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岭巡检司在哪里?

一、记载辜岭的有关史料

1、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游洋人林居裔聚众万余人,自号"西平王",在广业里的百丈岭起义反宋,占领了游洋、广业大部分山区,并在何岭关、古寨岭、河浪岭、莒溪岭、石壁岭(四壁岭)、百丈岭等险要地段设关隘布防,以抵御和诱歼宋兵,偷袭仙游、泉州,一时八闽震动。宋军调集两浙、福建兵力驰援,又增派王继升率兵前往游洋。最后杨克巽奉命以剿抚兼施,镇压义军,林居裔请降,义军瓦解,莆仙地区农民起义运动以失败告终。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廷在游洋原林居裔居宅上毁宅建太平军军治衙署,又设兴安县县署于军治旁。辖游洋镇(今游洋、石苍、象溪一带)、原莆田县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及福唐县(今福清县)的漈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

不久,太平军改名兴化军,兴安县改名兴化县。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兴化军军治迁往原莆田古谯楼处,兴化县治仍在游洋。到元皇庆二年(1313)兴化县治迁往广业里的湘溪(新县),三百三十四年来,游洋一直是山区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辜岭巡检司:宋朝为了加强对游洋一带的统治,根据《八闽通志》记载:“闾邱孝直在宋元丰二年〈1079年〉奏请于永福辜岭设辜岭巡检司(名辜岭寨),设巡检1人下辖92人,管辖福州永福(今永泰县)、兴化军兴化两县地分巡检兼催纲巡捉私茶盐贼盗公事”,说明辜岭巡检司(辜岭寨)位于永泰和仙游交界关隘。

3、《读史方舆纪要》卷96福建二之《图经》记载:“永泰关隘:县北有牛皮隘,道出侯官。西北有大限、西塘等隘,道出闽清。西有三前隘,出尤溪县。西南有炭炉隘,道出德化。又有浮潮隘,出德化及仙游县。又有嵩口隘,路通永春、德化二县。县南有辜岭隘,亦出仙游县。东南有萑平隘,路通莆田县”;说明辜岭寨在永泰去仙游的关隘处。

4、宋《莆阳比事》明确记载:“辜岭寨在兴化永福交界”;明《八闽通志》记载:“辜岭属永福二十八都,盛产厚藤纸”;《淳熙三山志·物产》记载:“厚藤纸出永福辜岭”;厚藤纸是当时福州府的名牌产品。从宋开始,永泰人大规模种造纸用的箐,一直延续到明朝。说明辜岭在梧桐境内,且盛产厚藤纸(明朝后没落),辜岭在龟岭和铁券山中间。

5、永泰去仙游有三条古道:a、赤锡溪门通往游洋里洋头:东渡垆潭至三门关,转大溪南岸,过玉尺石桥,又过赤锡板桥,左转港柄里,进溪门,上石夹岭(又名四壁岭、石壁岭),岭有十里,建二亭,隔门亭原有木刻仙游、永泰分界碑。即:永泰赤锡---石壁岭---仙游。b、永泰---岭路温岐---仙游。c、最重要的用兵间道:过梧桐向南,经洋头、潼关,上古寨岭,入仙游。即:永泰梧桐---寨前---古寨岭---仙游游洋。说明辜岭寨位于今天的古寨岭脚下寨前附近。

6、根据《榕城考古略》记载:“今惟兴化肩贩,从永福辜岭至大樟,顺流抵阳岐,为捷径云……”;说明仙游肩贩经辜岭到大樟溪,然后顺流而下到阳岐为捷径。

7、根据《福州政府志乾隆版》和《淳熙三山志·物产》记载:“竹纸出古田、罗源村落间,楮纸出连江西乡,薄藤纸出侯官赤岸,厚藤纸出永福辜岭”。说明永泰梧桐辜岭厚藤纸成为当时福州府的名牌产品。

8、《八闽通志》卷十二记载::“辜岭、白马岭、长岭在何岩之东北,通郡治孔道也。昔邑人黄鹏创庵道侧,买田付住僧,使备薪水,以给行旅之宿食者”;说明辜岭在仙游何岩东北。

9、《重纂福建通志》卷七记载:“仙游县约东北八十五里银岩山(即白岩山),距五里有覆鼎山,盥豹花石压二山,分时与羊山、蓝蚕诸峰相牵映,其下为衡钟山,有辜岭、白马岭、长岭(仙游县东北六十五里),又东北曰东山。去仙游县九十里曰兰山。另外,过辜岭、双髻、覆鼎,至石所,号何岩,下有九鲤湖,直出为龟山,为广化,为华岩,为兴化军治。上四岭在仙游县东北兴泰里”;说明辜岭处梧桐仙游交界,有的地界属梧桐,有的地界属仙游。

10、《八闽通志》卷十二记载:“银岩山又名“白岩山”、“白石山”,山下有羊山,又有黛蓝山,下瞰青溪,小市数家,水竹映带。如兰山下有水陆精舍”;说明白岩山就是永泰潼关西南部的白岩山。

11、《淳熙三山志·物产》记载:“福清、永福出麻布尤盛”。由于纺织业的发展,印染原料“菁”的需求大增,永泰人开始大规模种菁,印染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从宋朝开始,“菁”成了永泰传统种植业,一直延续到明朝。

12、明嘉靖四十年,漳州人王凤因种菁失利和粮食不足,聚众数千人在二十八都(今梧桐)造反,永泰西南乡里遭烧掠一空,官府征当地乡勇参与剿寇于梧桐盘富山寨,后虽被剿灭,但给永泰带来巨大伤害,种菁业和种箐业走向衰落……

13、〔万历〕《永福县志》载:“令里宰举山谷种青客民籍记之”。〔乾隆〕《永福县志》卷载:“万历十八年(1590年)菁客会盟为乱。”菁是一种植物,是染蓝色布匹的原料,闽南山区等地的客家人移民闽东、闽中以种菁为业,因而被称为“菁客”。

14、菁民,畲族称谓之一。明清时期,居住在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民和迁移闽东的闽南客家人,普遍种植蓝靛(青靛),质地优良,被当地汉人称为“菁民”。明代迁入闽东种菁的畲民也称“菁客”。全国畲族一半以上在福建,福建畲族一半以“菁客”为生。

15、五星村(原属永泰潼关1955年划归仙游游洋)去游洋镇方向有一条千年古道古寨岭,是古代仙游、永泰两地往来的唯一咽喉要道,千年来都有官兵把守。1949年6月中旬,根据上级指示,温友秀带领温顺茂、温元章、温宣基等人埋伏古寨岭要隘,阻击企图取道潼关的国民党刘汝民残部2000余人;

综上所述,辜岭在永泰县梧桐镇盘富附近,永泰南边梧桐去仙游古道边,宋代辜岭盛产提取印染用的植物菁和刻字印刷用厚藤纸(箐等材料制成),种菁(一种染料草)和种箐(一种造纸竹)都很发达,明代王凤叛乱后没落,辜岭寨位于永泰梧桐与仙游游洋交界处的古寨岭山脚寨前附近,锁住进入永泰的仙游(游洋、小沽、淆潭)三条陆路和两条水路(龟岭溪上游粗溪、沽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永泰县   仙游县   畲族   潼关   仙游   永福   德化   永泰   兴化   莆田   通志   关隘   福州   福建   梧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