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行当


作者 林艾


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行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过,有些行当正在消失或者已经消失。有句话名言叫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重温逝去的日子,通过新旧对比,牢记今天生活的来自不易,从而激发人们热爱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热情。

卖货郎

解放初期,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牧区,经常看到肩挑担子的卖货郎。担子里装有针头线脑,油笔铅笔、玻璃球、布娃娃、手摇鼓、木制手枪等用品玩具。只要听到卖货郎“针头线脑!糖葫芦!”的吆呵声,妇女儿童立刻围了过去,再寒酸的人家也得破费几个,要不自家的孩子看着别人流口水,当父母的该有多难受。再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谁家都离不开针头线脑等缝补工具。

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行当

我们少年时代正是以阶级斗争为钢的年月,习惯用高度警惕的眼光看待问题。记得一本“小人书”(连环画)说的是海防前线一个蒋帮特务扮作卖货郎刺探海防军事情报,被少年儿童们一眼识破,一举抓获特务的故事。眼前这个卖货郎鬼鬼祟祟有些不正常,总是把一袋袋物品偷着卖。我们便把这件事情报告了当地的工商部门,他们马上派出人员检查卖货郎的物品。发现他的担子里装有洗衣粉等我们这个小地方没有见过的商品,便责令全部没收。事后觉得真不应该,人家辛辛苦苦挑着担子补充市场余缺,我们的行为岂不是狗扑耗子多管闲事。

钉盘碗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比较匮乏,就是盘碗裂条缝也舍不得丢弃,等着钉盘碗的来了修补。有句行话叫“没有金钢转,哪敢揽瓷器活儿”。其实钉盘碗的手中就两样东西,一个小转头,一个像拉二胡那样的工具,在盘碗上打几个眼,然后用铜钉把裂缝夹牢固,盘碗就会滴水不漏。这样的盘碗如果能够保存到现在,真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行当

沾补铁瓷盆与钉盘碗有着同工异曲之处。那时少有塑料盆,铁盆用久了磨损或者腐蚀漏水,修补匠把铁烙铁用炭火加温,然后在破损的地方用锡焊沾一块儿铁皮,这脸盆或者面盆就会完好如初。

如今偶尔还能听到“磨剪子,铲菜刀”的吆呵声,钉盘碗的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换一个脸盆或者面盆也花不了几个钱,谁还在盆子上沾块疤痕呢?就像棚户区改造工程平房换成楼房一样,家里除了老婆是旧的,其他物品都是新的。

爆米花

曾记得儿时,只要听见“砰”的一声爆炸声,那就是爆米花的来了,孩子们赶快从家里的米瓮挖一碗玉米或者大米、小米前去排队。那个像炸弹模样的爆米花机在炭火上不停地转动,片刻功夫打开弹盖,只听见轰隆般的巨响,一碗就像变戏法似的成了一盆。爆米花的火候很重要,时间不到米花不能全部绽放,时间长了又有焦糊的味道。爆米花玉米比大米和小米的口感好,至今电影院的小食部还有这个。青年男女们边看边吃,人家就要这种氛围,守着黑乎乎炸弹模样的米花机,一点儿情趣都没有。不像我们小时候,就爱听“爆炸”的声音,那种捂着耳朵闭着眼睛,既畏惧有神奇感觉真好。

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行当

发电报

发达国家上个世纪初就发明了电报,我国解放初期电报是最快捷的通讯方式。曾记得上个世纪的六十代初,一天晚上邮差给我家送来了一张电报,纸张上打印着几个字:父亲病危 见电速回。我父亲有些莫名其妙,说我爷爷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初就去世了。同名同姓的多了,肯定他们送错了。让我赶快把邮差喊来,别耽误了别人家的大事。

这种张冠李戴事情真让人哭笑不得,与电报一同消失的还有通信。那个年代给父母或者恋人写信最容易表达感情,除了真情实感也不乏肉麻的字眼。与我们一同下乡的把二百斤重的女同学形容成“万丈悬崖上的梅花”,好险把人笑掉牙。不过人家犹如书法家楷篆的笔体,还是让人倍感享受。

旧中国文盲多,解放初期识字的经常有代人写信或者读信的义务。大爷大妈们接到儿子部队的来信,听着儿子不断进步的消息不但自己偷着乐,而且让家族无限风光和荣耀。不过也有悲伤事情,接到儿子为国捐躯的噩耗,就等于天塌下来了。我们语文老师曾经讲过一位学生替人写信故事,说是妹妹们都(肚)大了,粮食也够(狗)吃了,可把远方的儿子给吓坏了。老师特别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基础不好出现错别字,容易闹出大笑话。

如今都用电脑打字,少见漂亮的好字。像我这样的上学期间本来就没写过多少字,越着急手越哆嗦。每当成人考试便是最为惆怅的日子,如今有了电脑这个好帮手,才能写出许多文章来。

写对联

上个世纪每当腊月期间,街头便出现了写对联的人,他们手中的毛笔就像玩具一般潇洒自如,片刻功夫就写好了一大摞。有些衣着皮袄貌不惊人却落笔生花。当年行政机关的大货车门要噴上单位的名称,我们当地运输公司的一位补轮胎师傅,在纸片上大笔一挥,然后又把字体镂空,噴在车门上,看着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其实入门槛很重要,有些人机遇不好,一辈子也只能从事体力劳动。

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行当

进入新世纪以后对联成批的油印,写对联的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工厂、企业、机关装修学习园地,都找设计公司用电脑制作,那些写好字的也就成了无用之地,这也是目前没人好好练字主要原因。科技的进步让人懒惰,听说再过几年机器人充满了各个行业,人就成了吃饭、睡觉、游逛的行尸走肉。

糊灯笼

由写春联又联想到糊灯笼,每到腊月期间,我便去商店买来了五颜六色的彩纸,再用竹条或者铁丝做成龙灯、宫灯的模型,然后再把彩纸剪成花卉或者动物的样子,仔细粘贴在框架上。年三十晚上把亲手制作的灯笼挂在门外,得到了街坊们的欣赏和赞许,心里美滋滋的。其实过年包括刷家、擦玻璃、蒸、煮、熘等等,忙忙碌碌才有意思,把这些活干完,这年也就快过完了。

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行当

如今商店里的灯笼如同对联一样“成灾”,随便挑选几个,再也不用辛勤劳作。但总觉得买的不如自己亲手制作的“耐看”,再加上买的不像糊裱的经过风吹日晒已成为废品,扔掉有些于心不忍,留着无用,这灯笼便成了家中的鸡肋。不管怎么说糊裱匠还没完全消失,每年大型灯展期间还能看到他们的杰作。

(部分照片网上下载,如有不当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上个世纪   针头线脑   货郎   彩纸   炭火   海防   面盆   邮差   腊月   行当   电报   担子   爆米花   对联   灯笼   初期   传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