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云‖信宜飘色和他的“王”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飘色大王”刘天一

在信宜市镇隆镇,有一位执着追求飘色艺术的艺术家,三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飘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韧劲,不断探索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所策划设计出来的立体景物,造型栩栩如生,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体现了精湛的民间艺术。他就是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获得者、信宜市镇隆镇明珠飘色团团长刘天一,被人称为“飘色大王”。

杨海云‖信宜飘色和他的“王”

潜心钻研,技艺风格独树一帜

信宜镇隆飘色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它原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古典传统戏剧的某些代表性情节场景,后来逐步渗入舞蹈、杂技造型,凌空漂浮,使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多彩。

1980年秋,土生土长的少年刘成球第一次看到飘色,那是信宜县镇隆公社举行的一次民间飘色巡游活动。当时,观众是那么聚精会神,伸长脖子观看;是那么欢呼雀跃,像过年一样高兴。他对神奇的飘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自己完全可以制作比眼前飘色更神奇的色版。便申请加入飘色队,参与飘色的制作、装扮与巡游。

他为自己起了一个艺名:刘天一。在老艺人的指导下,对飘色艺术逐渐精通的刘天一已独力担纲策划设计与统筹。1985年,心中装着“飘色梦”刘成球组建了镇隆明珠飘色艺术团。他苦心经营,使每年年例的十大版新飘色焕然一新,博得众人赞叹不绝。他东筹西借,筹到几万元。他用那几万元加工戏服,购置色料、钢筋、焊接器和电器工具等大批材料制作飘色,色柜、屏、飘用一根钢枝(色梗)承载和连在一起,色梗藏在色柜、屏、飘的服饰和道具内,给人悬空而立、凌空而起的艺术效果。

当时,刘天一做沉香等药材生意颇为顺利,却把许多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飘色工作中:设计、制作新版色,对支撑整副版色的色梗,从选料、焊接、打磨、抛光到安装试验,他都亲力亲为,加工色梗,制作饰物,操作车床、电锯、焊,渐渐地,他不但成为飘色设计师,而且成为熟练的车工、焊工。由于刘天一长期操作车床、用电焊,他的双手已经结满了厚厚的老茧。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刘天一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索,在传承传统飘色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上,他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的力学原理,把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完美结合,使“色柜”可以便捷移动,色梗可以360度缓缓旋转,使飘色真正的“飘”起来内容更新颖。刘天一策划设计出来的色版景象,造型栩栩如生,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体现了飘色艺术的隐蔽性,成为精湛而奇特的民间艺术。刘天一在“飘色”里还融入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等古老民间艺术,从而使信宜镇隆飘色更具多样化,从而为镇隆明珠飘色增添生机与魅力。

杨海云‖信宜飘色和他的“王”

获奖无数,成为全国飘色界学习样板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天一凭借精湛的手艺获得了成功,获得无数荣誉。

2005年,刘天一精心制作的飘色《普天同庆》、《凤凰展翅》、《蟠桃仙境》在茂名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到东莞市樟木头镇参加广东省首届飘色大赛,获得了“广东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金奖。

2006年,为了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中国首届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刘天一打破飘色的制作传统,创作出长宽至七米、高六米,凌空飞出十八人的大型飘色《欢乐神州》。镇隆十八飘甫一在广州亮相,就以其恢宏大气、技艺高超而获得满堂喝彩。在来自全国十六个省二十八支飘色队伍中脱颖而出,勇夺此次展演的最高奖“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

2007年11月30日,刘天一和他的爱人任绍莲前往苏州市相城体育艺术馆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颁奖典礼,参加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场的权威民间艺术专家一致认为,镇隆十八飘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国民俗一绝。

2009年,信宜镇隆飘色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天一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飘色)传承人”。2010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天下大观”、“百科探秘”、“乡村大世界”、“狂欢节日”、“创新无限”、“绝技新生”节目分别报道了刘天一的艺术追求和明珠飘色团的艺术特点。

2010年,刘天一创作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飘色版,以一根色梗飘起28人。该版高6.5米,横跨8.8米,并能360度旋转,成了全国飘色界学习的样板。

镇隆明珠飘色团成立32年来,广受观众好评,每次演出观众如潮,每年都吸引观众争先恐后前来观看。许多观众已经看了许多次镇隆的飘色而不厌。刘天一道出了其中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每年都研发十多版新的飘色。这些飘色具有时代特色,有体现飘色的艺术难度与美感。刘天一心里想的是如何让飘色让更多的观众喜爱与欢迎,他要使飘色变得更加生气,更有力量,更有美的效果,更能够走向海内外。

杨海云‖信宜飘色和他的“王”

薪火相传,让飘色艺术大放异彩

三十多年来,刘天一自筹资金230多万元用于飘色艺术,刘天一和他的飘色团到福建、广西、香港以及我省的珠三角、韶关、湛江等地为群众巡演艺术,观众约3700多万人次。

最近十多年来,刘天一潜心研制,不断创新飘色造型与内涵,共研制260多款飘色造型,他和他的飘色团共培养飘色人才超过1000人。刘天一已成为国内外飘色艺术的引领者。明珠飘色代表我国民间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就。2015年1月,信宜镇隆明珠飘色团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成为粤西唯一的飘色艺术传承基地。

刘天一注重薪火相传,他经常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免费教授飘色艺术,制作缩小版的飘色造型送给学校作为教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唤起年轻人对保护非遗、传承非遗重要性的认识。为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也深入了解、接触飘色,去年3月起,刘天一还自掏腰包兴建飘色基地、展馆、工作室。

“工匠精神就是热心热爱、精益求精以及永不服输的坚守。”谈及成功的诀窍时,刘天一深情地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喜爱飘色,代代相传下去;更希望社会各界多点关注飘色发展,让这些来自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摘自茂名日报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信宜   薪火   民间艺术   广东省   山花   文化遗产   中国   精湛   观众   物质   年来   造型   民间   艺术   全国   旅游   杨海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