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县有个鲜为人知的古刹万寿寺,距今已有1100多年

莲华山,位于江西上饶鄱阳县莲湖乡境内,面积25亩,海拔28.3米。因地处莲湖,山形似光彩夺目的莲花,故名“莲华”。

莲华山万寿寺,始创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相传安徽九华山金乔觉(被认为是地藏王化身,又名金地藏)的四传弟子慧通禅师持钵云游,辗转于黄山、婺源、浮梁等地,继而来到鄱阳县城的芝山寺小住。一天拂晓前,他登上芝山,发现西南方有灵光隐现,且连续四天不灭。慧通禅师遂告别芝山寺长老,乘船西行,过饶河,穿越四望湖,再弃舟登岸,又西行半个时辰,来到一地。只见竹翠松茂、古木参天,周围田野里荷叶飘香,莲花满池,顿觉心旷神怡。于是放下行李,小憩于林荫深处。待起身后,殊知挑佛担不起。环视再三,见此地远离尘嚣,幽雅清净,纵目远眺,俨然身居九龙攒珠之中。他立即醒悟,是佛要自己在这风水宝地里居留。遂伐茅砍树,搭盖棚舍,事佛修行。至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住持僧致远,见香火日盛,信众渐多,乃四方募化,起造庙宇,垒筑大殿,精塑地藏王菩萨,

正式名其山日:“莲华”,名其寺为“万寿”。并在殿前题词:“头顶太华山,身坐九华山,脚踏莲华山。”又作四句偈语:“绿叶白华,香飘千家。千丝百窍,清净无瑕。

万寿寺在清代乾嘉时期最盛,建有地藏王殿、十八罗汉殿、观音殿、王灵官殿、关帝殿、托塔李天王殿、龙王殿、 弥勒佛殿。诸多巨形佛像,有雕有塑,或坐或立,各具形态,栩栩如生。寺内的附属建筑亦配套齐全,有经库、香库、签房、斋堂、僧舍等共81间,寺所经营之田地、花园、林苑81亩,僧俗81人。远至湖北、安徽、福建及本省上饶、九江、抚州等地都有人来此朝拜。

江西鄱阳县有个鲜为人知的古刹万寿寺,距今已有1100多年

鄱阳县莲华山万寿寺地藏殿。


万寿寺内原“两宝”、“一奇”:

一宝为“千斤铁锅”。此铁锅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制造,重达千斤以上。即使用于柴烈火,煮熟一锅稀饭,也得花三天三夜;如使其自然冷透,亦需同样时间。

此锅仅在饥荒之年烧煮饭食,用以施舍饥民。

二宝为“十里晨钟”。清末,僧人延师进寺浇铸的合金钟,重逾4000公斤。当时,不少善男信女闻讯前来观看,并自动摘下随身佩戴的金、银饰物,投入熔炉,以求福祉。此

钟铸成后,晨昏敲击,清脆洪亮,余音缭绕,声传十里之外。

一奇,乃中心大殿。即地藏王殿前那座如悬犹耸,高逾10米的八卦空心亭。人站立下面仰视,只觉高深莫测,实不明所以然。

万寿音山门上的匾额“莲华香界”四字,为本县人胡克家手书。他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进士,授职刑部主事,后升郎中,晚年任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之职。

民国1921年,住持僧永清重建,并在山门上行刻“万寿禅林”,在旁门石刻“众生渡尽”和“方证菩提”。

1951年土地改革时,万寿寺大部被拆,砖瓦运往别处建学校,僧人还俗回乡参加土改分田,基本上停止了佛事活动。“文革”期间,万寿寺被彻底毁坏,殿宇夷为平地。

1984年10月,当地群众聚资,在万寿寺原址上建了一座小庙。1990年5月31日,鄱阳县人民政府批复恢复莲华山万寿寺,经过十多年的重建,现在已建造了供奉地藏

王菩萨的大殿和龙王殿、大悲殿、观音殿、祖师殿、斋堂、寮房等建筑,共占地12700多平方米(19. 06亩)。

万寿寺现任住持释觉超,1939年出生湖北省黄梅县。1992年3月,从鄱北莲花山白云寺来此弘扬佛法。 2001年当选为鄱阳县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2003年当选为上饶市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在释觉超的主持下,莲华山万寿寺已基本上恢复了昔日的风貌。

2012年11月22日,阴历9月初9日,鄱阳县莲湖乡万寿寺举行该寺地蔵王殿落成塈菩萨开光典礼,鄱阳县统战部、宗教局、莲湖乡政府领导以及来自全县各庙宇的住持、法师、居士、县内外的信男善女、香客近4000人参加了典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鄱阳   黄梅县   西行   上饶   斋堂   佛教   住持   铁锅   古刹   禅师   山门   江西   庙宇   安徽   僧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