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们都有谁?


这些年,“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们都有谁?


都说感情要专一,我认为做事情也应该专一,但是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真的很难做到专一。回看这几年的A股上市公司,有的是一心一意专注主业,最终坐上行业第一的交椅,有的公司喜欢多元化发展,大搞跨界投资,他们坚信“多条腿总比一条腿好”。对于今年而言,在疫情黑天鹅的影响之下不少上市公司确实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困则思变对他们而言成为了一条求生之路,对此到底是考验还是机遇?就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跨界公司。


一、顺应时事造口罩

这些年,“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们都有谁?

提起王振滔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想起他的另一个称谓——温州鞋王。从造鞋到制药,他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这场华丽的转身,当他再次上市敲钟的时候已经是康华生物的董事长,不过更让人惊艳的是,上市仅一个月股价就上涨了9倍之多,成为赚钱的热门新股。

除了华丽转身的鞋王之外,还有跨界进入餐饮业的房地产巨头碧桂园,机器人餐厅已经火热开业;建筑机械制造商天意高科仅用20天便自主研发制造出全自动口罩机。做服装的美尔雅,西服运动服统统放一边,生产线直接改产防护服。

上述这些企业的跨界确实是顺应时势,一方面体现了企业家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洞察力的体现,对于不同的环境之下总能挖掘出消费群体新的需求点。


二、奇葩的跨界

网易云音乐联手“三枪”卖起了内裤,怎么看都觉得这实在是不搭,这么文艺范儿的产品居然和私密物品放在了一起。

这些年,“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们都有谁?

继六神花露水鸡尾酒以后,RIO又联合英雄墨水打造新酒品。

跨界领域最多才多艺的选手莫过于马应龙,诞生于16世纪的品牌老字号是以眼膏起家,然后到上世纪80年代卖起了痔疮膏,到了去年竟然又开始卖口红了!

这些年,“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们都有谁?


三、跨界诚可贵,专一价更高

首先对于这些跨界的上市公司而言不得不说勇气可嘉,毕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了解之前就涉足于新领域无异于自杀。但是当我们回看这些跨界的案例会发现,成功者依然寥寥无几。最著名的案例比如格力电器,董小姐造手机造汽车的梦想依然还没有实现,虽然格力已经在自身的空调领域做到了极致,但是对于陌生行业来说他依然是小学生。另一个案例还有曾经十分热潮的凡客品牌,这家估值300亿的品牌黑马不仅仅满足于作为一个垂直电商,摩拳擦掌想要涉足综合电商,但是投资者对此并不买账,用脚投票,结果凡客从此一蹶不振。

这些年,“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们都有谁?


回顾这些跨界的上市公司,当我们思考他们跨界背后的深层逻辑不难发现有各式理由。有的是因为自身行业已经触碰天花板,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有的则是没做好自身的事情反而想着换一个领域,还有的则是盲目扩张,觉得自身领域已经做的不错了,想要涉足其他领域。所以如果当我们再看到上市公司年报中提到什么“双轮驱动”“多元化战略”这些措辞之后就能马上明白老板动了跨界的心思,但事实告诉我们,放眼全球那些优秀的上市公司无一不是专注于主业的,几乎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辛苦耕耘数十载最后登顶行业巅峰。


这些年,“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们都有谁?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外延式”发展真的就一定不好吗?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内生式固然体现了公司自身的专一和核心实力,但是外延式发展对企业同样不可或缺。这里我要强调的外延式指的是公司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延展,收购上游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涉足下游公司可以增强自身议价权,也可以提高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水平。也就是说,这种发展策略并没有走出自身行业这个大圈,依然是在自身行业里面深入探索发展,那么这样一来无疑是对自身综合实力的有效提高。纵观A股的上市公司,涉足全产业链的公司一般都是较为强大的集团企业,即使不是全产业链的扩张,只要是根据自身和行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都可以看做是一种专一。

综上所述,对于“花心”的公司我们要小心回避,对于“专一”的公司我们要留心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双轮   尔雅   上市公司   深耕细作   外延   不务正业   口罩   主业   产业链   下游   案例   领域   品牌   行业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