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是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

延安市五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结合看效果更佳!鉴于延安历史背景独特性,延安老照片不比省会城市少,所以将会每十年为一章。南泥湾将会单独写一章。

篇幅长慢慢看,君若喜欢打个赏!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延安景色 1960年12月3日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延安 1961年7月19日 和坪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5年8月24日 李一方

原来光秃秃的宝塔山和清凉山,凤凰山麓,如今在延安人民的连年治理下,已是绿林满山。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延安 1965年11月6日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延安街景 1961年7月19日 和坪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延安 1966年8月18日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延安杨家岭 1960年12月10日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延安杨家岭 同上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2月20日 康明堂

延安人民为了战胜干旱,确保丰收,组织了上万人的大军,把延河的冰搬到沿岸的麦田里。图为他们正在敲冰块。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3月18日 和坪

陕西省青年绿化黄土高原跃进大会1960年3月10日在延安开幕。出席这次大会的有陕西省各地造林、水土保持和护林等方面的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大会还邀请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13个省(区)的代表。
出席陕西省青年绿化黄土高原跃进大会的代表和来宾们,与延安青少年一起,1960年3月13日在新建的延安革命烈士陵园义务造林。【延安第二次大规模造林活动】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共青团员黄根品(右一)原来是杭州西湖园林管理处的技术员,1956年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坚决请求留在延安。几年来他在绿化延安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是黄根品在向来自青海、新疆、山东、宁夏等地的代表介绍移植松柏的经验。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3月22日 和坪

延安县梁村人民公社,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社员们把缓坡修成水平梯田;在陡坡上挖鱼鳞坑、植树,防止水土流失。这是社员们正在挖鱼鳞坑准备栽树。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4月12日 和坪

延安县城关人民公社东关生产队,利用延惠渠水和小木船运送肥料,轻便省力,比人力担运肥料提高工效5倍多。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4月21日 和坪

地处山大沟深的延安县冯庄人民公社,坚持不懈地大搞卫生治本工作,从根本上消灭“四害”孽生场所。
冯庄公社已普遍实现环境卫生“四园化”(菜园、果园、药园、花园),并有半数以上的生产队因地制宜地实现了适合山区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三区制”(即文化福利、社员居住、牧畜饲养三区),把牲畜饲养区建在村外,使人畜彻底分开。这是正在实现“四园化”的居住区一角。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冯庄生产队经过改良和提高水位的简易自来水井,既方便又卫生,木闸一开水就自动流到桶里。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除四害、讲卫生,人口兴旺。这是冯庄生产队幼儿园的孩子们。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9月19日 和坪

延长县交口镇公社第二大队党总支书记、红军战士、著名的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郝树财,自参加革命以来,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勤恳朴素、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以党员应有特色,一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郝树财外出工作时,总是身背文件包,肩扛劳动工具,走到哪里,就劳动在哪里。今年1至8月份他就做了238个劳动日。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0年11月15日 和坪

延安大学师生发扬延安作风,艰苦奋斗,自己动手建造校舍。【当时延安大学困难到什么程度,设备、教材由全国各地院校支援】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8月28日 李一方

图为延安大学数学系学生背着行李,扛着锄头,到人民公社去参加劳动。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延安大学学生种的蔬菜1963年获得丰收。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1月5日 和坪

延安县姚店子人民公社白家牙生产队1630多亩耕地,有四分之三以上分布在沟壑纵横的山地。由于坡陡、沟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这个队从59年冬季开始,积极开展治山治水工作,一年来,使全队50%以上的山坡地得到了治理,修成了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
白家牙生产队一年来在治山治水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这是在白家牙山修成的水平梯田的一部分。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白家牙生产队把兴修水利和水土保持的各种措施统一规划,相应配合,达到高标准治理。这是社员在陡坡地挖鱼鳞坑植树造林。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2月8日 和坪

春节前夕,延安县砖窑人民公社苗店子生产队党支部书记薛兴昌深入到社员家里进行访问,以便更好地安排社员春节生活。这是薛兴昌(左一)和在这个生产队蹲点的延安县委干部薛和理(左二)在访问老社员魏生珠一家,党对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这位老人深深感动。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3月6日 安克仁、邰宗武

延安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从实际出发,安排好生产和群众生活,促进各项工作持续跃进。
延安县委第一书记刘丰功,多少年来一直坚持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这是刘丰功(右二)在延安县木器厂了解生产情况。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紧密联系群众,经常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领导生产。这是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劳动英雄、模范党员申长林同志一贯的优良作风。申长林现在是延安地委委员、延安县蟠龙公社党委常委、马家沟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图为申长林(右一)和马家沟生产队的青年社员一起谈心,了解情况。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3月21日 龙吼、邵宗武

延安县卫生人员以县医院为中心,组织了5个流动医院上山下乡,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防病治病工作,保证社员们身强体壮,搞好春耕生产。
医务人员在李家渠公社逐家逐户检查社员们的健康情况。这是大夫孙联珍(前排右一)在给社员检查身体。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医务人员还结合积肥送肥,一面参加劳动,一面帮助社员搞好环境卫生和家庭卫生。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3月25日 和坪

延安县蟠龙人民公社张山圪台生产队,在水平梯田修建的水窖、涝池等蓄水保墒田间工程,吸引了各地前来参观的人们。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4月10日 安克仁

人民解放军延安军分区机关的官兵们,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革命传统,在保证军事训练任务很好完成的同时,积极开展副业生产,做到了肉菜自给。图为官兵们在整地,准备播种蔬菜。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延安军分区的炊事员在晒肉干和干菜,这些都是官兵们自己劳动的果实。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图为延安机械厂青年技工魏纪明(左)和徒工白雪琴正在加工农具零件。1961年7月19日和坪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6月12日 郑震孙

宝塔山下的一场足球赛。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延安县委的干部业余在打太极拳。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6月26日 李义芳

延安县河庄坪公社杨老庄生产大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干部和社员齐心努力,改变了山区面貌。几年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已修梯田240多亩,开荒100多亩,整片造林100多亩,粮食产量有了增长,大牲畜也获得了成倍的发展。
杨老庄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1935年入党的王万年(右二)由于领导生产和劳动好,受到了延安县委的表扬。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3年11月26日 杜海振

延安县邮电局投递员王志华(右),从事邮政工作10年来,一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经他手投递的250多万件信、报,从未发生过差错,先后曾10多次被评为局、县、省的先进生产者。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5年9月5日 李长永

1965年9月5日,日本青年朋友在延安宝塔山上同延安各界青年联欢。【多图,略】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6年3月30日 和坪

延安今春掀起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纪念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十周年,决心把延安这座名城建设得更加美丽壮观。延安市北关的居民,在延安市西沟的山坡上挖鱼鳞坑,准备种植核桃树。【第三次大规模造林】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9年2月22日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热烈响应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市六十年代老照片

1969年12月3日

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遵照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去”的教导,满怀革命激情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延安市   陕甘宁边区   黄土高原   鱼鳞坑   延安   陕西省   人民公社   生产队   水土保持   社员   梯田   县委   公社   青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