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集宁旧事》节选——第三十七章


长篇小说《集宁旧事》节选——第三十七章

作者 林艾

集二线铁路全线贯通以后,筑路大军先后撤离了工地,铁路建设指挥部的人马各回原单位。刘睿觉得与秦长征相处的日子,是那样的短暂。自己真不像离开老革命,更不想回那个死气沉沉的单位。他便动情地说:“秦叔,我想跟你走?”


秦长征说:“现在是内地支援边疆,手续办不了。回到你们家乡埋头苦干,不要抛头露面,处处显示自己。只要心地善良,日久见人心,走到哪里朋友都是遍天下。”

刘睿与秦长征一同坐上压道的车辆回到了集宁,刘睿说什么也不让秦长征立刻走。已经到了家门口,哪有不进家之理。他们走到桥西的一马路,刘睿顺便割肉买菜,他要好好款待老前辈。

李芳菲又是剁饺馅,又是拌凉菜,忙得不可开交。秦长征便和刘睿亲自动手包饺子,李芳菲腾出身子忙乎菜肴,绿豆芽拌粉条、大葱炒鸡蛋、肉片炒青椒、辣子肉丁、滑溜里脊这些过年都见不到的美味佳肴,让三个孩子直流口水。

平安不解的问妈妈:“今天什么节日,妈妈做了这么多的好吃的?”

李芳菲说:“爷爷来了,能不盛情款待吗?”

三个孩子七眼大八眼小的看着这个从来没见过面的爷爷,平安说:“爷爷经常来,我们就能吃好的。”

李芳菲高兴地说:“爷爷常来,咱们每天包饺子。”

秦长征说:“刘睿该满足了,媳妇勤快,孩子聪明。如今赶上了好日子,一定要珍惜啊!”

席间刘睿还陪秦长征喝了几盅酒,喝到耳热脸红时,刘睿动情地说:“秦叔,我不想让你走,明个咱们上趟老虎山,看看当年的坑道战壕,重温战争年月的往事,一定能够唤起满满的记忆。”

秦长征说:“下次吧,你小子倒是老婆热炕头,我一年多没见你婶子,思家心切呀!”

因为上午就买好了前往北京方向的火车票,刘睿觉得留不住老前辈,便送客上车站。没想到秦长征给了三个孩子每人十块钱。这个是人家半个月的工资!李芳菲说什么也不肯接受。秦长征有些恼怒,“这是给孩子,与你们大人无关。”

刘睿悄悄扒在妻子的耳朵旁边悄然说了些什么?李芳菲便不再阻拦。

集宁城市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市委政府的兴建,城市的中心也往桥东发展。恩和路到处都是建筑工地,热火朝天的场面让人倍感兴奋。

在火车开行的一瞬间,刘睿把手绢里包裹的三十元钱从窗口扔了进去。老前辈立刻又扔了出来,“你还把我当外人,咱们还怎么相处……”

火车开动以后,秦长征与刘睿频频挥手。刘睿的眼圈立刻红了,就像有玻璃碎片亮晶晶的在眼前闪动,模糊的列车渐行渐远。刘睿觉得满腹的感激往上涌,再也忍受不住抽搐起来。他觉得以前自己不是这样的,怎么越活越软弱了呢!



刘睿重新回到集宁县财政局上班,单位还是原来的单位,人却面目全非。老同事有的提拔了,有的调动到了其他单位。刘睿一切都需重新做起,人际关系也得重新相处。刘睿牢记着秦长征告诫过的话,低调做人,不显示自己。别人锋芒毕露那叫年轻有为,敢说敢干;旧军人出生的他便是不安分守己,异想天开,蠢蠢欲动。

集二线铁路全线贯通,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开通了国际列车,集宁便成为了国际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中苏蜜月时期,国家到处都是苏联援建的项目,内蒙古包钢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集宁作为集二线的重要交通要道少不了路经的东欧人,当地政府便在这里兴建了一处对外交际处,这座中式琉璃瓦大屋檐的三层建筑,与市委政府和联营商厦、展览馆构成了集宁最雄伟繁华的街道。

俄罗斯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下榻集宁交际处以后,当地政府便组织歌舞团、晋剧团、二人台等文艺团体演出助兴。就那么十几个节目,时间长了就像天天煮饺子,油炸糕一样腻口。换些粗茶淡饭调剂,这就有了交际舞等活动项目。组织艺术细胞的干部,把这些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陪好,说不定也能在集宁投资一个集钢那样的大型企业,还不是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造福。所以,从那时起就有了招商引资的做法,只不过地方太小,没有中外合资企业来这里投资建厂。

刘睿的顶头上司让他去陪俄罗斯人跳舞,刘睿说不会。他牢记秦叔告诫的不要抛头露面,以免引火烧身。领导严肃地对他说:“陪外宾跳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我就不相信国军部队的上尉军官不会跳舞?你要是陪好了,我给上边打报告提拔重用你。再说,陪着外国人吃吃喝喝,搂搂抱抱的美差,别人想去还轮不上呢?”

领导的话已经说到了这种份上,哪有不去之理?历史的进程又把刘睿推到了前台。苏联专家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由刘睿这样三十刚出头的成熟男子陪着娱乐十分融洽。刘睿随着俄罗斯的贵妇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慢三、中四、探戈、一曲又一曲轻歌曼舞。刘睿要不不干,一干一鸣惊人。刘睿在交际处出尽了风头,也为他漫长的人生道路又增添了坎坷与不平。

刘睿回到家一闭眼睛,好像那些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富婆还在望着他微笑,嚣闹的音乐声仿佛也在耳边回响。刘睿想着每天晚上搂抱那些比他大十多岁的外国女人,这样长时间下去,自己都快变成男妓了,他差点笑出了声音。

睡在丈夫身旁的李芳菲问道:“你笑什么?”

刘睿说:“我没笑,我在睡觉。”

李芳菲说:“闻闻你身上的香水味道,整天半夜三更的,你都变成啥人啦?”自从有了孩子,李芳菲把心血全部放在了三个孩子身上,她便不再搭理丈夫,转过身子睡觉。

刘睿却毫无睡意,他戏弄妻子,“我要是被俄罗斯女人俘虏了咋办?”

李芳菲说:“把你那玩意填进外国女人的肚皮里,才算真本事!”

“我先填进你的肚子里试试看。”刘睿边说边撕扯着老婆的被子。

“滚一边去,你愿意跟谁跟谁去!”李芳菲使劲把丈夫推了出去。四岁的儿子平安醒了,“妈妈,你们干嘛呢?”

李芳菲和刘睿再不言声。没等片刻功夫,妻子的鼾声像一首催眠曲,他听着听着也睡着了。

爱情是自私的,李芳菲嘴上说丈夫想干啥就干啥,但一想到丈夫搂抱外国女人心里就吃醋。尤其丈夫身上的那股狐臭味,更让她气不打一处来。第二天晚饭以后,李芳菲便阻拦丈夫,不让他再去那个像狗瑄窝一样的交际处。

集宁恩和路灯火辉煌,交际处舞会开了好久,还不见刘睿的身影。两个俄罗斯女人坐不住了,她们走到处长身前比划着,“那个,刘……干什么去啦?”

处长明白了她们寻找刘睿,赶快让王干事前去。王干事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刘睿的家门口,没等车停稳便大声叫喊:“刘睿,处长让你陪外国女人跳舞!”

李芳菲怒气冲冲地走出家门高声说道:“咋不让你老婆陪外国男人跳舞?”

王干事说:“你咋这样说话,陪外国人跳舞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李芳菲说:“我家男人不能陪外国女人,谁愿陪谁陪?”

王干事跟这个家庭妇女说不清楚,便大声呼喊刘睿:“我可是奉了处长的命令找你,去不去也得说话呀?”

刘睿没办法只能往外走。李芳菲堵在丈夫的身前说:“今天你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刘睿看见老婆动了真格的,只好对来人说:“你回去和处长说一声,今天我生病不能去了。”

王干事骑着自行车头也不回走了。

刘睿回到家中抱起了刚满一周岁的女儿,“你妈不让我跟外国人跳舞,我就跟我的小囡囡跳舞!”刘睿躺在炕上,女儿的小脚蹬在他的肚子上,他抓住女儿的小手挥动着:“嗨啦啦,嗨啦啦,天空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

两个儿子立刻围在他身边闹着:“爸爸,我也要唱,我也要跳!”

“好,我一个个的教你们。”刘睿坐起来对大儿子平安说:“爸爸教你的唐诗忘了没有?”

平安噘起小嘴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芳菲在地上给孩子们洗衣服,她一边洗一边想,这还差不多,像个当爸爸的。晚上睡听见孩子们都已熟睡,她便主动把身子给了丈夫。

刘睿因为跳舞家庭闹矛盾,领导便不再强迫他前去,他渐渐远离了交际处。多少年以后,刘睿特别感谢李芳菲,要不是她不阻拦,“文革”时期还得多加一条罪名:“苏修特务。”

一九五八年集宁与全国一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当时国家提出的口号五年赶超英国,十年超过美国。一时间全城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收集老虎山、白泉山、卧龙山战争年月遗留下来的炮弹皮等破铜废铁,几乎把耗子洞都找遍了,离上边要求还差很远。

进入九月份全民大炼钢铁更是进入白热化的程度,市内自建的几座丈数来高的土炉热火朝天,人们把锹头、铁犁、铁盆、铁锅、铁勺头都扔进了炼铁炉,用来凑钢铁的产量。夜间,城外几十里都能看见炼铁炉熊熊燃烧的火焰。

机关单位、学校、工厂、居民委员会都在劳动竞赛,谁上交的废钢铁多,谁就是劳动模范。那时的人们生活水平差不多,大家不比吃喝穿戴,不比家里摆设,就比墙上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奖状的多少。马上就要进入共产主义了,街道居委会把食堂都建起来了,还要锅干什么?个别人家把好端端的铁锅砸了,当模范,争第一。

刘睿在居民们砸锅卖铁大炼钢铁的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没有像那些爱出风头的那样走火入魔,他总觉得这样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不长久,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钢铁也不是这样炼成的。国家钢铁产量飞速增长,是千家万户收集废钢铁的数据,并不是尊重科学从选矿到冶炼生产的产品。

刘睿想归想,并没有从嘴里说出来。他牢记秦长征留下的话语,祸从口出,宁愿当哑巴也不评论时局。大炼钢铁的头几个月,全家老小一块儿上居委会的食堂吃饭。大家兴高采烈的坐在一起,馒头大烩菜、莜面块垒、小米稀粥倒也有滋有味。东街的三婶来了,西街的二姑到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政府给白吃喝,能不高兴吗?

那年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了三天三夜也没有停的意思。城里居民大部分住着土房。雨水透过泥皮把纸糊的顶棚都湿透了,没过多久纸顶棚便坠落下来。阴霾天空日头像似被狗叼一样,没有一丝放晴的迹象,土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当地政府便将所有的剧院、会场免费开放。婶子、大娘们手拎着大包小包,带领身边的童男少女来到这些公共场所。剧院礼堂三四个长条椅对在一块儿就是一家人,大人望着阴霾天空和没完没了的雨水发愁,孩子们捉迷藏,打扑克,吵吵闹闹甚是热闹。这真是萝卜咸菜各有所爱,有哭的就有笑的。

不断提高生活水准建立在物资基础之上,国家经过八年抗日的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刚刚恢复了经济建设没几年,哪能经起大锅饭的折腾。居委会的食堂没开几个月就倒闭了,人们又回到自己家中过日子。那些没了锅灶的还得重新购置家当。刘睿没有跟着起哄,也就少了些损失。

国民经济有些过激,导致增长速度停滞。上边便让干部、群众提意见,机关单位大会、小会开个没完没了,每天下了班还要加班加点学习讨论。那些不知死活,口无遮拦,便给领导提意见。刘睿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眼看憋不住了,可话到了嘴边又想起了秦长征的劝告,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别人说得过头是给人民政府提意见,可他却是借着国家经济失误的机会,猖狂向党发动进攻。刘睿守口如瓶,管住了自己的嘴巴。没过一年的时间,国家开展反右派运动,那些口吐狂言,不知死活的人被打成了右派,开除公职,发派农村接受改造。刘睿又躲过了一劫。

反右斗争结束以后。刘睿给秦长征写了封信,信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信如石沉大海,一直没有收到回音。秦长征就像神仙般的给他点燃了明灯,从此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刘睿一直到老再也没有见到这个恩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集宁   炼铁炉   老前辈   平安   俄罗斯   旧事   干事   长篇小说   处长   钢铁   丈夫   外国   单位   孩子   政府   女人   国家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