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石城县乡村,有一极为罕见的牌坊与茶亭合一古建筑

杨村坊式亭位于江西赣州石城县小松镇杨村燕交坪,距县城约20公里。该坊亭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是极为罕见的牌坊与茶亭合二为一的清代客家建筑,为旌表桐江太学生许清涟之妻李氏而建,于1987年被列入江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石城县乡村,有一极为罕见的牌坊与茶亭合一古建筑

赣州石城县小松镇的杨村坊亭。

杨村坊亭为麻条石结构,坊内的屋面由木梁承重,五架梁,抬梁式结构,硬山屋顶风格,建筑由南北两座造型相同的节孝牌坊为门,接栋成亭,由于石材打磨光滑,条石之间缝隙不足1厘米,条石间有卯榫固定,结构十分牢固。

赣州石城县乡村,有一极为罕见的牌坊与茶亭合一古建筑

赣州石城县小松镇的杨村坊亭。

坊亭面宽4.8米,进深7.1米,高5.6米。坊亭的固定椽子上刻有“孙德政、德敷、德教、德效曾孙彰忠孝建造”和“清光绪元年岁次已亥仲冬月谷旦”等字款。整座亭坊石刻浮雕图案多样,工艺精巧别致,雕刻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八仙过海”。郭子仪上寿,及荷花、牡丹、麒麟、蝙蝠等诸多图案。图案和谐均衡、庄重雅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均属石雕艺术之珍品,有极高的艺术造诣。特别是亭坊合一的建筑风格,既是旌表“节孝”的牌坊,又有茶亭功能,堪称精神性建筑与实用性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整座坊亭除石材历经145年有所风化外,保存十分完好。

赣州石城县乡村,有一极为罕见的牌坊与茶亭合一古建筑

赣州石城县小松镇的杨村坊亭。

杨村坊式亭实质为“坊”,即牌坊,其字款、图案均因坊而建。但其建筑风格又兼顾了赣南凉亭的特点。此牌坊没有建在许氏宗祠所在地桐江,而建在距桐江五里之遥的杨村路口,从选址上也可以看出,建造者的初衷既有旌表“节孝”之意,亦兼有建亭行善之心。

赣州石城县乡村,有一极为罕见的牌坊与茶亭合一古建筑

赣州石城县小松镇的杨村坊亭。

江西赣南多山,古时山区的货物运输依赖人挑马驮,因此在赣南的道路上,设置凉亭十分常见。相比于牌坊,亭子的实用性要大得多,往来行人可以借此休憩。出于这个原因,在当地人眼里,更多的还是将它看作是一座亭,也因此有了“坊式亭”“杨村亭”“节孝亭”的别称。在1985年编纂的《石城县地名志》中,也有“杨村亭,又名节孝亭”的记述。得益于其更多时候被人当作“坊式亭”,因此“文革”期间,没被列入“四旧”之列被毁,得以保留至今。

赣州石城县乡村,有一极为罕见的牌坊与茶亭合一古建筑

赣州石城县小松镇的杨村坊亭的石雕。

杨村坊式亭建于当年南来北往的要道之上,在此停留歇息者众多。据当地村民说: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交通还不是很便利,经常有上山砍柴、下地种田、赶集路过而劳累的人们在亭中休息、纳凉,甚至在亭中的麻条石上酣然入梦。在亭子里,总是有不留名的人泡制好一大木桶的茶水放在那里,给路人解渴消暑。有时,亭子一角的墙上还挂着几双草鞋,这是行善者送给过路人穿的。之后国道的建成,这里成为206国道一部分,杨村坊式亭所联结的古道变为车来车往的公路,行人渐渐稀少,它实用功能逐渐淡化、消失,但其历史、文化价值却受到日益关注,成为206国道旁一道别样的风景。

赣州石城县乡村,有一极为罕见的牌坊与茶亭合一古建筑

赣州石城县通天寨景区风光。

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中央苏区北线战场打响石城阻击战,红军在杨村坊式亭设立临时包扎所,在战斗中受伤的红军被送到这里进行包扎,伤势严重的被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医治。杨村坊式亭由此增添了一段光荣的红色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石城县   牌坊   赣州   茶亭   多山   石城   条石   凉亭   亭子   江西   石雕   国道   罕见   古建筑   乡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