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时费与工资

教师的工资构成很有意思,没有明确说明课时费,但一定包含课时费,而事实上没上课的老师或领导也一定会原原本本地获得全额工资,让很多爱较真儿的人看不懂。

教师课时费与工资


教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教龄工资、地方性津贴、十三个月奖励性工资、乡村教师补贴,名目众多,但主要构成部分还是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按照职称高低来排列的,级别越高挣的钱就越多,这就是很多老师不择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原因;其他的工资项目给的钱并不多,薪级工资其实就是工龄工资,工龄时间越长工资越多,这就是老教师比新入职的教师挣钱多的原因;绩效工资并不能完全受老师个人支配,需要学校领导按照老师的考核成绩来发放,有的地方是均分,不管上课的不上课的甚至连后勤人员都要一起均分,有点吃大锅饭的意思;但绩效工资是有标准的,也是按照职称有对应的标准,一般来说,高级职称的一个月要953元,中级898元,初级836元,其中百分之七十打到工资卡上,百分之三十归学校领导支配,即便学校领导均分那百分之三十的绩效工资,老师们也没有很大的意见,因为本来就不多;教龄津贴比较少,满5年的每月发3元,满10年的每月发5元,满15年的每月发7元,满20年的,每月发10元;地方性津贴就要看地方财政收入了,地方经济比较好,就可能发得多一点,地方经济发展不好,就会发很少;十三个月奖励性工资其实就是年终奖,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却没有,还有的地方拖欠;乡村教师补贴只有在农村教书的老师才会有,但也仅限于300——600元不等。

不就是个工资吗?搞得如此繁杂是不是不应该?按照课时费发放不就好了?谁上多少节课,就给谁发多少课时费,至于补贴和奖励性工资照发不误就行了。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有很大的活动空间。教师本来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上课,不上课学生怎么学习?可是有一部分老师是不用上课的,教育局的领导、学校的领导都不用上课,有的老教师也不上课,但他们偏偏都是高级职称的教师,挣着最高的工资却不上课,是不是大大浪费了教师资源?而那些兢兢业业上课的老师却不一定评得上高级职称,也就不能挣高工资了。或许,吃教师这碗饭的要看资历、看资格,干得多不一定挣得多,干得少不一定挣得少。也就是说,新入职的老师干劲儿十足,但挣得工资却是最少的,而整天歇着的领导以及老教师挣得工资却是最多的,完全不符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教师课时费与工资


出在职称评定方面。职称评定制度就是铁板一块的制度,即便有一些缺陷甚至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了,也照样会保持下去,不能动摇分毫。新入职的老师没有职称,要一步一步来评定,两三年之后就能评定初职,再过几年才能评中职,再过一些年才能评高职,看似公平,也可以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让老师们一步一步晋升职称,其实弊端多多。初职教师好评上,工资待遇低,而中职评定就相对难了,要有指标,还要有各种荣誉证书,当然还要有关系才能顺利评上,至于高级职称的评定更是难上加难,指标少,人员多,当然会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并且争得不可开交的现象了。要是权贵们或权贵们的子女是老师的,容易评上高级职称,而普通老师就只能等指标了,还要参加很多活动,获得很多证书,为自己积累评职称时的加分项。很多指标都被领导摁下了,占用之后就会顺利评上高级职称,并不会参与老师们的积分活动,属于特权阶级的福利了。那么,职称评定如此弊端多多,为什么不直接取消,用课时费来作为衡量老师工作和工资的重要指标呢?

上课的就是好老师,就能挣工资,不上课的就不能挣工资,至于奖励,上得好的就能获得多一点的奖励,上得不好的就获得少一点的奖励,不是很公平吗?至于资历就不要论了,那是封建时代的论资排辈行为,根本不值得提倡。但是,事实上不会这样衡量的。上课多的挣钱不多,教学成绩好的挣钱也不多,而上课少的挣钱却多,不上课的挣得更多,资历老的挣钱也多,是不是出了大问题?不做教师的人看着教师的职业光鲜亮丽,一旦做了教师就会知道教师的工资确实存在着难言之隐,而且很多弊端一直持续了很多年,根本得不到任何改变。

教师课时费与工资


虽说民族的振兴要靠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实际上老师们的工资出了问题,就会打消很多年轻老师的积极性,工作也就变得松散疏忽了。试想在学校内部论资排辈,不上课的比上课的挣得工资都多,甚至能多出一倍到两倍,让上课的老师情何以堪?即便有政策说在农村工作超过25年的老师有资格评高级教师,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起什么大的作用,还是有指标的,并不是所有在农村工作超过25年的老师都能参评,就更别提能不能评上的问题了。很多老师怀疑,是不是有关部门不愿意让更多的老师评上高级职称?因为那样他们就要出更多的钱来支付老师的工资了……

还是课时费比较实在,是老师就要上课,不上课就不要做老师了。学校领导当然也要上课,不然会大大浪费他们那个高级教师职称的资源。当然,这只是一种书生意气,说说而已,并不能够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教龄   工资   教师   职称评定   资历   津贴   弊端   绩效   职称   学校领导   指标   老师   领导   地方   数码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