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房后,却发现房价跌了,应该怎么办?

“30天价保”是在网购时,商家或平台推出的价格保护措施,并且在商品的介绍页,就会有清楚的保价标识可以看到,之所以推出就是因为在促销活动时往往商品价格会比平时价格低一些或低不少,以致于临近时间才买入的消费者容易心态失衡,比如昨天才买,今天搞活动就打折降价了,感到不爽是人之常情。

买完房后,却发现房价跌了,应该怎么办?


从心理上看,人总是希望自己买入的商品在后续能增值,而不是一买入就开始承受损失,买普通商品是如此,买车买房同样如此。


在网购时,一旦发现自己买入的商品突然降价了,就立马会向商家或平台客服反馈并要求补差价,这样的现象多了之后,商家和平台的“30天价保”便应运而生了,其实,如果商品的降价是商家或平台搞活动的打折优惠动作所致,是商家或平台主动为之,那么,消费者要求补差价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合乎情理。


话说回来,如果商家或平台没有主动打折降价,而是市场行为,那么,自然就没有可以要求补差价或是退货的合乎依据了,比如买了某果手机,一段时间之后市场价比自己刚开始买的原价低了,就基本没人要求补差价或是退货,因为几乎所有消费者都知道商品是会折价的,所以,只要是正常折价导致的价格下降,基本不会去要求商家或平台补差价或退货。


普通商品是这样,那么,带有商品属性的“商品房”又是不是如此呢?


购房者买房都是想买了之后能升值,不管是不是要转手,还是一直自住,只要房价有上涨,心里就会美滋滋的,但是在买了之后,不仅没有上涨,还下跌了不少,肯定是郁闷不已,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为了打消购房者的疑虑,有些房地产商也会推出“保价协议”,比如在一年内或两年内,房地产商有主动降价的行为,就会向降价前的购房者作出相应补充,换言之,如果买房时,购房者和房地产商经过协商确认,签订了“保价协议”,那么,这份“保价协议”就具有合法效力。


基于此,在协议之内的时间周期之内,出现房地产商主动降价的行为,购房者自然可以依据协议要求补充或按照协议商议的规定让房地产商担负主动降价行为之后的法律责任。


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签“保价协议”,房地产商也没有主动降价,房价的下跌完全是市场现象,那么,购房者要求补差价或是退房,则相对会缺少合法合理依据。


也就是说,如果担心自己买新房时,会出现降价的情况,就要先和相应的房地产商了解清楚是否有“保价协议”一说,毕竟买房是件开心事儿,因此,要清清楚楚买房,明明白白交房。


有道是——“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如果是出于投资意图购房,出现了房地产商非主动降价的跌价现象,基本只能自行承受损失了,就如炒股一样,买入的股票的股价跌了,只能自己承担相应的投资责任,而不能要求上市公司补偿股价损失;反过来想,股价上涨了,上市公司也不能要求股民补股价差价。


说到这,有小伙伴就有疑问了,那么,要怎样判断究竟是不是出于“投资意图”买房呢?


按照目前的惯例,一个普通家庭大多一到两套住房就满足了自住的需求,打个比方,一个三代家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那么,一套四居室就够用了,或者两套两居室也够用,再或者一套一居室和一套三居室也够用,这种情形之下,买第三套或以上的房产,显然,自住需求就说不过去了,换言之,这种情况属于“投资意图”是大概率。


当然,除了自住需求,完全可以出于投资意图去买卖房子,说白了,既然是投资,就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做任何投资之前,就要有投资会亏损的风险认知,而不是一定能保本保收益。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差价   股价   居室   意图   上市公司   房价   损失   主动   现象   消费者   协议   需求   商家   发现   商品   市场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