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建,到底建于何时?这个名字又因何而来

南昌新建区(原为新建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隶属南昌市,原县城与南昌中心市区有一赣江之隔。早在新石器时期这个地方就有人类居住。那么,这个地方是什么时候成为一个县,而又在什么时候被称为新建的呢?翻开新建的历史,我们发现从西汉初年开始,这里属豫章郡。隋朝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隋文帝宣布取消豫章郡,而以“洪崖所在地为州”,设置洪州总管府,治理该地,之后的500年洪州之称一直被沿用。因此在《滕王阁序》中有“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之说。洪州地名其实得自于洪崖,而洪崖就在位于新建西南部的这片葱郁滴翠的南昌梅岭山中。

南昌新建,到底建于何时?这个名字又因何而来

南昌洪崖丹井景区音乐鼻祖伶伦石雕像。

梅岭山水流丰富,悬崖峭壁中,宛若汪洋洪水滔滔不绝,因此这里得名洪崖。这眼深潭因形状似井,且井壁呈暗红色,而被称为丹井。离洪崖丹井不远的地方,一座红色的雕像耸立在青山绿水之中,潺潺的水声宛若优美的乐曲,伴随其左右。据当地人介绍,这就是中华音乐诞生的地方。

南昌新建,到底建于何时?这个名字又因何而来

南昌新建洪崖丹井景区大门。

相传黄帝时有个乐官名叫伶伦,其又名洪崖先生,是华人始祖轩辕黄帝的一位大臣。《列仙传》中记载:“洪崖先生,黄帝之近臣伶伦也”。《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道:“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谷溪,斩而做笛,恰五凤飞鸣,合其音而定律”。黄帝命伶伦制作乐律。为完成使命,伶伦便云游四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来到了洪崖这个地方。美丽的景致吸引了伶伦的目光,于是他就停留在这里开始修炼。山中一切皆有音,谷里一切皆是韵,谷山音韵皆有律。在如此仙境之中,伶伦遁悟了音律所有的规律。他取这里之竹,断3寸9分长,制12筒,以吹出的音为黄钟之宫,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排箫。然后以此为本,听凤凰之鸣,以雌雄凤凰的呜叫声为标准,雄鸣、雌鸣各六,定出了十二个律管和“六律”、“六吕”。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编钟以和五音,演奏黄帝亲自创作的《成池》乐。因而伶伦被奉为中华音乐鼻祖。

南昌新建,到底建于何时?这个名字又因何而来

南昌新建洪崖丹井景区。

音律是中国古代关于音乐和其权衡事物的一门学说,人们认为音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据三国时期司空高诱撰写的《吕氏春秋注》记载,当年黄帝的乐臣伶伦就是在洪崖制出以和五音的黄钟之宫。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编钟,出土于湖北省的随县,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编钟的发现,不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水平,也表明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使用十二平均律了,这比欧洲要早1800多年。

南昌新建,到底建于何时?这个名字又因何而来

南昌新建洪崖丹井景区石刻。

淙淙水流模糊了现实与传说之间的界限,空漾的烟雨中,万物的音律似乎通过这钟灵毓秀的山水灌注到伶伦手中的排箫,又从这里流传开去,浸润着华夏九州。乐祖伶伦因修炼于洪崖而被称作洪崖先生,洪崖丹井也因音乐发源于此而名闻天下。我不知洪崖得名于何时,但东晋文学家郭璞的《游仙诗》中所说的“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的典故,则证明了早在东晋之前,这里便名贯神州了。

南昌新建,到底建于何时?这个名字又因何而来

南昌新建洪崖丹井景区乐祖伶伦的介绍。

伶伦创造音律的传说,为新建又添上了一个变音。洪崖丹井是南昌最古老的名胜古迹之一,是黄帝乐臣伶伦修炼处。据记载,4500年前,中国音乐鼻祖黄帝乐臣伶伦洪崖子在此凿井炼丹断竹奏乐,创制音律,被后人视为灵地。晋代以来先后有郭璞、张九龄、陆羽、欧阳修、黄庭坚、张商英、岳飞、周必大、张位、八大山人等许多名流高士到此寻仙问古,题刻留记,使洪崖名震神州。隋文帝开皇九年全国统一,命州,因洪崖所在,改豫章郡为洪州。唐五德五年(622年)设县名西昌,后并入南昌县,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划南昌县西北境另建一县,名新建县,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2006年6月新建县被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南昌新建,到底建于何时?这个名字又因何而来

南昌新建洪崖丹井景区石刻。

随着南昌市“一江两岸”发展格局的推进和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建设,2015年8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新建县,设立南昌市新建区。2019年12月23日,国务院同意调整南昌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南昌市湾里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南昌市新建区,新建区已成为南昌市的新城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南昌   新建县   南昌县   开皇   豫章   南昌市   排箫   黄钟   音律   东晋   鼻祖   景区   黄帝   这个名字   这个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