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教孩子读一首最美古诗词,李杜白王苏辛陆,你选谁?

如果要教孩子读一首最美古诗词,你会选谁?

当然会从苏轼的作品中选一首来。

理由如下:

一、论诗词之美,苏作不输任何上古大神,而其后又再无来者。

二、论诗词之意,苏作中对于人生、世界、朋友、小人、乃至爱情,都有着普世的解释,这些解释是豁达而通透的,孩子既然已经要学古诗词了,何不顺便把世界观、价值观也正一正呢?

好了,如果你同意我选出的这位作者,那么,从苏作中再遴选一下,到底要讲哪些呢?

孩子,对于人生之苦、世界的艰险、人心的险恶,是不太了解与理解的,读苏诗苏词,徜徉天地间,他们以为这位老伯伯是多么快乐地旅行家,多么无忧无虑的幻想派。

我们大人,不会在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睛中给出答案,关于苏轼的人生,我相信,以后总有一天,他们会了解与理解,会感动与承认,这不需要我们现在急于填入他们的脑中。

但诗词一事,现在学一些,实在太好,太好。

若让我选,我不会把苏轼那些愤世嫉俗风格的、皮里阳秋风格的、悲痛欲绝风格的诗词教给孩子。

这些作品距离他们的生活还有些远,我相信,只要他们爱上了苏轼,这些伟大的作品,早已排好队列,等待他们的钻研。

现在,最适合他们的苏作,当然是田园风光这种行旅题材的诗词,而苏轼写这种题材的诗词时,其中是夹带着非常巨大的能量的,那种超然,是很多其他诗人词人所不能比拟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比较简单的理由,下面,从我之前写过的一篇苏轼相关文章中,摘录一段专门讲述苏轼行旅神器的文字来。


只教孩子读一首最美古诗词,李杜白王苏辛陆,你选谁?


乌苏23 苏轼的远足神器:竹杖与草鞋

其实稍微留意,就能发现苏轼大概从很早就开始以杖助行了。

大概熙宁六年(1073),苏轼在杭州登径山时即在诗中称“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此后,这神奇的竹杖便一直跟随着他踏遍山川。

到了密州,他可以“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到了徐州,中秋之夜,怀念子由到失眠了,于是“抚枕三叹息,扶杖起相従”


只教孩子读一首最美古诗词,李杜白王苏辛陆,你选谁?


再后来,被贬谪至黄州,这竹杖便再也离不开了,越来越多的诗句中出现了拄杖的情景,而竹杖与草鞋也成为苏轼蜕变成东坡先生之后的标配。

其实,草鞋与竹杖的搭配,并非东坡首创,而是始自唐末诗僧贯休,其时一句“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令这一漫游野旅的隐旅形象跃然纸上。

在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这一身远足装备让东坡疾行胜马,心中再无挂碍,此后半生,化于烟雨之中。

当然,那就是所有东坡门下最最熟悉与感动的一幅东坡画卷: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是同一位东坡,到了这一年的秋天,是夜,他醉了又醒,夜已三更,家门紧闭,敲门无应,贪睡的书童鼾声如雷,东坡拄着这一支竹杖,就在自家门外,听着滔滔江水湍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东坡,终于与那个曾经愤怒的、狂放的、骄傲的、永远热泪盈眶的自己,达成了一份和解。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以上

是我在《重新认识苏东坡》日更中的一段,其中引到的诗词,非常适合讲给孩子们听。

我以前就说过,如果你一定要从中国古代诗人中找一个来,给你的孩子当老师,当朋友,当人生导师,那么,李白太飘,杜甫太苦,白居易太絮叨,王维太佛系,辛弃疾和陆游太重于家国天下,毫无疑问,唯有苏轼,是一个最适合小朋友、中朋友、大朋友的好朋友。

你从他的很多诗词中,都能读到可以受用一生的人生致哲,所谓致哲,不是让你励精图治,不是让你金榜题名,不是让你精忠报国,不是让你奋笔疾书。

而是让你,懂得,放下,留下,收下,之间的默契。

只教孩子读一首最美古诗词,李杜白王苏辛陆,你选谁?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关注我,每天一篇,追溯坡公人生轨迹。

不去也无妨,就是推荐一下,给孩子读苏轼的诗词,大有裨益。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古诗词   乌苏   皮里阳秋   东坡   行旅   草鞋   神器   烟雨   三更   诗词   风格   孩子   人生   朋友   作品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