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潮州涵碧楼

郭沫若与涵碧楼

  涵碧楼,潮州市西湖公园里的一座普通二层小楼,始建于1922年。因背靠青山,前临碧水而得芳名——涵碧楼!

  1925年2月和10月的二次东征,使涵碧楼与周恩来的英名连在一起,成为东征军首脑燕集会商,会见潮安各界代表之所。同时,在东征中诞生于潮州的黄埔军校第一所分校时,涵碧楼又成为分校师生活动的场所。1927年南昌起义军进占潮汕,涵碧楼成为师司令部所在地,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彭湃、郭沫若等领导人于涵碧楼中指挥战斗。涵碧楼作为历史文化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她记忆着这历史的一幕幕,她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代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曾经在涵碧楼工作战斗过的老一辈革命家,纷纷重返涵碧楼,回忆当年的历史情景、挥毫题辞、鼓舞新一代,也使广大的中外游客纷纷走进涵碧楼重温昔日的光辉历史。

  当我们来到涵碧楼前抬头仰望,“涵碧楼”三个大字稳重而大方;当我们于西湖对岸远眺涵碧楼时,“涵碧楼”三字倒映碧波;当我们步入涵碧楼时,讲解员首先会向观众介绍“涵碧楼”三字的作者——郭沫若。

  1963年地委指示重建因日寇侵华潮汕沦陷期间被日寇烧毁的涵碧楼,同年汕头专署拨款重建。1964年7月终于在原址依照原貌重新建成,并按照1963年贺龙元帅视察潮州时提出的要把涵碧楼重修,以纪念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后代的要求,辟为潮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随后于1964年由潮安县县委写信经过地委转寄国务院请郭沫若同志题写了“涵碧楼”三字和“潮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名。“涵碧楼”三字于1977年塑上楼前正上方,背依青山,面临湖水,时刻记忆着郭沫若同志与涵碧楼的一段段历史。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沙湾人,生于1892年,1978年逝世。原名郭开贞,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他幼年就入私塾读书,1906年进入嘉定高等学堂接受民主思想教育。1914年赴日本学习医学,后改学文学,学习了国外著名作家的名作名著。1918年他写了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和第一首新诗——《死的诱惑》。当1919年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时,他于日本发起组织了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先后创作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投入了爱国新文化运动,后来组织了创造社,编辑了《创造季刊》。1923年,他于日本毕业后回国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创作了著名的《王昭君》、《聂莹》、《卓文君》等历史剧;1926年他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与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北伐军二万多人于江西南昌发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八一南昌起义”,于9月23日进驻潮州城,师司令部设于涵碧楼,郭沫若同志于南昌起义时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作为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彭湃等同志在潮州、在涵碧楼一起工作战斗,共同创造了“潮州七日红”的光辉奇迹。与中共潮安县委、工会、学生会组织、农村农会、妇女协会组织等各界一起抵抗国民党反动派,并肩战斗,一起创作了“潮州七日红,青史垂千秋”的光辉历史!潮州人民心中永远铭刻着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涵碧楼永远记载着这段辉煌的历史!

  涵碧楼记忆着郭老!郭老也惦记着潮州!1964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同志欣然提笔饱含激情的毛笔书上了“涵碧楼”和“潮安县革命历史博物馆”条签。次年,郭沫若同志和夫人于立群携手走进阔别三十八年的潮州。他重仰涵碧楼、重登韩文公祠、步入开元寺。他回到县委第一招待所,立即挥毫,为涵碧楼、韩文公祠、开元寺题诗。为涵碧楼题下了草书体七言诗:“弹指光阴卅八年,潮安每在梦中旋,楼台倒映含虚碧,旗帜高扬似火燃,一夕汤坑书附羽,千秋英烈血喷烟。今来重到金山碧,日月更新别有天。”郭沫若同志作为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南下来到潮州。如今重来潮州,心情澎湃,激情高扬而倾注于笔端。来到涵碧楼前屈指细数三十八年,当年的潮州记忆犹新,当年涵碧楼的雄姿、高扬的旗帜、从三河坝南下潮州的战斗部队、多少牺牲的英烈……在郭老的心中重若泰山,所以“潮安”总是在他的“梦中旋”。他总是寄予潮州于厚望,所以,他来到潮州总是要登上金山眺望,他三十八年后对潮州的发展充满希望,他有感而发:“日月更新别有天!”

  翰墨间饱含了郭老三十八年来他对潮州尤其是涵碧楼的深厚感情。从诗的书体可看出郭老的书法艺术既重师承,又重创新的大胆创造精神,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以笔力爽劲洒脱的行草书体挥就了心中三十八年来对涵碧楼特殊而深厚感情。

  郭沫若不但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学术领域具有广阔的视野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而且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旨。早于辛亥革命年间,他的书法艺术已经在社会引起了影响。他后来研究金文、甲骨文,将祖国宝贵的古书法体演化入书法。新中国成立之后,郭沫若除了处理繁重的国家大事,仍然没有忘记书法创作,并满腔热情地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墨宝。郭沫若同志当年来到潮州,不但为涵碧楼题诗,并为涵碧楼题名。以他擅长的行草书体写就,笔力刚劲洒脱,笔锋运转流畅,透现出郭沫若对涵碧楼充满着热爱贯注于笔端,充分折射出郭老作为一位旷世奇才的修养和贡献,也显现出郭老早年在书法学习上的刻苦用功。我们透过郭沫若在考古、古文字、文学等领域的成就来赏析涵碧楼题诗,可领略出世人称为 “郭体”的大胆创造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的题诗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作为一个潮州人,当我们走在西湖对岸,最引人注目的是“楼台倒映含虚碧”!走进公园最吸引眼球的是郭老题写的“涵碧楼”!走进涵碧楼,郭老的题诗与其他党政军领导人的题辞一起悬挂于壁上,端正而大方!郭老对潮州、对涵碧楼的爱,潮州人民永远记忆着!涵碧楼永久珍藏着!他作为南昌起义军留给潮汕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将激励着我们新一代,给我们注入正能量!


作者:陈东妮

来源:潮州日报(2015.08.27)

郭沫若与潮州涵碧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郭沫若   潮州   南昌起义   总政治部   新文化运动   潮安县   潮安   司令部   潮汕   周恩来   书体   西湖   笔端   同志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