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的蜕变艺术

麦秸秆的蜕变艺术

小麦,作为五谷之一,是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生命之源之一。而被人遗弃的麦秆也大有可为。一把麦秸秆,经手艺人的精心制作后,就会从农作物废料摇身一变,成为供人欣赏的艺术珍品——麦秆画。

麦秸秆的蜕变艺术

麦秆画也称为麦草画,源自民间,自秦朝起,麦秆画就被我们祖先作为高档饰品,悬挂于殿堂阁楼、豪门贵舍之中。农耕时代属于封建社会,因此在民间比较稀有,长期以来难以考证,更是难觅其踪。80年代初期,众多老一辈民间艺人和国画大师们一起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艺技术,大胆进行实践,终于将麦草画古老的工艺复活,从此麦草画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麦秸秆的蜕变艺术

自此,多地民间艺人们精心研究创新,将其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在发扬传统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多方求教,以灵巧的双手将麦杆用药水浸泡,熏、蒸、染,抛开、撑平等工艺,把麦杆处理好,又通过剪、贴、描绘、烫、打磨、编号、上板等等,到最后的临摹、组合等三十多道复杂工序,制作的麦草画古朴典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山水、人物、花鸟、动物,历史名画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上千多个品种,人们称赞:麦草画真是人间瑰宝。

麦秸秆的蜕变艺术

无独有偶,在重庆大渡口有位麦草画传承人,他继承了传统的民间工艺,不断改进题材、图案把麦草艺术运用在屏风、花瓶、台灯、储物盒等日常用品上。还开发了发光麦草画、金丝麦草画及陶瓷发光麦草画工艺瓶、金丝麦草画工艺瓶等创新产品,使用烘烤烫熨不退色的技术,还能保持麦秆的光泽。曾被重庆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麦秸秆的蜕变艺术

麦草画,既天然又古朴且制作精细奇巧,神态典雅,做成古典人物飘飘欲仙;做成动物栩栩如生;做成山水身临其境;做成花鸟如闻其声。现在,麦草画已成为民宿酒店、现代家庭装饰和馈赠亲朋好友的艺术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大渡口   麦秆   麦秸   麦草   画工   艺术   民间工艺   重庆   栩栩如生   金丝   花鸟   珍品   古朴   艺人   民间   传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