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人王凤之乱史载

1、王凤之乱前两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五月五日,倭寇千余人突袭永泰县,知县周焕率众守城七日,城陷后,周不屈战死,倭寇大肆抢掠。

2、《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记载:“明嘉靖四十年旱灾,粮食不足,漳人王凤以种菁失利百姓皆逃匿,因聚众据二十八都为乱,不旬 日遂至 数千人兵得无饥明年复故家财,监司发兵……”。

3、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漳州人王凤等以种菁失利,加上粮食不足,聚众数千人据二十八都(永泰梧桐)叛乱,永泰西南乡里遭烧掠一空,官府征当地乡勇参与剿寇于梧桐盘富山寨,后虽被剿灭,但给永泰带来巨大伤害,种箐业和种菁业都走向了衰落……

4、《清史稿·食货志一》载:“棚民之称,起于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有民人搭棚居住,艺麻种菁(一种提取染料的植物),开炉煽铁,造纸制菇为业。”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大批来自漳州的流民来到汀州长坑,搭棚种菁。明万历年间,朝廷禁止棚民上山垦殖,要求他们解散还乡,引发棚民不满。明万历十七年(1569年)正月,汀州(今长汀县)人菁民邱满率众占据永泰陈山,知县陈思谟(河源人)求援,巡抚赵参鲁派把总王子龙率军剿灭。

5、〔乾隆〕《永福县志》卷载:“万历十八年(1590年)菁客会盟为乱。

王凤乱及二十七都、二十八都:

和平乡义仁里:二十七都(永泰梧桐镇),含旧地:洪面、拏板、后池、辜岭(永泰县南)、《八闽通志》始增记:香泉、大会岩(永泰县西南八十里)、大极山等,上资福院唐景福元年建、香泉院唐乾宁二年建(有乐贤亭)、上崇寿院五代唐长兴二年建、大会岩院、大会岩佛造像(梧桐三富村大渭口)。

和平乡感应里:二十八都(永泰梧桐镇)、二十九都(永泰嵩口镇),含旧地五十、鳖坑、大猎、柳园、《八闽通志》始增记:龟岭、龟岭庙、上观音山、锦屏山、邱演渡、洪面渡、蛰龙潭(二十九都,潭上半月洲)等。【龟岭前有大会岩,后有西南方位的国资山和北岩(两山离县百余里,在英达里)】。感应里还有建忠院、安善院唐景福二年建、上观音院宋建隆二年建、北林院宋太平兴国八年建、嵩口银凤宫(双峰峙立若笔架,宫后巨石上有仙人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长汀县   永泰县   平乡   锦屏   永福   永泰   漳州   通志   旧地   倭寇   知县   福建   千人   梧桐   大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