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是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

本篇首还有早期六十至八十年代少数照片,在本篇还会看见合阳县三任县长。

特此警告“陕西法治网”,转载请打声招呼!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64年4月4日 李一方

合阳县路井公社雷庄生产大队社员赵长有李凤莲,在结婚时破除旧俗,不坐花轿,不拜天地,不摆酒席;他们举行了朴素、大方的新式婚礼。
结婚这天,赵长有骑着自行车去接李凤莲,然后这对新人一同骑车进村举行婚礼。赵长有和李凤莲双方的父母、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都参加了他们的婚礼,男女老少喜气洋洋,齐向新人祝福。村里的群众都说新式婚礼好,又热闹,又节约。
在赵长有、李凤莲的婚礼上,队干部勉励新婚夫妇努力生产,努力学习,做一个既有觉悟又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4月17日 范德元

合阳县孟庄公社紫光大队的共青团员和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在实现全大队农田林网化中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9年2月20日 安克仁

陕西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省劳动模范李立科把聪敏才智献身于农业而被合阳县甘井乡农民称为“活财神”。他于1980年到甘井乡建立了农科基地,1984年正当有些人热衷把家属迁入城市的时候,他却说服全家搬到了甘井乡。8年来他和同伴们奔波在黄土高原,帮助农民科学种田,使粮食亩产由40多公斤提高到170多公斤,贫穷乡走上了富裕之路。这个实验基地获得省农科进步特等奖。
合阳县甘井乡甘井村农民最近在李立科家门口帖上“汗水洒遍黄土地,科技富民称财神”的大红对联,感谢李立科(后右一)一家把科技带给了贫困山区人民。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春节期间,合阳县委、县政府向在本县最艰苦的甘井乡创业的李立科(左二)拜年,并向他赠送了“松鹤图”牌匾。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这是当地农村干部群众在李立科(右二)住的小屋里向他请教科学种田技术。【后面还有,略】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7年7月7日 范德元

陕西省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李立科(左一)创造出一套“以肥促根,以根调水”旱作农业新技术,今年在渭北23个县推广100万亩获得大丰收,为我国北方农业增产提供了宝贵经验,他也被渭北农民称为致富的“活财神”。图为李立科向合阳县县长岳万民(中)等介绍推广旱作小麦新品种。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4年7月27日 范德元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王海文(右)和老伴在菜园里采摘黄瓜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一家人在家门口拍张“全家福”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合阳县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东王乡67岁老菜农王海文把土地交给儿子去种,自己和老伴进城卖菜,人均年收入2600元。闲暇之余,他把担水、育苗、挑粪、施肥的一套种菜动作编成了一部迪斯科舞步。就是这位王老汉,1992年秋在陕西省老年迪斯科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图一为王老汉在菜市上跳迪斯科。【多图,略】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4年7月27日 范德元

陕西省重视棉花生产,凡是棉花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开辟“县长棉花指挥田”,由县、市长亲自抓。这是棉花大县——合阳县县长仵西(右)在新池乡西王庄村棉田里与农技人员一起研究棉蛉虫防治措施。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4年8月9日 范德元

合阳县县长西居(右)经常深入基层和边远山村,了解群众困难,听取群众意见。这是他正在与防虏寨村郭二庆老大爷拉家常。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4年8月6日 范德元

被誉为“中华公路第一高桥”的金水沟大桥在合阳县境内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国道108线上的大型高架桥,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总投资2500万元。全桥12跨11根墩柱,桥面与沟底最大高差为92.44米,均居国内公路桥之首(左图)。居住在金水沟的农民祖祖辈辈吃尽了坡大沟深的苦头,他们主动捐钱捐物支援大桥建设,67岁的老汉张连成(右二)省吃俭用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1220元钱捐出来。当看到梦想成真时,农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4年8月9日 范德元

合阳县定国村农民解积荣(右二),1994年7月拿出80000元修建了抽水站,不仅解决了村里800多亩果园的灌溉问题,而且还帮助邻村抽水灌溉,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4年8月16日 范德元

被誉为“苹果第一乡”的合阳县甘井乡,依靠科技、尊重人才,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培育生产的苹果因色艳、果大、含糖量高、果味鲜美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目前,这个乡人均苹果已达到2.5亩。这是农校科技人员正在甘井乡苹果基地研究红富士苹果的后期管理。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4年11月3日留资 范德元

曾荣获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先进单位的合阳县人民银行发行股,为提高发行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他们经常坚持业务技术培训,获得陕西省首家“特级发行库”称号。这是发行股长李杏兰(右一)正在给发行人员传授多指点钞法及识伪技能。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7年7月4日 范德元

陕西省关中平原1997年小麦获得丰收,总产量达56.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全国上下欢庆香港回归之际,合阳县马家庄村的农民用拖拉机拉着丰收粮争先恐后地到粮站交售。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7年8月25日 范德元

在全国重点扶贫县之一的陕西省合阳县,县委书记师宏昌结交并帮扶5户穷“亲戚”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一年前,师宏昌得知住在黄土高原深沟里的知堡乡耀贤村的五户农民因交通不便,人畜吃水困难的情况后,主动把他们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如今,该村已修通了一条5公里长的公路,建起了一座扬程180米的小抽水站,自来水已通到农户家里。
师宏昌亲笔书写的“我的包扶贫户”清单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格外醒目。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在包扶贫困户朱青岗家的牛棚里县委书记师宏昌(右一)详细了解秦川牛的饲养和一年脱贫,两年奔小康计划的落实情况。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耀贤村农民白发荣(右一)是县委书记师宏昌的包扶贫户,今年他家种了二亩地膜烤烟,三亩地膜玉米和300多棵花椒树,计划两年内脱贫奔小康。这是县委书记师宏昌(中)正在了解地膜烤烟的生长情况。  


渭南合阳县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7年10月17日 范德元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的合阳县甘井旱地农业开发项目示范区,在陕西省农科人员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小麦、玉米产量已比5年前翻了一到两倍。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华技术顾问黑里斯(左二)、陈士平(左一)在甘井示范区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合阳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黄土高原   渭南   金水   抽水站   农艺师   陕西省   农科   大桥   县长   财神   棉花   婚礼   群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