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和行吟阁 湖北武汉旅游散文随笔

东湖和行吟阁 湖北武汉旅游散文随笔

武汉东湖,你必将更美丽!

标签:中国湖北旅游、湖北武汉武昌东湖、屈原行吟的湖泊、中国湖泊人文风光历史游、旅游文学文化散文随笔游记见闻

还在修补地球时,我做梦都想去武汉,做梦都想游武汉东湖,拜谒归元寺,登古琴台、晴川阁。上大学时,离武汉近了些,可是我囊中羞涩,父亲在我读大一那年生病离世,我是靠亲戚朋友的接济才读完大学的,即使这样,我还是渴望在大学毕业之前去一趟梦寐以求的省会武汉,为此,我曾向一位经济宽裕的表舅借钱,却遭到以沉默表达的拒绝,最终未能成行。

东湖和行吟阁 湖北武汉旅游散文随笔


终于能够出发去武汉,是在我正式参加工作之后的第一个暑假,那时,我已经拿到6个月工资,而且,我所在的学校组织暑期教职工夏令营,我们到的第一站就是东湖风景区。

从哪里进的风景区,实在记不清楚了,东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水波浩淼。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最大湖泊,它水域面积宽广不说,湖北省委、省政府都在东湖之滨,湖边还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地质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可以这样说,东湖周边既是湖北省政治中心,又是湖北省文化中心。你想想,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农村娃,见了东湖,哪有不惊诧之理。

我们沿着东湖岸边游览,湖边种着成排的水杉,水杉高大而挺拔。从水杉的枝叶间看去,映着阳光,湖面泛起金色的鳞波。换一个角度,湖水变得平静,对岸的山映在水里,房屋映在水里,连成排的水杉也映在水里。听别人说,对岸那绿树葱茏的山头就是湖北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那该多么令人神往哟!像我这样毕业于一个专科学校的工农兵大学生,在武汉大学面前只有诚惶诚恐的分儿。

东湖和行吟阁 湖北武汉旅游散文随笔

沿着湖中的一道长堤,我们走到一座拱桥,是我们在图片上见到的北京颐和园里的那种拱桥,汉白玉栏杆,很典雅。桥这边有几株垂柳,垂柳的枝条被阳光抹上一层金黄,垂柳也跟着变成了金黄色。桥那边是高大的水杉林,水杉林倒映在水里,地面上的水杉有多高,水下的水杉就有多高,白色的拱桥映在水里,水上水下的桥合成一个拉长的圆。

复前行,被大堤隔断的湖面再被一道堤坝分割,内湖堤岸的水杉有了国画般的效果,拱桥的倒影是朦胧的,地面的水杉,枝叶繁茂的地方被国画家涂上浓墨,枝叶稀疏的地方,国画家做了轻描淡写的渲染,而倒映在水里的水杉被画家画了几条直线,又用饱蘸清水的毛笔一浸,我们看见的就只有一片模糊的暗影。

这是哪里呢,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座桥,桥很长,修得很别致,桥的另一头是一座小山,山上树木葱茏,近岸是垂柳,山上是香樟树,香樟树很高大,一看就知道,它们很有些年代了。香樟树有些年代,那些被香樟树包围的建筑同样有了些年代。桥这边是空阔的湖面,湖上有游艇,游人划动游艇,船桨把湖面的碧玉搅碎,湖面上便起了一阵阵翡翠般的波痕。

东湖和行吟阁 湖北武汉旅游散文随笔


最让人激动的是长桥另一边,满湖荷叶荷花,绿到人的心里去了,不由人想起朱自清笔下的荷塘,那些脍炙人口的句子也便珠玉般地涌上心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我们眼前就是这样的景致,“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哎呀,朱老先生,您不是写的清华园荷塘,根本就是写的东湖荷韵呀,您几乎把《荷塘月色》中的片断完全复制到东湖荷荡里来了。这之前,我在农村见过不少荷塘,在荆州读书时,也见过荆州古城周边不少湖泊里的荷叶荷花,但是,像东湖这样大片的荷荡,我还从未见过,如果不是来武汉,不是到东湖游览,作为荷荡,永远不会在我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

我们钻进树林,一拐弯,更让人震撼的是前面不远处的行吟阁。苍松翠柏之中,耸立着一座覆盖着蓝色琉璃瓦的古色古香建筑,古建筑前,苍翠的松柏拱卫出一座高大的雕像。一看雕像我就知道,这是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两次被放逐,其中一次就到过今天武汉一带。在大学读屈原的诗歌时,我们在《九章·哀郢》中读到“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诗中的江,即长江,夏,说的是河水下游,故都,当然是那时候的郢都。史书上记载说,屈原流放,最东边抵达鄂州,他来到东湖边上,立刻徘徊踯躅起来,不忍骤离,这是很真实的,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6年,政府就在这里兴建行吟阁呢?因为屈原对楚国情深,楚国后人也不能辜负他呀。屈原在《楚辞· 渔父》中有“行吟泽畔”之意,所以这个建筑就取名行吟阁,阁前的屈原雕像高3.6米。你看,老夫子昂首视天,举步欲行,仿佛正在漫步湖滨,高诵《九歌》、《天问》。

东湖和行吟阁 湖北武汉旅游散文随笔


站在屈原塑像前,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他的代表作《涉江》: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涉江》所描述的屈原生活与思想显然比他在东湖边行吟要晚许多,但是,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在眼前这尊雕像和《涉江》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古代楚国,虽然都城在今荆州,但是它的腹地,应该以现在武汉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开去。屈原虽然被楚王放逐,他的那颗赤子之心依旧心系国家和人民,这也就是自古以来一直有人在今武昌一带设立清烈公祠、祭祀屈原的缘故吧。

跟屈原不一样,我参加工作时,我们的国家正逐渐清明,党和国家领导人清正有为,正带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不必像屈原那样既忧国,又忧民,只需使出自己浑身解数参与进去就行。

东湖和行吟阁 湖北武汉旅游散文随笔


暮色渐渐降临东湖,湖边的灯火渐次明亮起来,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远游,让我初次了解到东湖。经过近40年的建设,而今的东湖已经建成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外地来到武汉的游客不可不游东湖,就像我第一次远游不可不选择东湖一样,实在是因为东湖有她自身的巨大魅力。

武汉乃九省通衢的枢纽,湖北是中国中部崛起的核心,虽然后来我无数次到武汉,到东湖,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1980夏天第一次,东湖如画一般的风景,行吟阁屈原的伟大精神,几乎成了我几十年来工作的动力,于是,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祝福:武汉东湖,你必将更加美丽!(2612字)

文|胡祖义(湖北荆州公安人,现居宜昌,中年男作家,苏白传媒旗下昆德拉传媒直属现代印象文化工作室第一事业部高级策划编辑。)

审读:苏白传媒 总编审 邹剑川

运营:昆德拉传媒 楚楚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东湖和行吟阁 湖北武汉旅游散文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东湖   楚国   屈原   荆州   水杉   旅游   拱桥   香樟   垂柳   荷塘   湖北   武汉   湖面   湖泊   雕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