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玉井村天后宫

汕头玉井村天后宫颇具文化价值

  潮汕基本逢山有寺庵,逢村有宫庙,寄托人们各种各样的美好愿望。众所周知,由于福建湄洲岛妈祖林默娘是万众敬仰的“海上女神”,自元、明朝以来,凡江河海滨处,莫不有天后宫、妈宫等名号的祭祀建筑,妈祖宫庙成了临海村落的标志性建筑物,并由此衍生出全球性的妈祖文化。

  玉井村天后宫位于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玉井居委玉中路77号,始建于清朝乾隆壬子年(1792年)。坐西北向东南,为二进一天井一拜亭格局。通面阔15.6米,通进深19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其外观为广三路三门对称头门,门前有石鼓、石狮各1对,硬山顶,素胎瓦当,屋脊镶有“双龙夺宝”、古代戏剧人物和花鸟等嵌瓷泥塑,多姿多彩,栩栩如生。室内为五瓜抬梁式木结构,梭形柱及方形柱并用,花形柱础,拜亭木雕精美,主座为传统宫庙雕花建筑,装饰美轮美奂,宫正中供奉妈祖神像,右侧还供奉慈悲娘娘塑像。宫门对联诗为:天恩洪播千秋仰,后德巍峨万代尊。

  现大井村和玉井村以前是连在一起,合为一村,统称大井村,是一个临海自然村落,古昔时候,原是海水翻涌后把泥沙卷到海边上形成的沙脊,登高远眺如“长龙卧波”。村外不远处即是一片汪洋大海,村民因地制宜以讨海为生,捕鱼、利用海坪养殖蚶等是两大海淡养殖业。为能安居乐业,村中于清朝乾隆壬子年在村头建起了妈祖宫,故把这里称为“妈宫头”。传承于福建妈祖,旨在保佑村民平安。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日,村中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如祭拜、建醮、潮剧演出等,各地香客纷纷前来朝拜,热闹非凡,最热闹、最有特色的是“会兄弟”的祭祀活动,盛况空前。天后宫的建成既对研究潮汕地区传承福建妈祖文化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也具明清两代建筑风格,融合中原文化与地方特色,对了解潮汕民间建筑工艺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1949年蒋介石兵败南下,天后宫和村中宽敞的宅院都成了胡连兵团的暂住地。1962年围海造田时,把村外的海坪全部圈围起来,建成现在的牛田洋种植养殖基地,当时解放军也是借住这里和村中宽敞的宅院,等后来牛田洋军用基地建成后才迁移,使这里更具历史意义。

  1923年,因受当年6月初十日大台风损毁重修,1969年“7·28”强台风遭毁拆除,仅存残壁,时运屡迁。为延居盛世而缅先迹,于1984年以乡民筹资重建,恰逢香港同胞肖玉科先生偕同夫人林玉卿女士返梓,遂欣然捐助玉成,留住悠久的独特海滨历史烙印,使天后宫焕然一新,至今香雾清绕、画栋烛辉、红映雕梁;2011年林少华先生出资再重修,增其旧制,拓宽宫前大埕,扩建宫前莲花池,增建旁边花园,使天后宫更趋古意雅美。

  玉井村天后宫现已被列为“金平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庙,屡毁屡建也证明它的价值,这是值得保护的。而随着围海造田和村庄的发展建设,原本建于海滨的天后宫现已处于村落中心地带,但不管今后如何发展变化,只要它存在就留住了村庄临海的悠久历史。天后圣母在漂洋过海的华人心中,永远是人们的保护神。另外,玉井天后宫的存在,也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发展和研究,还可列为潮汕旅游胜地,整合开辟其他鮀浦旅游专区,一起列入文化景点,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作者:汤夏冬

来源:羊城晚报(2013.10.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妈祖   潮汕   乾隆   汕头   宅院   福建   村落   祭祀   宽敞   海滨   村庄   悠久   价值   建筑   文化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