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已经突破99万亿,为什么大盘还在3000点徘徊?

每年两会都有各种各样的提案,有关乎国计民生的,有关乎国际大事的等等,不过今年的两会上有代表和委员提出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与我们每一位投资者都密切相关,那就是关于“沪指失真”的问题。

中国GDP已经突破99万亿,为什么大盘还在3000点徘徊?


其实“沪指失真”是个老问题,早在2006年的时候这已经是一个人人议论的问题,而这里的“沪指”当然指的就是我们每日口中的“大盘”。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尤其是炒股有一定年头的老股民,可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困惑,就是这么多年来大盘虽然起起落落,见过6124的辉煌,也见过1849的悲惨,但是为什么绝大部分时间总是徘徊在3000点上下?面对近几年的行情,可能感觉更加强烈,以至于市场戏称“满3000就打折”。

中国GDP已经突破99万亿,为什么大盘还在3000点徘徊?


其实这其中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沪指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现象。这一点如果只是单纯的用指数点位来看则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GDP从2000年的10万亿增长到现如今的99万亿,然而反观大盘,到现在都没有完全突破3000点。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沪市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来看,似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从2000年到2019年沪市总市值从3万亿增长到35万亿,这样一看,增幅就和GDP的增幅相差不多了。

中国GDP已经突破99万亿,为什么大盘还在3000点徘徊?


那么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大盘一直不见涨呢?为什么大盘的表现并没有体现经济的增长?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 指数成份股结构与经济发展情况不相符。

老股民都知道一提拉抬指数,首先就想到肯定是那些“大象”权重股的影响,而这些权重股基本都是以能源,金融等为代表的传统周期性行业,而互联网,数字经济,新能源等这些新兴企业近10年对宏观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贡献,但是这些企业却在指数里体现甚微,而其中的代表企业都没有在A股上市。

中国GDP已经突破99万亿,为什么大盘还在3000点徘徊?


2. “新陈代谢”的机制不完善。

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家上市公司都能像茅台格力那样优秀,健康的市场经济制度应该是优胜劣汰的,那么垃圾股绩差股就应该被市场淘汰,但是目前来看这一机制在A股并不完善,所以就导致这些垃圾股拉低了指数整体的水平。

中国GDP已经突破99万亿,为什么大盘还在3000点徘徊?


3. 新股纳入存在不妥之处。

新上市的个股在一定时间后会被纳入指数编制当中,而我国自2007年就规定新股上市11个交易日后计入指数。但是我们能发现,对于上市的绝大部分新股而言,这个时间点基本是打开涨停板股价由涨转跌的拐点,而且大部分新股都开启了漫长的下跌路程,这无疑对指数拖累明显。

中国GDP已经突破99万亿,为什么大盘还在3000点徘徊?


4. 编制方法有待改善。

一般来说,股票指数的编制有三大类方法,价格加权法,等权重法,市值加权法。而市值加权法又分按自由流通股本或是总股本来计算,早在1997年美国的标准普尔指数就用自由流通股本来编制计算,随后这一方式也被应用于全球其他主要股票指数的计算,比如日本和香港都采用此种方式。但是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自由流通股本都很小,还有的不足10%,所以这就导致了一定的偏差,这也是导致“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原因之一。

中国GDP已经突破99万亿,为什么大盘还在3000点徘徊?


总体来看,虽然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是这几年市场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尤其是近一年市场制度加速与国际接轨,从科创板到创业板试行注册制等等,相信上述的问题都会得到逐步解决,比如新股计入和自由流通股本问题,这两方面都有国外成熟市场的改革经验可以借鉴。

但愿即将迎来“而立之年”的大盘能够变得更成熟,更有效,能够变成一张体现我国经济成就的明信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大盘   垃圾股   沪市   股本   新股   市值   增幅   绝大部分   中国   我国经济   上市公司   指数   代表   时间   自由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