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的庐山市也有座鼓楼,曾为三国时期周瑜点将台

鼓楼又称谯楼、周瑜点将台,位于庐山市(原九江星子县)紫阳路东侧,靠近鄱阳湖畔。古时是南康郡(即星子县,现为庐山市)署望楼。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星子县(现庐山市)始创为南康军治,其府署随之筹建,谯楼之北为当年军署所在地。

鄱阳湖畔的庐山市也有座鼓楼,曾为三国时期周瑜点将台

庐山市鼓楼又称谯楼、周瑜点将台。

南宋乾道元年( 1165年),府署内增建楼亭馆阁,门楼规模初成。元代,改南康军为路,改知军为总管,改府署为总管府,至正初年,总管孙天民在宋府署门楼原址上建木结构谯楼。明洪武初年( 1368年),知府安智重修,中置漏壶计时。天顺二年(1458年),知府陈敏政重建砖木结构谯楼,下筑花岗岩崇石,台下拱洞为府署大门,台上为重檐楼阁,雕栏画栋,上盖琉璃瓦,楼上置鼓报时,民称“鼓楼”。

鄱阳湖畔的庐山市也有座鼓楼,曾为三国时期周瑜点将台

庐山市鼓楼又称谯楼、周瑜点将台。

谯楼台基全长30.5米,宽16米,高6.6米。中问洞门商5.6水,深16水,宽3.3米。台东有石阶通往台上,台上楼阁长17.35米,宽10.75米,高 3.8米,四周有宽敞通道。洞门前原有石狮两对及“湖山重郡”、“理学名邦”字牌,气势雄伟。洞门两侧为清乾隆南康知府刘方溥所书长联石刻:“曾是名贤过化,前茂叔后考亭,我亦百姓长官,且试问催科抚字。纵使绝险称雄,背匡庐面彭蠡,谁作一方保障,敢徒凭形势山川。”此联把知府为官一方,清明廉政,为图长治久安而宵衣旰食的形象表达得颇为生动。

鄱阳湖畔的庐山市也有座鼓楼,曾为三国时期周瑜点将台

庐山市鼓楼又称谯楼、周瑜点将台。

谯楼东侧原有花岗石大马槽一尊,传为周瑜喂马槽。楼前原有“真儒过化”牌坊和明嘉靖牌坊,高6~8米,宽4米。石坊上有人物、花鸟、禽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进谯楼洞门往北为古南康府署,内有试院、正堂、直节堂、六老堂、来鹤堂、客厅、花厅、戏台、爱莲池、二贤祠等建筑,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现除谯楼和爱莲池尚存外,其他旧址均已建民房。

鄱阳湖畔的庐山市也有座鼓楼,曾为三国时期周瑜点将台

庐山市鼓楼旁的爱莲池景观。

爱莲池是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因平生酷爱莲花,便在军衙东侧凿池种莲,并写下传世佳作《爱莲说》,其中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成为历代君子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爱莲池成长方形,四周长130余米,面积1700平方米,池中筑有高台,台上建有“观莲亭”,台两端均有石桥曲栏与亭相连,漫步于石桥上或于观莲亭中,看池中莲荷香气馥郁,令人陶醉忘归。

鄱阳湖畔的庐山市也有座鼓楼,曾为三国时期周瑜点将台

庐山市鼓楼旁的爱莲亭。

1958年,谯楼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前的喂马楼和牌坊于1966年“文革”中被毁。1980年,江西省文化厅拨专款对谯楼进行了修缮。

鄱阳湖畔的庐山市也有座鼓楼,曾为三国时期周瑜点将台

庐山市鼓楼旁的爱莲亭。

关于周瑜在星子(现庐山市)宫亭湖操练水军的传说,县民皆晓。《三国志,周瑜传》载:“汉建安十一年,周瑜……还兵守备宫亭。”宫亭即宫亭湖,又称神灵湖,距星子县(今庐山市)城仅1.5公里。又清同治《星子县志》载:“汉建安十四年,孙权既破黄祖,乃令甘宁守夏口,孙静守吴会,自领大军守柴桑郡(现九江市),命周瑜向鄱阳湖教习水军。”故传说此处曾是周瑜点将之所。谯楼还受到不少影视界艺术家的关注,电影《八一南昌起义》拍摄时,在这里摄取了众多镜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庐山   鼓楼   星子县   南康   鄱阳   建安   牌坊   谯楼   马槽   江西省   水军   知府   门楼   星子   总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