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人人喊打的微商社交电商,终于百无禁忌了?

先说一个小故事,本人亲历:在通过一次商业合作接触到了一个社交电商平台,与朋友聊天时,觉得很适合家庭主妇创业,就推送了这个平台APP给这位朋友。当时的心态只是推荐,并不是发展下线,但朋友的话顿时让我觉得万分尴尬:

“我不做传销的。”

事后虽然解释了两句这个平台的情况,但朋友抗拒的态度,让我放弃了“用户教育”。

如果不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估计我和她也就从此成路人了。但从这个故事,我们大抵上可以看到社交电商、微商的一个十分典型的尴尬标签叫:类传销。

(1)

微商之所以叫“类”传销,是因为社交电商里确实是龙蛇混杂,有的传销机构打着社交电商的名义拉人头圈钱罪大恶极,比如在2016年被立案调查的云在指尖,形成了8级下线疯狂圈钱。(8级层级意味着商品价值已经遭受疯狂的扭曲,层层盘剥,偏离了正常的市场销售规律)

更糟糕的是,这种商业活动的合法性确实在某些法律法规的界定上是模糊的、灰色的,让很多人看不懂到底合不合法。比如,云集微店就是典型的微商、社交电商模式平台,却在2016年存在“入门费”、“拉人头”和“团队计酬”等行为被立案调查,2017年收到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简称“杭州滨江工商”)开出的超过958万元的罚单,并责令整改。

所以,有些人视微商、社交电商为洪水猛兽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2)

一直以来,微商、社交电商就是在这样半信半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不仅是普通消费者疑心社交电商、微商,就连企业为了流量开始做微商和社交电商时,也会畏手畏脚,改头换面,生怕沾染上微商“传销”的坏名声。

比如,明明和微商推广社团合作推广产品,他们的新闻稿宣传里只敢说自己进军“社交零售”领域。

平台们也会给自己包装各种概念,比如,一开始叫微商,后来微商被玩坏了,他们开始叫社交电商,当新零售概念兴起时,他们又把自己叫为“社交新零售”。其实无论概念如何变化,他们都始终保持着一颗不变的硬核:在微信、微博等社交渠道发广告卖货。

(3)

此处,我们不讨论真正的传销——也就是不包含真正的商品价值,纯粹以拉人头来获利的、发展超过三个层级的商业活动。

微商、社交电商、社交零售的商业模式一般有两种:第一,代理,拿货做代理,分不同等级,收益也是从代理差价以及销售所得。这种模式在后一种模式兴起后,逐渐消亡,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卖货,而不会卖货的人在压货后通常会遭遇巨大损失,当时很多人就因为压货这点把代理微商看做了传销。其实不尽然,因为代理微商不过是把传统线下代理模式发展为线上,微商代理这点事线下批发商、代理商也常常遇到。

当然,这种代理模式中存在的隐患很大,很多杂牌通过线上拉代理,商品价值与代理价值远不匹配时就会出现“一夜暴富”、“一夜倾家荡产”的情况。

第二,广告分销。这种模式吸引加盟的,一般就是这样一句话:“自买省钱,推广挣钱”。不需要拿货存货,只需通过购买一个商品礼包成为店主后,在社交平台上发广告,通过链接购买后就可以可以拿提成。同时,他们可以招募下线,成为管家、经理等,培训下线,那么这个上线就可以拿到下线的招募提成,以及下线销售的部分提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招募和分享提成的行为很容易被认为是传销,其中的争议点就在层级是否超过三级,以及收获的利益是否为人头收益。

(4)

在层级问题上,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般比较正规的社交电商和微商都会选择止步在法律规定的三级层级,不敢越雷池一步——通常就是“店主——管家——经理”这样的配置。

至于入门费就被福袋、礼包代替。一般福袋、礼包就是与平台上与入门费价值等值的商品。

而团队计酬,也是用培训费,销售奖金等替代。

我与这些社交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以及店主聊过,他们认为上线并不是白拿钱,他们需要持续不断的对下线进行销售培训,招募一个人的所得只是很少的部分,只有这个下线具备销售商品的能力、能够卖货后,上线才有资格分享销售佣金的红利。从这点看,上线更像是一个导师、或者是管家,只有把下线教好了,才能够获得收益。所以这也叫她们的劳动所得,并非“空手套白狼”。

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包括云集微店、达令家、TST这样的等社交电商平台都将上线对下线的销售提成改为了“培训费”,不仅如此,还给这些店主的上级缴税,保证合法性。所以你能够看到张庭的TST能够因为交税登上了头条。

曾经人人喊打的微商社交电商,终于百无禁忌了?

网络资料

(5)

现在京东、美团、洋码头、国美、蒙牛等电商平台都在进军了社交电商,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京东和国美的规则目前还不太清楚,但从每日优鲜刚刚推出的每日拼拼看,没有太多不同。

在层级上,每日拼拼的分销体系也是三级:会员、甄选师,和顾问。其中,会员直接发展10位高级会员、间接发展20位高级会员后可成为甄选师,直接发展10位甄选师、间接发展30位甄选师后可成为顾问。说白了,还是要以团队为核心发展壮大。

在收益方面,每日拼拼的甄选师的待遇是,第一,12%的返利,直属首单7元;第二,直属团队返利的20%;第三,间推团队首单1元;第四,育出的臻选师的销售额的0.6%。简单的说,还是直接销售提成,团队销售提成这两种形式。

曾经人人喊打的微商社交电商,终于百无禁忌了?

网络资料

当然,相比TST、达令家这样的江湖老手,每日拼拼的政策还是有违规的风险,TST以及达令家等平台为了规避拉人头、团队计酬的风险,已经将团队计酬提成改良成为团队销售奖金,虽然收益规模可能不变,但在形式说法上就更具备合法性了。

(6)

不过,不要以为京东、每日优鲜这样的成熟平台进入社交电商只是振臂一呼就可以了,他们仍然需要拜码头,就是将已经成熟的微商社团队伍、如BK社团等拉进平台,才能让这个平台短期内起势。

曾经人人喊打的微商社交电商,终于百无禁忌了?

网络资料

微商从业者看似松散,但由于“裂变”的属性,超过90%的从业者都分属不同的社团,单兵作战的极少极少,因为这样的收益少,无法长时间维持。在这几年的发展后,比较成熟的微商业者大多数都是社团队伍。

这些微商团队大多都是依附于品牌以及聚合平台下,品牌就如张庭的TST,平台就如云集微店、每日拼拼。

可以看到在很多熟悉规则里,无论是达令家的管家、还是云集的经理,还是每日拼拼的臻选师,在收益上与团队挂钩才是最诱人的。这才会吸引那些成熟的微商队伍老大们进入平台,拉上原来的团队开始招募新人、裂变。

当然,这些团队也不是同时可以做多个平台,第一个原因是,团队老大们一般与平台方都有一些协议,即便不排他,但起码会排斥同类的平台同时进行。第二个原因,平台多了、商品多了,微商也卖不动。所以基于带队伍的角度考虑,此次电商平台扎堆进入社交电商,如果依赖裂变招募的形式,不一定就能够顺风顺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人人喊打   百无禁忌   层级   商社   传销   交电   人头   管家   社交   社团   店主   收益   上线   团队   模式   价值   朋友   商品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