炭火   男婴   鱼虾   产妇   石板   老爷   仙人   文中   男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