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的陋习“杀熟”

文/

七十年代中国农村,还是一个熟人社会,“杀熟”就是买卖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即卖方遇到熟人买主时,故意抬高价位,以牟取暴利。“杀熟”刀手面相温柔,下刀锋利。挨宰的买主往往被坑后还木知木觉。出于信任卖方,熟人买东西常不问价;或友情为重,不屑计较锱铢……宰熟者深喑买卖心理学,自有一套宰熟的歪理。

浙江农村的陋习“杀熟”

我最早知道的一个“杀熟”故事是从我大伯那里听来的,我大伯有一手耕牛技能,要耕田首先就是要买牛,因为耕牛佬几年就要换一头牛,一来二去,耕牛佬就与牛市买卖牛的牛贩子生意人交上了朋友,故事就出在一个牛贩子与一个多年至交的耕牛佬身上,七十年代后期,买一头年龄小的壮牛,大概需要七、八百元的样子,这在当初也是一笔巨款,七十年代纸币的最大面值是十元,七、八百元也是厚厚的一大叠,以前耕牛佬与牛贩子十多年交往下来,成为了至交朋友,买卖牛时都是钱物二清,从未出过差错,这次耕牛佬把干了几年活的老牛卖掉,牛贩子给了耕牛佬一大叠钱,还一定要叫耕牛佬把钱的数额数一下,耕牛佬因为与牛贩子打了十多年交道,熟上加熟,随口说了一声建标老兄,我们都是十多年的老朋友了,你给的钱我还不相信吗?随后顺手把钱放到了自己中山装的贴身内袋里,耕牛佬回家后就把钱给了老婆,叫老婆保管,过了一些日子,春耕要开始了,耕牛佬需要去买一头壮牛,俩夫妻一清点上次卖老牛的钱款,少了几十元,这下二夫妻傻了眼,这是我上小学前所听到的第一个“杀熟”故事。

浙江农村的陋习“杀熟”

后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自己和家人也碰到过“杀熟”现象,例如购物缺斤少量的,装修房子偷工减料的,数不胜数,但我父亲一直教育我,碰到“杀熟”的亲朋好友,一定不要捅破,心知肚明就够了,慢慢地远离他(她)就是最好应对办法。

浙江农村的陋习“杀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额数   耕牛   牟取暴利   中山装   至交   陋习   买主   大伯   卖方   贩子   浙江   熟人   夫妻   老婆   农村   买卖   朋友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