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游洋闽越遗迹:龙穿城

莆田一直流传“沉七洲,浮莆田”的传说。因而可以说“莆田”是从方言“浮田”演变而来。莆仙地区的闽越遗迹有:仙游县榜头的汉城(鸡子城,位于仙游榜头镇泉山村)、兴化县游洋的龙穿城、顶溪山遗址、莆田涵江区越王台、周公寨、朝天寨(位于莆田白沙镇长兴村)。

游洋是古代永泰、仙游、莆田的交通要道,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据《游洋志》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便有闽族土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过。游洋梧椿村现存商周时期的顶溪山遗址,面积约2500平方米,采集到刻画纹夹砂黑陶和灰色印纹硬陶片,可辨器形有钵、瓶、豆,是游洋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游洋镇里洋村的龙穿城、云顶岩是该地的两大天然奇观,里洋村实为“鲤洋村”。这里的村民只有一个姓氏“林”,据介绍,祖上明永乐年间,从福州八角亭迁居过来,后又分布在龙溪村、兴山村及永泰桥亭坪一带。

汉会稽太守朱买臣率兵征讨,击破东冶。东越王余善撤至古邑游洋龙穿城驻扎为营,还在龙穿城造点兵台,至今仍留下东越遗迹。《寰宇记》记载:“龙穿城,又名蛇湾城,越王城”,处于莆田、仙游、永泰三县交界的游洋镇里洋村东北云顶岩半山腰,与莆田涵江区交界,是仙游最古老的战场之一。

龙穿城,有石门、石龟、出盐石、出米岩、出油石。唐朝时,龙穿城上建有寺院,名曰“云顶寺”。

龙穿城是一座奇特的天然石城,由近似方形的巨大石峰构成,城高近200米,方圆五六里,四壁犹如斧劈刀削,峰顶却是一马平川,山腰百米石壁上像有一条巨龙穿凿而过,犁开一道凹槽,环绕峰腰,可通人马,故名“龙穿城”。莆田地界内的黄龙村、白龙村,传说就是这里的二条龙,黄龙和白龙,在这片大石头上比赛穿城,后被仙人点破后飞去形成的。

石城东面,有三道瀑布自峰顶沿着并排的半瓣葫芦状石横泻而下。石城西面,有条唯一可通岩顶的小道。岩上八大石室,上下串通,左右毗连,每洞可容纳数千人。

有条唯一可通岩顶的小径。山道崎岖,蜿蜒曲折。山势陡峭奇拔,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龙穿城周围,群峰起伏,水深林密,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最高处的入云洞内,有天然的石门、石窗,洞里还有一股泉流。龙穿城还盛产着各种名贵药材和香菇、木耳、竹笋等,溪中生长着珍贵的四脚鱼(大鲵)。

宋代初,置兴化县,县城设在游洋,古邑石城曾盛极一时,气派不凡、别具一格的龙穿城曾引来不少豪门贵族、文人骚客来此观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鼎丞曾率领红军二○七团,在这里坚持武装斗争。1929年秋,他曾在龙穿城石室内养伤。还有,邓子恢率领的闽中游击队司令部也是以这里的周边村庄作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如今游洋镇里洋村正实施建设村里通往龙穿城山脚的一条长约2公里、宽5米的土路,并积极争取资金早日硬化道路,村里还注册成立了福建龙穿城风景区旅游有限公司,集度假、漂流、垂钓、苦竹、探险、疗养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度假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仙游县   兴山   革命战争   遗迹   仙游   石城   太守   永泰   兴化   石门   莆田   石室   峰顶   遗址   村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