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几年前,在栾川县白土镇认识了一位制作木瓢、木勺的木工老艺人,是当地木质农具的最后一位传人。在塑料和不锈钢制品普及以前,山里的农户们都是使用这样的木铲子、木勺,而现在,这些木制的生活用品,很少有人使用了,也就没人制作了,老人曾经希望这门手艺能够进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刚好近日再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村,打算再去看看他。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大爷名叫李根,今年82岁,和老伴儿住在白土镇均地沟村的最深处。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李大爷的家建在山坡边缘,院落由三级平台构成,最高处是三间传统风格的土墙瓦房,第二级是两间砖墙的瓦房,院落边上的树下,是他们曾经的牛棚。右侧用木杆捆扎起来的,则是鸡舍。

李大爷本来坐在石墙上方休息,看到作者一行,站起来,呵呵一笑:“来了,这一回只怕有两三年都没来了吧?”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大娘正在锯竹竿,修补破损的鸡舍围栏,慌忙拽过竹稍,说:“走走,回家坐,回家坐。”

问大娘还记得我们,大娘说:“记得么,咋不记得?你来好几回了,回回来都不在家里吃。,洛阳还有一个,也是照相的,年纪大点儿,来了是看见啥想要啥,连老汉儿挖木勺那挖镰也想拿走哩,我说那会中,俺还得干活呢。最后没门儿了,寻人重新给他打了一副。木你说,他洛阳城里的人,要那干啥?”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院子里,是李大伯自制的木板合成装置,大伯告诉作者:“现在是在家闲着没事干,做点小凳子卖。咱这儿没有太大的树,凳子面需要合板,用这个压着,合出来的木板不会变形不会开裂。”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曾经的卧室,现在成了李大伯的工作间,床上摆着不少已经做好的小方凳,旁边的墙上、木桌上,都是老人的工具。虽说大伯已经是82岁的高龄,对于电动工具的使用还是积极接受的,他说:“一个人弄着老慢,用电刨子也挺美,省好多力气。”

问起来小凳子的销售情况,老人笑了:“我做哩慢,一天才能做两个毛凳子,不用去街上,就在咱自家门上都能卖。”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外间摆放着很多没有做好的半成品,有的还没有安装凳子面,有的还没有打磨。李大伯介绍说:“我做这凳子,都是开的榫,这样做出来的凳子结实,轻易不会坏。不像他们卖那些,有哩是开半榫,有哩干脆就没有榫,直接用钉子钉的,小孩子坐上去,晃几下就散架了……”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他就是做老慢么,你想都80多的人了。娃子们也是说不叫俺们太忙了,这二年,连牛都不喂了。他是干了一辈子木匠,闲着老没事。管他呢,家里也没啥活,我去地也不喊叫他。想干了他多做一会儿,累了出来转转,坐外头凉快。娃子们都没有在家,就俺老俩,地里没啥活,不多少干点啥,那是一点事没有……”大娘比大伯小两岁,家里来了人,就兼任李大伯的翻译。“他老聋,你得对着他耳朵吆喝,声音小了他就听不见。”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大伯告诉作者:家里所有的房子,基本都是自己盖的。最初学木匠,是因为山里盖房子找个好的匠人太难,于是跟着师傅当了1年代免费小工,学会了盖房子所需的各种技艺。回来后请亲戚们帮忙垒墙,上梁之类的木工活,就再也没有用过别的匠人。李大伯指着外面的几座房屋,说:“这些,都是我领着盖的,沟口那几家,哎呀,俺这一个队,差不多都是我领着盖的。”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看大伯身边有一个酷似牛角的墨斗,询问有多少年了,大伯呵呵一笑:“多少年了?哎呦,多少年我也不记得了,从开始学木匠到现在,这是第二个,要有几十年了。”

大伯告诉作者:师傅的墨斗的确是用牛角制作的,但他这个不是。这个墨斗是自己制作的,上面的牛角样子其实是用塑料管烤软之后捏出来的。在领着村民盖房子的那些年,这个墨斗算是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图为李根和他的徒弟闫学

“最早,我是粗木匠,后来不是兴平房,没人盖瓦房了,我跟着俺村那上年纪的,学了学挖木勺,他们都下世了,就我还干着。后来,收了一个徒弟,跟着我学挖勺,没学几年,他比我还年轻呢,他也死了。现在整个白土街,就我一个人还有工具。挖木勺得到8、9月间,砍碗嫩粗那楸木,泡到水里头,泡上一个多月,再捞出来挖。现在不中,木实老硬,不好挖不说,还老是肯炸开,不能使唤……”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根据李大伯的说法,挖木勺并不难,主要是工具不好凑齐,整个栾川县,除了一位80多岁的老铁匠,别人都不会制作挖木勺的工具。制作木勺,需要用到四款弧度不同的挖镰,大小不一的圆形凿子,还有锯刀和宽刃的刨子。

南方木工厂机械生产的木勺,价格又便宜,使用着还方便,而李大伯受制于原材料,挖出来的木勺只能用于本地的胡辣汤店和桑拿房。2019年冬,作者拍摄发文后,李大伯卖了几个月的木勺,被深圳一位老板电话联系买走,这也成了大伯卖最远的一次。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最近二年,李大伯转型制作小方凳。山里很多人家搬到了镇上,大多数人还保持着喜欢带个小凳子,到外面纳凉的习惯。李大伯制作的凳子比较耐用,成了不少搬到镇上楼房住的老人们最爱,一对儿凳子才卖50块钱。

“管它呢,在家也是闲着没事,一天能扣掐几十块钱,总是顾住俺俩吃点盐吧。有那栾川的,专门开着车来家里找我,一订就是十来个,拿回去人家能卖6、70……”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老聋,眼也不好了,娃子们都出去打工了,我弄这也不图挣钱。要说吃着了,就是啥也不干,家里粮食还能吃三五年。我是老怕老了老了在得个憨子,老年痴呆那种病,咱会这个么,只当是耍哩……”

“快晌午了呀,你们说着话,叫我去做饭……”大娘起身要去做饭,赶紧拦住她,告诉老人我们还要去另外一家。“那会中?你看你这娃子,来几回了,连一口水也没喝过,那我给哖打俩鸡蛋……”

名叫李根的82岁老木匠,一天精工制作两个小方凳,坐在家里就卖完

没有让大娘麻烦,匆匆离开两位老人,很远了,李大伯还站在石墙头上:“下一回也不知道啥时候还来哟……”

相比很多老人,有一门手艺加持的李大伯应该是活的很幸福的,每个星期都会有镇上或者栾川来的人,到他家看凳子,李大伯也是不幸的,听不见来人说话,只好始终把笑意挂在脸上,等着老伴儿在他耳边做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方凳   栾川县   木匠   精工   刨子   家里   墨斗   娃子   大伯   大娘   牛角   镇上   山里   凳子   老人   两个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