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阳公溪”的由来

饶平“阳公溪”的由来

  阳宏(原名弘,因避乾隆<弘历>名讳,后代志书改为宏),字克宽,广西临桂人,登明成化庚子科举人。他先后任江西宜春、浙江钱塘教谕,尝担任四川省试分考官。后因考绩优等,于弘治八年(1495)擢升为饶平知县。阳宏上任前在京拜访已为御史的前任饶平县令邱天佑,请教有关饶平政事。邱御史言及曾谋凿石头溪,以利水运,因擢升调任,未能实行,成心中憾事。阳宏说“苟有利于民,敢不勉终公志”,当即答应到任要完成此事。

  所谓石头溪,即黄冈河上游,在今三饶镇至汤溪镇吴坑(现在汤溪水库中)一段,约十五里,巨石交错,“大者如象,小者如马”,其中锋利的石块如矛似戟,激流奔注,与乱石相搏,发出雷霆般轰鸣。下游上来的船只行至此处,不得不停下,舟人要卸下货物行李,挑担上岸,在崎岖的山路小道跋涉二十里才到达县城,民众困苦不堪。

  阳宏到任后,果有民众请求凿溪。他立即具状上报府、道。时掌管道事的按察司佥事王相正在征询民政利弊,接到状子,甚是高兴,表示赞同。阳宏说:“凡事功之立,下可而上不可,不可也;上可而下不可,不可也。上下交可,功且可矣。”得到上级支持后,阳宏便着手开凿事宜:发动民众打造凿石铁具备足火炭竹木等辅助材料,筹备犒劳民工的粮食鱼盐等物。他认为,人力不可以骤使,工程不宜仓促上马,要比较精确地估算出工程量及投入的劳力,并预先择定各工程分项的负责人,在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后才开工。民工们在官府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干得热火朝天,把巨石砸碎搬走,凿开堵塞河道的石头,削平尖锐的石块,使过往船只可安全通行。历时两月,石头溪终于变为坦流,舟行顺畅,过往民众无不称快。从筹办到施工整个过程,阳县令严于律己,加强管理,杜绝漏洞,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于工程。饶平官民赞曰“此我饶万世之利也,其可忘乎?”于是将溪名改为“阳公溪”,并敦请莆田人、四川布政使周瑛(翠渠先生)撰写《阳公溪记》,刻成石碑以作永远纪念。现浮山镇东北部东洋村从前叫“东洋屯”,因当时开凿阳公溪的需要曾设置屯房储粮而得名。

  阳县令为人处事,常以古贤哲规范自己,勤于理政,为民着想,每采取一项措施,都要事先征求各方意见,商讨结果有利于民众才实行。做事决心大,有始有终。昧爽(黎明)即坐堂理政,常至日落方退。后卒于任上。

  关于阳宏的姓,多部《广东通志》及《潮州府志》记为“杨”,但吴颖《潮州府志》及刘■《饶平县志》均称“阳”。


作者:洪泽茂

来源:潮州日报(2015.06.3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饶平   浮山   临桂   洪泽   天佑   东洋   潮州   县令   御史   石块   船只   巨石   由来   民众   石头   工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