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月明中天,是我中年的惊慌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中秋

在空寂的房子里擦拭装有明镜的梳妆台上的尘埃,失手掀翻了承载时间的台历,醒目的红标,提醒着中秋节,它在今天之后的三日即临。

朱小平‖月明中天,是我中年的惊慌

心头忽而一阵惊慌恐惧,中年以后的每个节日都似乎带有催老的节奏。这份“老”来得并不闲适缓慢,它让人瞬间陷入节点上的忙碌,世俗的礼尚往来,操持的细碎繁琐,又带来经济的困顿与身心的疲惫。然而这份“老”,也是自然而然的,无法躲避抵挡。

年少时背读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那时就是干喊给老师听的,孩子没有忧愁,也不用赋新词,无知反倒无惧无畏,只一味盼望节日的美食华服玩具与热闹。身在异乡,真切理解了辛弃疾将军的“而今识尽愁滋味”,他中年被弹劾去职时贬谪异地,深沉的忧愁想说却说不出,只道天凉好个秋!

人的情绪思维,是根据年龄的增长与境遇转换而变化。假设我一直没有离别家乡,没有远嫁的悲伤,没有漂泊的失意,没有乡愁的缠绕。也许此时,我也会也像一些娘家隔得近、且情事业与情感皆都如意的女子一样: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背个胖娃娃,欢欢喜喜回娘家过节?

答案是肯定的。“真不想长大,不想过节。”穿越时空的呐喊不在当下的服务区。

当下的街头,到处都是为中秋而呈现的节礼。菜场超市的物品丰盈,尤其各种精致包装的月饼堆成冢,但对我没有任何诱惑,我一心一心唯念爸爸当年买回的月饼,那是我此生空前绝后的最佳美味。

难忘第一次吃月饼的情形,爸爸从益阳街上赶回来过节,手里提了几个正方形黄纸包,长席草扎紧,一股葱油香从村头飘到村尾,连我家的大灰狗都馋得有些迫不及待往爸色身上扑,爸爸高举着手中的纸包跨进了门槛,我们五姊妹早就齐刷刷地排好位置,坐在四方桌前舔着嘴唇咽着口水。

爸爸一层一层剥开透明的薄油纸,四个碗底大的干壳圆烧饼,更加光亮着我们的眼睛,爸爸说那叫月饼,指着最里层那张白油纸上画的一个女人,告诉我们那是住在月亮里面叫嫦娥的仙女。

“那月饼就是从月亮里掉出来的?我也要做一个天上的仙女,天天从月亮里摘月饼吃。”

爸爸没有回答我,笑呵呵地用菜刀谨慎地切着月饼,留了两个给外婆和奶奶,一个均匀分四块,二个八块,每个人一块,又把自己那一小块切得更小分给姐姐们,动作轻稳谨心,妈妈拿着月饼迟迟沒尝,爸爸监督她吃下,说自己在外面吃过好多了。剩下的一小块,最后分给了我和哥哥,里面有橙皮、冰糖、花生、又脆嘣又酥软。

儿时我真的以为,所有的礼品食物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成年后需要要自己撑起这片掉礼品食物的天空,感觉好难好累。

我一直记得,那年中秋,爸爸妈妈还正值我现在的年纪。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新华社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席草   益阳   节礼   套改   中年   中天   纸包   月亮   中山   娘家   惊慌   月饼   异乡   忧愁   仙女   中秋   爸爸   旅游   朱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