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单一供应商,我该拿你怎么办?



头疼:单一供应商,我该拿你怎么办?

有人问:对于研发阶段的单一供应商该如何管理?


问题一抛出,仿佛扎了各路采购大神的心窝窝,于是纷纷支招:有要寻找替代方案的,有要提前介入管控风险的,有要从使用部门下手破除单一来源的,还有要与供应商搞好关系的……


仿佛都有道理,但好像又都不太具有可操作性,于是在深夜辗转反侧的时候,又把这个问题浮想联翩了一下,梳理出以下内容给大家略作提示。


如果觉得有一两条有点道理,就试着实操一下;如果觉得是一派胡言,就当我睡前看多了童话,混淆了理想与现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两个概念:唯一采购源与单一采购源。


唯一采购源:由于行政、技术或者专利等原因存在唯一的采购源。


单一采购源:在竞争市场中优于其他采购源,有意从一个采购源集中采购某种产品的做法。


大家可以看出,对于唯一采购源我们处于明显的下风,单一采购源实际上是经过我们考虑各种因素以后,综合做出的采购倾向。


1面对唯一采购源,如何逆天而行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市场定价规则。

决定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供需双方博弈力,具体如下图:


头疼:单一供应商,我该拿你怎么办?


全世界的老板都拼了命地想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市场的完全垄断者,就算成不了唯一,也要唯几。


为什么?


因为只有这样才拥有定价权。


世界很公平,他在用各种方式奖励创新者。


采购人员在这样企业那里所受的每一份憋屈,都是人家用良好的战略布局与强大的研发投入换来的。


如果面对这样的供应商,还等着供应商围着你转,那就是你任性不懂事。


这时候,采购人员要把自己搞成销售人员,想想其它供应商是如何对咱的,立刻给他安排上,先保证拿到货再说,毕竟采购的首要任务不是降本,而是保供。


遇到这种完全垄断市场的情况少之又少,企业中无论是谁都明白,没有人强逼着你凭一己之力打破垄断,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但我们总要在能力范围内做点什么,毕竟做了总比不做强。


做了不一定成功,不做就永远不会成功。


我们可以在下面四方面尝试一下:


2面对单一采购源,如何巧妙破局


当然,大家也不用一直长他人威风灭自己锐气,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遇到的单一供应商均属于单一采购源,这才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我们先来看一下单一来源供应商是如何形成的?想来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头疼:单一供应商,我该拿你怎么办?


每种不同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没办法毕其役于一功。


1、战略合作

两家公司的合作已经上升到战略合作的关系,采购人员要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2、客户指定

我们所输出的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最后都要通过客户认可来实现市场价值,如果某产品或品牌是客户指定的,首先说明,在客户认知中该产品或品牌是得到认可的。我们一方面要尽量与该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把自己了解的市场情况,通过销售人员向我们的客户进行建议与说明。


比如,笔者前些天买一台定制设备,我们的技术方案中约定电路控制元器件需要是A品牌,这时对方的销售人员告诉我们:公司长期合作的品牌是B,满足我们需要没有问题,没有必要选择A,同时,提供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给我们作参考。当然,也可以继续坚持选择A,就是价格高出12%,同时供货周期要延长一个月。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再坚持选择B。


3、技术垄断
技术垄断这事比较有意思,有的是暂时技术垄断,有的是使用部门单方面认知的问题,处理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暂时的技术垄断:单一来源的技术垄断与唯一来源的垄断不同,并不是完全找不到技术突破口,可能是因为时间较长、投资过大、需要行政审批等等原因造成的暂时性技术垄断


这种情况下的破局之法就是:一方面维护好现在的供应商,保证供应;另一方提前布局,启动新增供应商。


但在操作时,要注意选取好增加新供应商的时间节点。有的行业,在研发之初启动该动作较好;但有的行业,因为研发投资与风险较大,过早增加新供应商会得不偿失,可以考虑在大生产之前再增加。


假性认知的技术垄断:日常采购过程中,可能是某些人的个人偏好、工作习惯或受某些产品销售人员的“售前洗脑”,就是觉得某产品比较合适,非他不可。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入手:



4、运营管理的规划与取舍

这样的单一供应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一来源,而是我们综合利弊以后的最终权衡。遇到这样的供应商,别纠结,只需了解公司是如何权衡利弊的,在这个底线基础之上,对送货及时性、服务水平、账期等进行管理提升,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即可。


很多时候,采购面临的问题,就像青春爱情故事,说起来简单,但深究起来却各有各的喜怒哀乐。


身处其中的人,犹豫纠结彷徨患得患失,局外人往往不知所云,一脸懵。


头疼:单一供应商,我该拿你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供应商   合作关系   认知   布局   来源   部门   原因   客户   人员   采购   品牌   数码   市场   产品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