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次搬家

房东的儿子要结婚,所以提前一年要我们搬家,原定的六年租期只剩一年,无奈,只好另觅他处。

很快,在同一小区的后院,找了一间家具齐全、价格合适的房子,和原房东协商的搬家时间为8月底,时间还算充裕。


1、

开始收拾零七八碎,一边整,一边想,这次一定要把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扔掉了,可当这些零七八碎呈现在眼前,哪一个又舍得丢掉:

一叠保存了16年印有枫叶的纸巾,这是我以前在宝鸡驻站时,一个加拿大老太太送我的,当年的合影已经找不到了,但是音容却记忆犹新,老太太花白短发,精神矍铄,家里有儿有孙,但她只身一人,从加拿大来宝鸡支教,为山区的孩子教英语,为她写了一篇报道,采访结束时她见我喜欢印有枫叶的“原版”加拿大纸巾,就送我了几张……没想到,几片薄纸一直陪伴我16年……

往事如昨,老物件就是连接过去的按钮,看到它们,深藏的回忆才能被唤醒,但若没有了“按钮”,尘封的往事只能永远沉睡在大脑里了……纸巾上的枫叶依旧鲜红,只是白色已转为暗黄,真的要扔掉吗?

一个皮革文件袋。4年前,姑姑来家,送了我一套《红楼梦》,因为是1973年出版,我称之为“文革版”,来时书就装在袋子里,我顺嘴说了一句,这个袋子还挺漂亮,姑姑说,那这个袋子也送给你吧。谁知,话音落下3个月,姑姑就杳然西去,这个皮革袋子就成为她送给我最后的礼物。

像这样的承载回忆的物品,满目皆是,真的都要“断舍离”吗?如何断?如何舍?如何离?……反正大大小小收拾了总共二十八箱。


2、

新家,东西向,不通透,最大的特色是“黑”,白天客厅、餐厅、卧室里都需要开灯,不免沮丧些,更奇怪的是,房东选择的餐桌、餐椅、隔断、电视柜、茶几、沙发全部是黑色,当初看房时,是白天,而且杂物堆了很多,还真没仔细端详。

餐厅、客厅都是水晶灯,光影扑朔迷离。讲真,那一刻,我有一点崩溃,黑屋再遇到扑朔的光影,这不就是鬼屋吗?唉,女主人那天见了,很正常啊,脑子里全是大大的问号。

三间房子,一面朝西,一间朝东,更小的一间朝北,家具都是白色。我有点明白了,房子其实经过精心设计,想营造出黑白的调性和对比……好吧,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理解,当下,我只能说服自己,要努力适应。

朝西的房间面积大,采光最好,窗下是小沙发和书柜,里侧是床和衣柜,格局清晰而宽敞,房间很安静,加上楼层低,窗外都是树影,明亮且幽静,算和我心意。

另一间房子,窗户面北,窗外是墙,毫无风景,但窗下是一张窄长的桌子,正适合放置电脑和书。过去十余年来,我所住房间全部临街,饱受嘈杂之苦,所以看到面壁之隔绝书房,反而有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欣喜。

第15次搬家

沙发套一上,客厅的氛围就变了

刚才的崩溃感就这样一点点消散了,但是“黑”还是要治一治的,陆续网购米黄色印花沙发套,纯白流苏茶几桌布,日式街景挂布,配上各种毛绒玩具,鳄鱼、熊猫、猴子、牛、熊、洋娃娃全部上阵,再辅以竹子、绿萝、仿真花和照片,客厅就有了温馨感。餐桌铺上蓝白相间格子布,再摆上一幅宝贝画的梵高大作《星空》,餐厅算是有了一点生活的气息。


3、

之前的家,在小区前院,位居高层,临街,一梯只有两户,所以从来不闻邻居之声,对面的高楼相距甚远,所以也不必担心被人窥视到。可后院是一梯三户,且楼与楼相隔不过十余米,站在厨房,抬眼就可看见对面楼上人,即使隔着窗,扎个头发、伸个懒腰也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得倒吸一口凉气。

第15次搬家

面壁卧室,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窗户面北的书房,正对邻居的厨房,不足2米,若开了窗,邻居的说话声、灌水声、炒菜声、锅铲声等皆能入耳,一天下午,就听到女的说,这个锅好,受力均匀,男的接话,不是受力均匀,是受热均匀,女的笑说,对对,是受热均匀……呵呵,幸好不是情话。

卫生间没有窗户,但是洗手台的高度适合我的身高,镜前灯柔和均匀,龙头、水池、刷子都是旧旧的,与我很亲近。

房子内部全都贴了壁纸,最大的那间一侧墙上,房东的孩子写着几个草乱的汉字和英语字母,几乎占满了一墙,房东解释,那时,孩子进入青春期,压抑了就要发泄出来,还嘱咐我,你可以买块布遮下。

说一句经验之谈,家中的墙壁是挥洒思想的舞台,真不应该被所谓各种墙面材料,抹杀了家庭成员本该拥有的表达和自由。

之前我们的家,贴满了孩子的画、从小到大的照片,还有我随处发现的好字、好画,简单拼贴就能让每个场景拥有活力、能量和故事。这是不是在矜矜自夸?!

看到这面被涂花了的壁纸,有点同情那个没地方宣泄的孩子。想来想去,不遮挡了,天天看,也就视而不见了。


4、

黄昏,坐在大卧室里的小沙发上,夕阳的金辉染黄了白色的书柜,随着时间的推移,光渐渐变得温柔,最后完全暗淡下来,屋内的陈设也随之变色。之前的房子,南北通畅,阳光满满,新宅只有一屋阳光充足,才感觉出每天的日照倍加难得,更加珍惜当下与自然的对话。

第15次搬家

朝西的房子阳光最足

傍晚,虫蛾飞临,纱窗将其挡在窗外,因为是后院,不必完全关窗,留出一小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这可是在前院享受不到的“待遇”,前院临街,我喜欢安静,晚上必然要关窗。

但在前院有一大美事,是新家无法比的,因为楼高,每月近十五,天气若好,明月必然高悬于对面两高楼中间,月光正好倾洒在卧室里,洒在枕上,洒在被上,色调清白,实在缭人,不忍睡觉,怕辜负良辰,看着月亮在飘动的云中一会现身,一会又隐去,月望着我,我望着月,不免想起古人吟诵月色的诗词,亦会生成同样的感慨……最后乏了,再醒来,深蓝色的天幕已不见了月亮的踪影……

这等美好的事,后院是没了,惆怅之时,没想到,到了夜晚,却能听到窗外的虫鸣,到了早晨,还能听到各种鸟叫,这真是意外。小区对每一栋楼都进行绿化,楼前种植了花草和树,新家位于三楼,于这些花草树木十分贴近,且树冠和房间的窗户齐平,所以到了晚上,没有前院窗外的灯火璀璨,反而在草木花植的簇拥下,令人有了避居乡野之感。

5、

新家,好,还是不好?

想起梁实秋的名篇《雅舍》,"‘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其所能给予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没错,我也是一个房客,卜居在这黑马咕咚的房子里,满意的,不满意的,都得“躬受亲尝”,人生本来如寄。想起上大学时,为宿舍起名”揽月“,那时少年壮怀;如今却常念起苏轼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若给这个黑屋起名,”如寄”正合适。

数来数去,这已经是我从小到大的第15次搬家了,记录下来,以备将来的遗忘,这是其一;其二,作为一个媒体人,这些年采访了很多人的家以及美好空间,但自己从未分享过自己的家,没有美照,也没有特别之处,但每个点滴都是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愿能给你带去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宝鸡   前院   加拿大   后院   姑姑   房东   袋子   均匀   客厅   窗户   窗外   沙发   房间   房子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