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科‖割草的童年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割草

记得1970年代初,我们村子附近在公路南边有一个国营合作养牛场,都是奶牛。一天除了喂饲料,还要吃青草,特别是每年冬天来临之前,都要提前大量收买储存好青稞饲用之料,以备后用。

张天科‖割草的童年

那个时候,大多农户家里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能挣几个钱,有的人天不亮就来,四五点出去割一两个小时的草背到奶场一卖,回来吃个早饭,再去生产队劳动。我当时也就十四、五岁,在学校上初中,每年一到夏天放暑假,和村里同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便多了一项任务——割草卖钱。

割草要用的工具是一把镰刀,镰刀是弯把的,刀把是一截树杈,握把处要粗一些,带着一个疙瘩,疙瘩虽丑陋,但割草时能用上劲儿。镰刀是父亲用磨石蘸清水咬着牙磨出来的。父亲的镰刀磨得飞快,割草割得快,割起来很受用。他还告诉我,割草镰刀要夹在腋下,夹住刀背,刀柄向下,那样安全,不会受伤。

夏天割草时烈日炎炎,天太热了割不动。父母每天早上七、八点就催我们吃完饭趁早上天凉出去割草。我便和村上小伙伴背着背篓,顺路沿渠、沿沟,眼睛盯着地里,看那块地方的青草多,蒿草长的茂盛,就弯着腰子在哪割。割一把青草往背篓里放一把,直到装满踏实了,再背到牛奶厂去卖,一次六、七十斤,一斤一分钱,也就六、七毛钱。可别小看这六、七毛钱,放在当时就是一家人的生活费呀。

后来割着割着也有经验了,跑到远一点坡沟和河滩地去割,尤其是池溏边淤泥处水丰草茂,半天时间,就能割满一背篓足有一百来斤,走起路来压得我肩膀和腰腿都疼,直累得满头大汗,一路硬撑着等背到牛奶场的时候已浑身无力,身体像散了架似的。

当然,天天在河渠沟坎上割草,难免会磕磕碰碰,伤及自身。有一次在一个臭水渠边割草,水边的草长的茂盛,没过膝盖,足有半人高,我人一兴奋,猛一用力,一镰刀下去被一枝条一挡正好砍到我的脚上和两个手指头背上,顿时鲜血直流,止都止不住,赶紧跑到大队医疗站缝了几针上了消炎药,休息几天才好,到现在仍能清晰地看到手脚过去留下的伤痕。

现在回想起来,年少时给牛割草所受的艰辛和困苦,对自己的一生也是个意志磨练和历练。虽然暑夏时节头顶烈日,饥渴难耐,还要手持镰刀,挥动割草,但也是快乐的、愉快的。

别看小伙伴们早上出门时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但当找到青草肥美的地方,手持镰刀割起草来嗖嗖的手脚十分利落,一点都不含糊,特别是到了河边草地上割完草还可以下到河里捉鱼戏闹,再美美地洗个凉水澡,浑身感到很轻松、很清爽、很快乐。

割草有时还能采到野酸草霉,成熟的一嘟噜一嘟噜的,撸一棵塞进嘴里,甜甜的带点酸味;还有那丝丝络络的甜甜根,连根拔起,扒掉外皮,露出白里透着粉红的根,放在嘴里一嚼,淡淡有一点甜味。

那一年暑假五十多天,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外出割草、卖草,累计割草卖草4000多斤,挣了40多块钱,全部交给父亲,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从中抽出5块钱算是对我的奖励。后来我知道这些钱可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不仅免除了我们姊妹兄弟六个人上学学费的后顾之忧,而且也为家里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也算是自己年少的时候给整个家庭做出的一份奉献吧。

从第二年放暑假开始,父母安排我们姐弟全部出动,早上拉着架子车,带着干粮和水,冒着烈日酷暑,到四五里路以外的地方去割草,等割满一车拉到牛奶厂卖掉,已是下午四五点,个个累得筋疲力尽,饥饿难耐。

那些年,我们就是这样艰难地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

回想起我们这一代,在农村长大的大多数孩子那个时候可能都割过草,都流过割草的汗水,那汗水使我们茁壮成长,也成为自己终生难忘的回忆。 (注:图文无关)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新华网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割草   茂盛   背篓   镰刀   中山   块钱   难耐   青草   烈日   牛奶   暑假   童年   早上   家里   父亲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