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登云塔建于清道光四年( 1824年),坐落于江西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龙冈村东南面的龟山上,与高大雄伟的龙冈门楼紧紧相连,又与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邹氏宗祠咫尺相望,是一座五层八面重檐楼阁式空心砖塔。塔高33米,塔身用大型青砖实砌,用糯米粉、石灰浆和桐油混合封砖。

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的登云塔。

登云塔底层外围周长24米。塔座为八方形斜坡,坡长3.85米。斜坡的外边周长59.9米。塔座上有三处地方可以进入塔内,每处有2米长的九级台阶,游人可拾级而上。塔室内为一块直径3.2米的八角空地。塔内各层原均铺楼板,横梁木架,建竖木梯。木梯按逆时针方向逐层架设,一直盘旋至顶。现仅存四、五层木梯和楼板,余皆损毁。 内壁中央有一壁龛,壁龛上方用一青石置为斜额,斜额上书有“心如秋月”“万法之宗”“同体大悲” 等佛门玄语。原龛内放有佛像,今不存。

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的登云塔。

登云塔每层有三扇空心拱门,层与层之间的空心拱门错开开设,显得错落有致。门高2.47米,宽0.83米。每扇门额上皆用青砖砌就长方形或扇形的倾斜图案,上面题有“福慧”、“感恩”、“陪缘”等字样,皆佛家的禅心箴言。塔身层与层之间,相接处为蜂窝式双重腰檐。重檐由块块花纹青砖叠成斗拱、牙子外垒而成,出檐0.76米。每层塔身外侧腰檐上有许多长短、厚薄相同的花岗石铺成的平台。

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的登云塔。

游人登台可俯瞰龙冈古村美景,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每层下檐八角均有鳌鱼翘尾,鱼尾吊挂驱雀铜铃,微风吹过,悦耳动听。这情景,体现出浓郁的佛教色彩和江南古建筑艺术灵巧秀美的风韵。

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的登云塔内部结构。

塔刹呈宝瓶形,尖顶拨雾,宛如展翅欲冲霄汉。历经近200年沧桑,现塔顶和腰檐等处生长出几株百年不衰的胡椒树,吸天地之精华,枝繁叶茂。

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的登云塔。

关于登云塔的来历,有这样的一个美丽传说。在龙冈屋场的玄武方位上,有一座圆锥形的高峰——尖峰垴。有一年,一位风水先生路过,对族人说:“你们邹家人丁虽是兴旺,但仕途不发达。”他神秘地告诉族人,从西到南一带开挖二十几亩鱼塘,把尖峰垴倒映在清澈的鱼塘中,形成“笔人砚池”的风水景观。然而,鱼塘挖了,“笔”也入“砚池”,可是,登科之人仍然不见踪影。

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的登云塔。

到了大清道光初年,来了一位云游四方化缘高僧,他看到“笔入砚池”的风水景观后,对旁人说:“砚池虽有,水难积盈,水不深,何以饱足笔锋写文章?”旁人问道:“何以补救?”高僧道:“待我观后再定夺。”于是,高僧在邹家住了十来天,每天东走西游,观察地形地貌。

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的登云塔。

一天,高僧和族长来到龙冈与冈头接壤的龟山上,忽然大叫一声:“原来如此!”族长在旁不解其意。高僧解释道:“这里有一只神龟,伸出脖子正对着你们的鱼塘,每月逢三、六、九日便张开口吸着塘里的水,造成水干鱼尽的衰败局面。你们别想考取状元、进士,恐怕连一个秀才也考不取。”族长听完慌了手脚,连忙问道:“那怎么办?”高僧不慌不忙,翻开罗盘,左看右看,最后把罗盘放在类似乌龟的一块石头上,对族长和众人说:“这是一只神龟,可以在其背上立一只文笔,一则可保鱼塘水清,二则可留乌龟守住屋场风水,用不了多久,保你们邹家人才辈出。”于是,族长当即拍板,在乌龟背上开盘择时定基。仅数月,一座五层八面楼阁式空心砖塔拔地而起。

明清时,江西风水学和科举制度兴起,引发宜丰龟山的登云塔

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的登云塔。

从此,龙冈邹姓族人文运昌盛,连连出了几个进士。邹族人便将此塔命名为“登云塔”。登云塔也为龙冈境内增添了一道“文峰拱秀”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宜丰县   宜春市   塔座   壁龛   砚池   木梯   宜丰   重檐   空心砖   鱼塘   青砖   科举   族长   江西   高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