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指尖上的纵横编织艺术

游走在指尖上的纵横编织艺术

“竹”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素有君子之称,且具有静心安神的独特魅力。自古以来,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就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游走在指尖上的纵横编织艺术

我们居住的庭院,不仅要有常青竹子的景观点缀。在当下兴起的新中式家装中,竹编的软装比例,也是节节攀升。特别是竹子制做的各种灯具、屏风、茶几等用品,它们内敛、含蓄、素雅,仿佛在倾诉某种温情,又传递着自然淳朴的美好。倘若在竹编茶几上置放一套竹制茶具,当你下班回家,一开门便是徐徐竹香,将白日里的浮躁吹得烟消云散。

游走在指尖上的纵横编织艺术

竹编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制品,集竹的本质、竹的气节于一体的编织艺术,同时也蕴含着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用竹来编织器具。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编织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们住竹房、坐竹椅、背竹篓、戴竹笠、持竹扇,都会用到竹编制品。明清时期竹编技艺发展迅速,竹编工艺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进一步紧密结合 ,上至送往京城皇亲国戚贡品,下至寻常百姓的家常用品,随处可见。至今我们依旧能从故宫馆藏的文物中看到诸多品种的竹编工艺品。

游走在指尖上的纵横编织艺术

然而,我们日常所见的竹编工艺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工序却极其繁琐。竹编工艺大体五道工序:编织,用竹丝、篾片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车花,将竹节车成一定形状和装饰。拼花,利用竹的表面或断面,拼成花型或器皿。穿珠,是将竹节制成小段进行穿结。翻簧,利用竹簧加工制成各种器皿的方法。魅力的外表之下是天人合一的造物观,正如《考工记》所言“天有时,地有名,工有巧,才有美,和此四者然后才可为良。”竹编的“精益求精”,终成就为非遗瑰宝。

游走在指尖上的纵横编织艺术

如今,重庆垫江县大石乡竹编传承人在继承祖业的同时,对竹编工艺进行升级,在作品图案上开拓创新,他还发明了“排针剖篾器”,剖出的篾条薄如白纸,可以蒙在书上描红,一次可抽出12根细若花针的篾丝; 在构图上,他设计巧妙,能进行各种复杂图像的编织。从单纯实用型,向观赏与实用并重发展,从而使大石竹编产生了新的飞跃。作品形式有惟妙惟肖的竹编装饰画,宫扇、生活用品等竹编工艺美术品更是精巧别致、引人注目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竹簧   垫江县   篾片   竹纸   竹笠   故宫   竹篓   竹节   器皿   茶几   竹子   工序   指尖   日常   时期   工艺   艺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