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我今年过罢79,再有一年就80了,觉着也有点快干不动了,家里头还有七、八亩地得管。最近天老热,一般我都不下去,谁有活了,给我打电话,要是低于30块那活,就不想下去。你想想,从咱家到街上铁匠铺,20多里,咱不会骑车,都是走着去,现在煤也老贵,生一回火,光烧煤都得1、20块,再不挣个饭钱,我下去弄啥呢……”

河南省栾川县白土镇蔺沟村,79岁的老铁匠朱锁师傅摘下头上的草帽,扇了扇脸上的热汗,端起一碗鸡蛋茶,说:“喝么,天热,喝点茶。你轻易不来,到家了也没啥招待的……”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近日,来到栾川县蔺沟村,看到一位正在路边种地的老人,远远看过去,像是前几年认识的一位老朋友,当地唯一的铁匠朱大伯,于是停车搭话。

刚开始老人没有认出来,说过几句话之后,朱大伯恍然大悟:“哎呀,我当是谁呢,你们咋来了?那不说,这外头老热,咱回家,回家……”

说着就要翻过栏杆,准备回家。“这路底下原来是地,路边上有一溜土,也没人种,我说闲着没事,给这儿拚拚了种几颗萝卜,就种完了,晌午头老热,等后晌凉快了,再来浇一下,就妥了……”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只怕有二年没上来了吧?我都想着等你啥时候再上来了,给俺老俩照张相,没有记你电话,说话不及你可来了……”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菜地距离朱大伯的家有一里多地,下车之后,大娘迎了出来:“哎,你今天咋镇拽哩,去地还坐车回来!”

“木那……这就是我给你说洛阳来那小韩,那一回,拿回来那东西,都是人家给的,你赶紧回去烧点茶吧……”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豫西农村有句谚语:“干过铁匠卖过药【方言读:yuo】,再干啥生意都不热。”在交通不发达,物资匮乏的年代,铁匠就是山乡里的少有的能人。朱大伯告诉作者,30多年前,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挣的钱和现在差不多,然而那时候消费和现在可是完全没有可比性。这几间两层楼一般的砖墙瓦房,就是朱大伯用小锤敲打出来。

院子里没有铺水泥,大娘说:“不想弄了,娃子们在家喽,想着砸砸水泥,现在人家都去街上住了,光俺俩,不必要花那钱。”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坐在院里树荫下,大伯告诉作者:最近4、5年,铁匠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了,前些年每集还能产生100来块钱的收入,最近二年,只有农忙季节才会有7、80块钱的进账,而很多时候,即使在铺子里坐上一天,也没有几个人光顾。

“都没人种地了,年轻人打工的打工,搬街上住的在街上住,村里就剩下俺们这些老孤猴了。我是啥都会打,不过干最多的,主要还是撅头、斧子一类农具,你说都没人种地了,我还有啥生意?”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60多年前,朱师傅完小毕业,已经是14岁,赶上当时实行大炼钢铁,白土镇成立了铸造厂,大量招收学徒工,朱师傅得以进入铸造厂,刚开始是给土锅炉扇风。

“俺们一块儿有二十多个半大小伙子,才开始啥也不会么,胳膊也没有力气,俩人一组,给锅炉扇风。那时候没有电,就是用牛皮缝那大风箱,一人那么高,力气小了,一个人就拉不动。才开始是俩人拉,有个一星期左右,学会巧劲儿了,一个人就能拉,换着歇歇……”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那时候乡村里的炼钢炉很是简单,青砖砌一个高高的炉子,没有煤炭,就先砍树制作木炭,再用木炭焚烧铁矿石、废铁,学徒们用牛皮风箱给炼钢炉鼓风,之后就是通过铁匠们反复的捶打,把铁块中的杂质锻打出来。

拉风箱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是抡大锤,举起20磅的大铁锤,听着老师傅的指挥,一下一下锻打烧的通红的生铁块,只有有眼力的年轻人,才会被师傅们传授几手精细的绝活。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白土镇地处深山区,早期的公路,都是通过人力进行开挖,用钢钎在山石上凿出炸药坑,爆炸后的巨石,还需要通过大锤敲打出方正的形状,用于垒砌路边石墙,因此特别费钢钎头,每一次修路,各乡镇的铁匠们都会被派到施工现场附近,生火开炉修整钢钎和铁锤。

虽然每个月只有几块钱的工资,大多数时间都能吃上黑面馒头,年轻的朱师傅觉得也挺满足。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后来铸造厂倒闭,朱大伯跟着老师又干了几年私人的铁匠铺,接触最多的还是农业生产用的农具,师傅去世后,朱大伯在白土镇的街头开了一间简易的铁匠铺。

“干我这一行的,全凭手上活吃饭,看着开个门面,里头除了铁疙瘩,啥也没有,小偷都不来……”

就这个用木板和石棉瓦简单搭起来铁匠铺,已经存在近30年,每次白土镇大集的时候,总能听到里面叮叮当当的声音。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我那些师兄弟们都不干了,有好几个,都去寻俺老师打牌了,我不会打牌,那就光剩我一个人打铁,嘿嘿!栾川也没几个好铁匠了,我认识的,狮子庙还有俩,他们会点儿简单的,你像打个镰刀剪子切面刀啦,他们就不会,栾川乡还有一个,人家那先进,用的是气锤,不用人敲,人家那可以,生意比我强……”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长年打铁,朱大伯的手指非常粗壮,一根手指几乎抵得上作者两根手指粗。

“左边手是捏钳子的,右边手是拿锤的,经年累月都是这。反正我这手,捧一捧水,我不倒,它是不会漏……”

问起来有没有人愿意学习打铁技术,朱大伯笑了:“常年【以前】也有几个跟我学过两天,这老吃苦,都没有坚持。狮子庙那儿有个娃子,会有2、30岁,我去那儿干活了,他说他想学,我说那中么。你猜他咋说?他说:那是这样吧,我跟你学,你一天给我开150的工资。我一听就笑了,我说:哎呀,你不憨呀!那要不,我这一摊子都给你,你想咋学我就咋教,咱不说150了,你给我拿100就中。他可不干了。你也不想想,我一天跑几十里,干一天活,蛮共也不知道能不能挣够80块,我再给你150,我会干那事?将来没人干了去求么,少了一个杀猪匠,木你会就不吃猪肉了?”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这边正说着话,朱大娘已经端出来几碗鸡蛋茶,新鲜的鸡蛋在阳光下闪着金黄的颜色。

“喝吧,咱看了十来个鸡,俺俩平常也不咋耐烦吃鸡蛋,娃子回来了给他拿点儿。现在天热,鸡蛋也放不住,不吃就坏了……”朱大娘说。

在豫西生活过的都知道,以前乡村里物资匮乏,鸡蛋茶可是招待贵宾的待遇,一般都是招待重要的客人,尤其是新女婿。随着乡村生活质量的提高,鸡蛋茶成了招待来客最常见的便捷美食。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喝了鸡蛋茶,打算给两位老人留一张照片,大娘说:“那你等一会儿,叫我回屋里换身干净衣裳。”

朱大伯告诉作者:很早就有打算给自己留一张百年之后的照片,却一直没有合适机会。

79岁老人打铁65年,成山乡最后一位铁匠,收个徒弟需要倒贴钱

打印照片的时候,大娘专门到地里摘了很多豆角,要让作者带走。告知老人我们暂时不回家,是住在街上旅馆里面的,老人才有些不甘心的作罢。

“那是这,我给你说,等你回家的时候再来,我给你多摘点儿。你看俺就俩人,种好些,也吃不完,糟蹋就可惜了……”

相关视频》》深山里探望最后一位老铁匠,大娘太热情,端出来两碗鸡蛋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栾川县   铁匠   成山   炼钢炉   钢钎   风箱   铁匠铺   娃子   大伯   大娘   块钱   铸造厂   徒弟   师傅   鸡蛋   生意   老人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