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核心发现:

自带流量,技术培育的金融科技综合体。从支付宝成立开始,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众多细分业务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蚂蚁金服已经从一个支付工具蜕变成一个囊括多种业务、深耕多种技术的金融科技王者。在金融科技上形成多流量入口,在五大技术开放战略上,形成“支付连接+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业务体系。

三大业务体系,TechFin 转型。以淘宝网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起步,随着出淘计划支付宝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在阿里巴巴的普惠金融梦下,兼具流量和场景的蚂蚁金服以余额宝进军互联网财富管理行业,以众安保险进军互联网保险,以花呗、借呗进军互联网信贷。在流量和技术体系的支撑下,蚂蚁金服在金融领域加快布局,形成支付连接、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全面业务布局,扬帆起航。2004-2019,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之路已经走过 15 个春秋,作为中国金融科技众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蚂蚁金服形成了“流量+技术+业务服务”的生态布局。在这一完善的生态布局下,蚂蚁金服乘风破浪、所向披靡。对于中国乃至全球而言,蚂蚁金服都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一只巨型独角兽。作为一个金融科技巨头,除了自身业务体系的发展蚂蚁金服的业务外延也在持续进行。

随着 C 端流量红利的消散,蚂蚁金服面向 B 端的技术输出战略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趋势。未来在去金融化的大方向上,基于技术积累和创新基因,蚂蚁金服或将在新的蓝海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引言

蚂蚁集团上市在即,我们梳理了从 2004 年支付宝诞生至今,蚂蚁金服的发展轨迹,从业务布局背景、机遇以及遇到的挑战,解构蚂蚁金服的业务版图,从中探寻这个金融科技巨擘的发展脉络。

从以上梳理当中,形成了《解构蚂蚁金服之巨擘崛起、开疆拓土、扬帆起航》系列报告,本篇为这一系列的第三篇 --《扬帆起航》,总结了从 2004 年至今,蚂蚁金服在经历了 15 年的发展之后,形成的业务体系,以及未来各业务板块的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2、 自带流量,技术培育的金融科技综合体

从支付宝成立开始,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众多细分业务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蚂蚁金服已经从一个支付工具蜕变成一个囊括多种业务、深耕多种技术的金融科技王者。蚂蚁金服在金融科技上形成多流量入口,在五大技术开放战略上,形成“支付连接+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业务体系

作为在阿里体系内孵化成长起来的金融科技独角兽,蚂蚁金服承接了阿里系的庞大流量。阿里系内部的淘宝、天猫以及 1688、闲鱼等电商系平台的支付需求为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流量支持。随着业务的拓展和 B 端的小程序的开发,微博、UC 浏览器等外部工具也开始成为蚂蚁金服金融科技生态的流量入口。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作为金融科技多个细分领域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技术是蚂蚁金服覆盖长尾用户、实现普惠金融的制胜法宝。2018 年云栖大会上,蚂蚁金服提出基于 BASIC 框架体系的技术输出。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多年积累为技术输出奠定了良好基础。蚂蚁金服的五大技术开放框架体系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安全、物联网和云计算。在万物互联的云时代,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区块链作为蚂蚁金服的底层技术支撑,为金融安全和物联网的技术开放提供基础。

1)区块链技术上,2018 年全球区块链专利排行榜上,蚂蚁金服以 90 项申请专利数量蝉联冠军,较 2017 年增加了 41 件。在多节点共识机制、跨链交互协议、可信执行环境、密码学安全等技术上多点突破,重点应用于跨境支付、溯源、司法维权等场景上。

以溯源为例,在区块链技术下,每一件商品的都拥有了一个 ID,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 ID 查看到商品在每个节点的数据信息,商品的源头和流转得到了监控。以跨境支付为例,区块链技术下,支付宝香港钱包 Alipay HK 和菲律宾钱包Gcash 正式打通,跨境汇款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更加便捷和安全。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2)云计算技术上,从满足“双十一”的交易支付需求,到满足网商银行、蚂蚁小贷的上云需求,蚂蚁金服搭建自主可控的金融级云计算服务体系。在技术架构上,蚂蚁金服推出金融级的可无限扩展的 SoFAStack 分布式架构,能够满足金融业务对安全的需求,以高可用、低成本快速扩容的特点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架构支持。在数据库上,蚂蚁金服研发数据强一致、高可用、低成本的金融云数据库,摆脱了对传统国际巨头的依赖,兼顾了金融数据的安全和扩展的成本要求。

3)人工智能技术也在蚂蚁金服生态体系内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数据量激增的信息时代,文字信息已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对图片和动态信息识别和分析的重要性愈发重要。蚂蚁金服在人工智能技术上以图智能和共享智能为两大重要发展方向,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支撑下以“暖科技”服务金融业务。

3、 三大业务体系,TechFin 转型

以淘宝网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起步,随着出淘计划支付宝拓展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在阿里巴巴的普惠金融梦下,兼具流量和场景的蚂蚁金服以余额宝进军互联网财富管理行业,以众安保险进军互联网保险,以花呗、借呗进军互联网信贷。在流量和技术体系的支撑下,蚂蚁金服在金融领域加快布局,形成支付连接、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1)支付连接业务:作为前身和开山之作,支付连接业务仍是当前蚂蚁金服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营业收入中占比高达 60%,主要包括转账和支付产生的手续费收入。目前支付宝已经在“一带一路”投资的带领下形成“9+1”本地钱包布局,在基础的“线上+线下”支付服务以外,蚂蚁金服的支付连接服务也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蚂蚁森林”等多种方式将存量客户导流至基础支付服务之外的生活缴费、医疗服务、出行服务等生活服务上,形成多场景的支付服务体系。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随着C端流量红利减弱和支付宝、财付通等应用对移动支付的拓荒趋于尾声,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增速趋于放缓。2018 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同比增速已降低至 57%,远低于 2014 年以来的同比增速水平。从环比增长上来看,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增速放缓的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场“野蛮生长”的时代几近结束。随着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的入局移动支付市场竞争进入精细化阶段,各大机构和平台都在以促销活动或者类似于花呗等差异化的金融工具提升用户粘性,抢占市场。

从当前阶段来看,支付宝和财付通仍是移动支付领域当之无愧的两大寡头,基于电商和社交流量以及先发制人的提前布局优势牢牢占据移动支付的山头。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2)金融服务业务:在普惠金融的蓝图下,基于支付宝的流量入口,蚂蚁金服在互联网财富管理和互联网信贷领域展开业务布局。互联网财富管理领域,蚂蚁金服以余额宝颠覆理财代销的业务空间,创造基金募集上的多个奇迹。随后业务布局深入保险代销,联合众安保险革新保险产品的销售模式和定价模式。

在互联网信贷领域,秉承阿里巴巴的普惠金融理念,蚂蚁金服在自身信用体系的基础上,面向个人用户推出消费金融服务,面向小微企业以网商银行为主体推出小微信贷业务,覆盖传统信贷体系以外的长尾用户。

在金融服务业务中,消费金融对蚂蚁金服来说是最重要的布局之一,2018 年花呗和借呗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3亿和118亿,税前利润率分别达到19%和35%,在蚂蚁金服的税前净利润中占比颇高。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随着 80、90 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在消费升级的促进下,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迎来蓬勃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放贷规模从 2014 年的 0.02 万亿增长至 2018年的 7.8 万亿。目前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电商、支付和社交系平台仍处于主导地位,天然的流量洼地和使用频次较高的特征使得这些互联网机构在数据和风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随着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参与到市场中,监管政策也逐渐趋严。在严监管下,互联网消费金融 2018 年市场规模增速放缓,未来在监管下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行业集中度或将得到提高。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3)技术服务业务:2017 年蚂蚁金服宣布由“FinTech”向“TechFin”转型,在监管趋严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战略转向技术输出。在 BASIC 技术的积累下,蚂蚁金服向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科技公司输出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以云计算服务为例,随着金融机构的上云及对金融云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在历年双十一的考验下蚂蚁金融云的实力已毋庸置疑。也正是由于对技术的自信,蚂蚁金服提出“在 2020 年技术服务业务将超越支付业务,成为第一大业务”的目标。

4、 全面业务布局,扬帆起航

2004-2019,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之路已经走过 15 个春秋,作为中国金融科技众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蚂蚁金服形成了“流量+技术+业务服务”的生态布局。在这一完善的生态布局下,蚂蚁金服乘风破浪、所向披靡。对于中国乃至全球而言,蚂蚁金服都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一只巨型独角兽。从阿里巴巴披露的财务数据推算,除 2018 年投资支出及备付金缴存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外,蚂蚁金服的整体税前净利润基本都维持在 30 亿元以上。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作为一个金融科技的领头羊,除了自身业务体系的发展蚂蚁金服的业务外延也在持续进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外延扩张上,蚂蚁金服的投资扩张也是从支付开始,目前用户规模超 12 亿,本地电子钱包已经应用于东南亚 9 个国家,付款范围涉及全球 56 个市场。在支付领域以外,蚂蚁金服基于其业务板块投资于信贷服务、财富管理、金融 IT 等多个板块,通过蚂蚁金服本身及其控股、参股子公司囊括了金融领域的多张牌照。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之解构蚂蚁金服(三):开疆拓土,乘风破浪

从支付工具到金融科技的标杆,蚂蚁金服的发展之路并不是充满“鲜花和掌声”的,从急于拓荒到回归技术,蚂蚁金服的发展脉络愈发成熟。随着 C 端流量红利的消散,蚂蚁金服面向 B 端的技术输出战略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趋势。

未来在去金融化的大方向上,基于技术积累和创新基因,蚂蚁金服或将在新的蓝海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声明:以上全部内容均来源于国海证券《 解构蚂蚁金服:扬帆起航 —— 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作者:靳毅 。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和数据皆归华西证券和作者所有, 观点仅代表华西证券,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阅读】解构蚂蚁金服,巨擘崛起: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迎来高光时刻,市值最大金融科技龙头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乘风破浪   蚂蚁   开疆拓土   金融   区块   阿里巴巴   科技   人工智能   信贷   布局   流量   体系   领域   业务   系列   数码   行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