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兵华‖父亲母亲的柴火灶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柴火灶

闲来无事,打开音响听邓丽君的专辑,一首《又见炊烟》让人思绪万千,袅袅炊烟从烟囱升腾的情景立刻浮现在眼前。炊烟是乡村的图腾,而炊烟来自柴火灶。

潘兵华‖父亲母亲的柴火灶

我们这地方并没有柴木可烧,柴火灶的燃料主要是农作物的秸秆。生产队分的秸秆几乎不够烧,需要割些野草、野树渣子以备不时之需,故而,每家每户打造的柴火灶都尽量节能。两口锅的土灶只有一个灶门,一个烟囱,像一个大写的字母L。两口锅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中间换安置一个碗口大的瓮锅(烧洗脸洗脚水),前锅炒菜煮饭,后锅烧水或煮猪食的米糠。我们把这种L型的柴火灶叫扯火灶。

父亲虽不是泥瓦匠,但会做柴火灶。据说柴火灶的泥土砖有肥力,拆旧灶砖算工分。为了多记点工分,每年父亲都不惜花费大半天的时间重新垒柴火灶。感觉柴火灶的火路有些不畅,遇到哪天下雨不出工,吃过早饭,父亲和母亲就忙开了。先取走锅,父亲拿起锄头,几锄头就将土砖拆下,母亲将灶砖挑到门外的巷道靠墙码好。

因为年年换灶土砖,重新砌烟囱太麻烦,几乎不动烟囱。在拆完灶台灶膛后,父亲背起梯子去外面,爬上屋用长棍子捅顺烟囱,顺便擦一下亮瓦。柴火灶一般垒在灶屋的角落里,两边靠墙。先铺好长方形的灶基,然后在前灶按好“炉齿”。所谓炉齿就是三四根铁棍横在灶膛中央,下是土砖砌的与火灰池相连的通道。按 “炉齿”的目的,一是通风,二是排出草木灰。做完这些,就要先砌好灶门,再才是垒前后灶膛。先竖起三块土砖呈三足鼎立之势,拿锅试一试,然后用土砖补围塞缝。虽是土砖垒泥巴糊,父亲母亲却要花大半天的时间,等差不多成型,太阳早已偏西,我们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大概是新垒的灶给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多了新鲜的感觉,新灶台新灶门连灶房的亮瓦都擦拭过,灶屋一片明亮。母亲点火试灶,我和妹妹们围着看。新灶哪里冒烟,我们兴奋地大叫,“妈妈,前锅冒烟了。”“爸爸,后锅也露烟啦!”父亲取下锅,用草糊的泥将灶锅边糊一圈,然后将锅压紧,再点火,不冒烟。饥饿的火舌贪婪地舔着锅底,锅兴奋得发红,母亲抹了一勺油,从未如此声势出动的菜籽油这次情不自禁地像小老鼠一样欢叫,白菜一落锅,整个锅中充满香气。

那一顿,我们每个人吃了两碗米饭一碗锅巴粥,不知道是不是饿的原因,或者是新垒的灶让人食欲大开?但我知道,柴火灶炒菜煮饭确实好。那时食油少,可是柴火灶炒出来一样香气扑鼻。茄子本是耗油的菜,可是,母亲煎的茄子两面金黄,软嫩肉口非常美味。如今在煤气灶上用油炸都没有记忆中的味道。

柴火灶的优点更多体现在快过年的时候,烫豆折、蒸糯米、炒炒米、粘糖果、炒花生,非柴火灶不能为也。那时,我们几乎围在母亲身边,或看或帮忙。这时烧的秸秆多是棉梗或黄豆秸秆,大火大灶大锅的人间烟火,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和对未来幸福的向往。以致现在,我聆听着邓丽君的歌声,心中跟着唱:“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哎,炊烟难得一见呀,父亲母亲的柴火灶只在梦里头。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1/徐向东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柴火   土灶   灶膛   父亲   母亲   工分   灶台   锄头   大半天   中山   烟囱   炊烟   炒菜   茄子   秸秆   旅游   潘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