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开了一个独立空间“大树”;

写了一本书《行走的书店》;

做了一个容纳7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竹编礼篮”

……

七年来,一个80后的河南女孩张娇,凭借自己的一腔孤勇在“非遗保护和传承”领域,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日前,她带着自己的书《行走的书店》来到西安,做了一场“读书分享会”,在她眼里,陕西和河南一样,藏着很多等待被挖掘的宝贝。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2013年,在电视台做导演的她,突然不拍片子,在郑州北区开起了一家书店,取名“大树空间”。那些年,用张娇的话说,凡是高铁能去的地方,她都去了,最常干的事情就是“背书”,最多的一次从诚品书店背了一万多元的原价书。“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店里所有的人都得是手艺人,最先做的是牛轧糖,大家做完都舍不得吃,没有一个人吃过一个囫囵牛轧糖,全部留给客人,结果被媒体评为‘一家好吃的书店’”。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在这个好吃的书店里,过去七年至少举办过三百场“大树读书会”,作家李佩甫、冯杰、张宇、墨白、乔叶、王剑冰、青青、赵瑜等都是这儿的常客。曾经,河南诗歌学会会长要出一本诗歌集,内容基本确定,可是在大树开完论坛会,说不出了,等汇集了大家的意见后再出。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作家的创作不一定是‘孤独’的,可否在过程中将读者拉进来,听取意见之后再去达成作品?至少通过‘大树读书会’,我看到了这种可能。”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渐渐的,只有70平米的“大树空间”成了郑州的文化地标,张娇说,她的店不大,但是很聚气,但她的梦想不止于这70平米的天地。2014年,她发起“大树探险家”活动,带领孩子们体验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我曾经想做一档反映民间艺人的节目,可是没有拍成,但愿望一直留在心底。几年下来,我们组织了几十场活动,至少有500个家庭参与,有一个家庭的孩子从2岁起就跟着我们,一直到8岁。”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不过,这期间发生了一桩事情让“探险家”活动发生了质变。一次,他们组织孩子们去信阳看一个老先生做皮影,老先生非常高兴,可是正当一切就绪,准备出发之时,张娇接到了当地县文化局的电话:“给你说个事,你先别着急啊,老人昨天去世了……”至今说起这件事,张娇的眼圈依然红红的,从此以后,她就坚定地认为:“非遗”不能止于“仅供参观”,它需要有力地保护和传承,是一件与生命赛跑、与时间赛跑的事情。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可是“非遗”种类繁多,如何保护,从哪里下手?张娇想到了那些经常光顾大树的座上宾,2016年,她发起“大树归乡”保护运动,邀请驰誉河南的作家们和她一起“非遗行走”。“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冯杰的故乡,他带我们找到了苗大哥一家,观看了制作‘空心挂面’的全过程:凌晨四点和面,然后醒面、掺盐、过胶、上杆。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院内的木架上挂着面,像垂落的银丝。天是蓝的,面是白的,微风吹动,阳光一晃,面就要闪动一下‘腰肢’,很是动人。”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有了作家们的站台,“大树归乡”成了经常见诸于报端的新闻,但张娇认为,有了关注度才是第一步,农民需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以苗大哥一家为例,他父亲过去在公社里做面,一做就是50年,原本苗大哥一直在外打工,因为不忍心这么好的手艺失传,10年前回来跟着父亲学做面,手艺是传承了,可是经济状况却每况愈下,长此以往,恐怕苗大哥还是会放弃做面这苦差事儿,要回城里打工。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我改变不了现状,但是我可以从帮助一家开始!”身为小女子的张娇有着一股豪横四海的家国情怀,在她的笃定中,“手工空心挂面”成了“大树空间”第一款非遗产品,而苗大哥成了她的供应商。2017年春节,包含许昌榆林小米、卢氏花菇、封丘金银花等7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大树归乡礼篮”正式推出。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很多朋友都说好吃,可他们不知道这背后的付出有多少!带领作家们进行‘非遗行走’,有情怀就能办到;可是将田间地头的食材收集起来,变成商品走进消费者的餐桌,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好在这一路上,一直有人相协相助。”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我妈妈的好友花兰姨,是一个菌种专家,与木耳、花菇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卢氏花菇’的幕后高参就是她。三门峡西南的卢氏县盛产食用菌,花兰姨不仅指点我们哪座山里的花菇更好吃,而且还叫来她的好友,为花菇提供专业的‘人工烘干服务’,以使其背面呈现出迷人的浅黄色。”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为了让农民提供更好的食材,张娇现金结账,从不拖欠;为了让这些从大自然中采来的“宝贝”穿上最合适的外衣,张娇发动朋友圈,找到了郑州最优秀的设计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大树归乡礼篮”已经成为郑州很多企业的采购商品;而“大树归乡”保护运动,也引发了很多社会人士的关注。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你只有去做了,才会被看到,才会获得支持和帮助!”张娇说,“之所以从非遗门类中首先选择食品,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食品能吃’。‘非遗’要想‘活’下来,它必须要转化成当代人能用的东西,否则只能陈列在博物馆里,最终被历史遗忘……”

“非遗传承”并不好做,好在,张娇已经探了路,且大步流星。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曾经,有朋友并不看好我,半开玩笑地对我说,看你开个书店能坚持多久?说实话,一路走来真的太不容易,但是我一贯认为,要关注当下,聚焦当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未来的路自己就会亮起来。眼泪总是流过的,但是结识了太多朋友,拥有了很多美好的过程,也在‘非遗’传承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办法。”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2019年,张娇将多年的历程记录下来,并结合作家的文章出版了一本书《行走的书店--大树空间和它的手艺人》,2020年9月底,她带着这本书来到西安,做了出省第一场“读书分享会”。为本书作序的著名设计师余平来到现场,他很赞赏张娇从“小处”着手的方法,他说,“非遗传承”是一件宏大的事情,找到一个点深挖下去,里面就会无穷无尽。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一个“80后女孩”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故事

在张娇看来,陕西和河南有很多“非遗”同源同宗,大家可以联合起来,一起行走,一起行动,对此我非常认同。不过,我问她,你有一个书店要经营,还要进行“非遗行走”,还要开发和销售“非遗产品”,这么多活儿会不会太累?张娇看了我一眼,眼睛闪着光,“告诉你一个‘秘密’,能看到未来的人不会觉得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卢氏   手艺人   读书会   挂面   探险家   郑州   河南   文化遗产   大树   大哥   好吃   作家   事情   书店   女孩   故事   旅游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