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智能家居35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中国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智能家居走过35年发展历程,家居智能化已不再是一个概念,日益被广大消费者认知与接受,成为近年来智能产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上的一大热点。

回顾智能家居35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中国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智能家居的定义

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回顾智能家居35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中国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用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家居所有可见物及电子设备,通过5G移动通信网络及物联网,结便各种感知技术接收探测信号进行控制、监控、管理并予以智能化的自动决策,作出指令让家庭中设备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更加家庭的有效服务且减少劳务量,提高生活幸福品质。

智能家居的三个阶段历程

萌芽探索期

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在美国出现,智能家居的概念传入中国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回顾中国发展的前三十年黄金时期,是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国家庭对传统家具、家电、厨电等刚需井喷的阶段,除了像IBM、微软等国外品牌外,国内的像海尔、美的几个品牌对智能家居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萌芽探索期。

被动转型期

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国内经济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所有行业从外贸转向内销,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在中低端市场规模化价格抢夺后,行业纷纷转型升级高端发展路线,进入到了Z世代生活方式与互联网下半场,这一阶段的家居设备智能化成为AIOT物联网时代的探索期。

主动求变期

2014到2019年间,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发展带领下,智能家居行业蓬勃兴起。几乎任何居家生活中带电的生活用品加入智能技术模块后,都可成为居家智能化的硬件组成部分。扫地机器人到智能音箱,从智能儿童陪伴机器人到智能门锁……越来越多智能单品成为年轻家庭用户进入智能家居的初次首选。

回顾智能家居35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中国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2020年到现在,随着新媒体、新渠道的巨大变局及私域流量的兴起,过去以成本经营与产品竞争为中心,迈入用户经营与服务竞争的新通道中。从卖产品的一锤子买卖、商品挣差价,全面进入以服务谋利润的战略方向中。而随着房地产住宅业的政策调整,房地产商开始不断挖掘市场盲点,由“卖房子”转变为“卖服务”,从“全屋定制”到“全屋智能”概念逐渐在精装房及家装领域流行开来,集智能照明、安防、影音、家电控制等于一体的整体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开始流行。

智能家居的市场前景

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等十六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化住房供给侧改革,深度融合数字家庭产品应用与工程设计,强化宜居住宅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家庭产品消费服务供给能力。《2020年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2064亿元,同比增长45.15%,至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5176亿元。

回顾智能家居35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中国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智能家居的当前现状

智能家居是通过对家居设备的集中管理,不像手机和电脑这些相对独立的硬件,上中下游市场 裂虽然可变出多个细分领域,但最终要达成最佳的综合体验需要形成彼此协作的生态,尽管从产品更新换代频率上也许没有手机频繁,但是生态形成会反过来影响用户对于家中手机、电脑、家电、厨电品牌的相关偏好与选择。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诱惑之下,不只是手机、家电企业,还包括家居、互联网、物联网、科技、地产行业等先后进入,把智能家居做为商业场景补充与服务增值业务已成为趋势。在国内智能家居“大混战”之中,行业内已形成了五大主要阵营。

阵营一:BAT互联网巨头

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背靠互联网天然流量以巨大资本,以智能音箱为切入点,如百度的“小度”、阿里的“天猫精灵”、腾讯的“听听”。集成语音服务只会让它变得更好,实现从客厅向整个智能家居的延伸。

阵营二:互联网手机生态企业

包括华为、小米等,具备天生的平台生态属性,如小米的“小爱同学”、华为的“小艺”。

阵营三:传统家电行业

包括格力、海尔等,倾向于建立智能家居全产品模式及独立云物联网平台,提升品牌效应,增加客户黏性,整体向着平台化、生态化、规模化发展。

阵营四:提供智能家居设备或解决方案的企业

包括涂鸦智能、欧瑞博等提供传感器、智能控制器及技术IOT模块方案。

阵营五:房地产商及物业公司利益阵营

以华润、恒大、碧桂园和万科为代表的地产商及相关物业管理公司。

智能家居当下的四大问题痛点

1、产品伪智能

包括了常见智能锁、智能窗帘、智能照明、智能音响等,很多智能产品虽然能联网、能用手机端操作,但与消费者期待的“智能”仍相去甚远,体验性非常差。

2、产品弱刚需

很多家庭智能终端非刚需。市面上很多智能家居产品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在外观和产品质量上,家庭智能终端成本较高也是得不到普及的因素之一。

3、产品低兼容

很多产品停留在单品智能化、单系统智能化,其发展受限于与多平台的无缝集成,更受限于Wi-Fi、蓝牙、ZigBee等不同无线网络协议,仍要克服产品兼容性差、难以相互连接等问题,导致全屋智能普及的只是智能家居单品。

4、产品低安全

智能产品要妥善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数据通过云端进行传输,便容易让消费者担心隐私泄露、安全及系统稳定性等。

如何看待“智能家居”的当下现状?

很多企业在短时期内虽然通过智能单品及技术方案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用户体验 做方面得并不够好。前装用户多为高端别墅和大平层用户,主要使用总线集成式的智能家居系统,用户更加关注整体的智能化功能;后装可针对大部分普通家庭,可将需求进行充分表达,同时可以不局限于地产商的标配式场景。

智能家居因为频及设备数量多,频及使用场景多,加上品牌商家、住宅住户、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及地产利益相对博弈过多,同时各个阵营的智能产品相对独立,通讯协议难以实现统一,严重阻碍智能家居全屋互联的市场进程。

智能家居产品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由“单品思维”向“融合思维”转变,以住宅场景下的用户为载体,依据自身实力明确定位,不断加强企业上下游合作、加强品牌商之间信任合作打破企业边界,才能实现由单边效应走向多边共赢的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智能家居   家电   家居   阵营   市场前景   年中   住宅   生态   智能   家庭   数码   用户   设备   行业   手机   市场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