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害羞怯弱”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掌握这6个要点

面对“害羞怯弱”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掌握这6个要点

​身为孩子的妈妈,敏敏老师特别在意孩子的个性成长,有的孩子面对陌生人时特别“自来熟”,而有的孩子则往往表现出羞涩,甚至被人认为是“不合群”。


事实上,正如老话所说,那些内向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内秀”,他们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特殊的个性表达。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如何帮助自家内向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你的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会不会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1. 一遇到不熟的玩伴就会很害羞,还会表现出紧张或害怕的情绪,经常话不多、独自玩耍;
  2. 他们会默默观察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但不会加入,就算在学校休息期间,会先看其他人玩,再接着自己一个人玩;
  3. 非常安静,对其他小朋友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


面对“害羞怯弱”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掌握这6个要点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的心理学助理教授海蒂·格塞尔(Heidi Gazelle),在一项针对700名3年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性格特征中的孩子,都有可能发展成心理学家认为的“焦虑的孤独孩子”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孩子其实想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并建立联系,但内心的羞怯阻止了他们这样去做。


害羞儿童习惯用疏离来回避不自在


临床心理学博士艾琳·肯尼迪·摩尔(Eileen Kennedy-Moore)表示,非常害羞的孩子就像一个局外人,即便在熟悉的人群中间,他们经常到最后还是独自一个人玩耍,或者只是默默地看着别人玩得开心,由始至终都不加入其中。


这种行为落在同龄人眼里,通常会被同龄人误解为爱理不理或者不友好,因为传达出来的讯息就是——他不想和我们交朋友。


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对社交场合感到不舒服,因此避免和人接触,选择用冷淡疏远来逃避自己的不自在。


显然,这种害羞心理会减少他们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练习社交技能的机会也较少,比如理解别人的肢体语言、解决争执、轮流或共同去做一些有趣的活动等。


面对“害羞怯弱”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掌握这6个要点

甚至他们更有可能会被其他孩子所排斥或欺凌,虽然羞怯在男女性别之间普遍存在,但在交朋友这件事上,男孩往往会比女孩要面临更多的挑战,这可能是因为羞怯不符合男性大胆和自我主张的社会印象。


作为父母,当然不能只是将孩子“扔到狼群里”,让他们通过“野蛮环境”来刺激成长,害羞的孩子情感更细腻敏感,可能会因为遭到更多排斥而自信心受挫。父母可以做的是,为孩子找到让他感到舒服的人际互动方式,突破情绪舒适区,学习如何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建立正面的联结。


以下是艾琳·肯尼迪·摩尔博士一些建议。


如何引导害羞孩子

1.遵循孩子的兴趣


与其期望你的孩子会改变自己的个性,不如去支持他的兴趣点,孩子共同喜欢的活动会成为新友谊诞生的基石。有相同的乐趣,就会产生共同的话题以及想要一起去做的事情,也不太可能会被拒绝。


如果你的孩子爱看书,鼓励他加入一些适龄的读书俱乐部,或者去图书馆“偶遇”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需要父母初期的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和陌生人打招呼或者互相介绍,之后再让孩子自己慢慢展开。


面对“害羞怯弱”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掌握这6个要点


2.教导和练习社交准则


大部分的社交互动都是稀松平常的,并不一定要做到自来熟或者圆滑世故。


父母可以借用角色扮演来帮助孩子学习简单的社会脚本,也就是对外社交的基本准则。


比如,透过眼神交流、发音清晰和友好的微笑向别人打招呼,多使用“请问”“谢谢”“怎么做比较好”以及赞美别人,也是有用且友善的社交用语。


3.安排一对一互动


相比于面对一群孩子时的惶恐不安,害羞孩子更容易在一个孩子面前表现得自在。父母可以帮孩子安排一个小朋友单独跟他玩,让他们拥有私密的对话和玩耍时间。


只要这个朋友能够正面回应孩子的感受,让他能够感受到社交的快乐,且不可能成为欺凌的对象,即便他只喜欢跟一个朋友玩,父母也要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友谊的适宜环境。


如有必要,父母可以提前和孩子讨论,朋友到来后应该如何相处或者引导他们尝试主动。


面对“害羞怯弱”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掌握这6个要点


4.当别人友善时有所回应


海蒂·格塞尔的研究表明,能够对其他孩子友善行为做出热情回应的害羞孩子,他们在社交场合上会更为轻松。


重要的是,父母要帮助孩子去注意其他孩子的善意行为,这可能就是一段友谊的开启。


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练习如何正面回应善意的言行,比如面对称赞回答说“谢谢”,有人试探地邀请一起玩,父母可以先陪伴一会儿,帮助孩子适应环境。


5.想像别人的感受


很多时候,害羞的孩子缺乏的是同理心的意识,但同理心毕竟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才能发展健全。


更何况对于害羞孩子来说,当他们感到不自在时,很难第一时间去考虑他人的感受,逃离这种不舒服的情绪才是他们心中的头等大事。


为了让孩子从小发展同理心的技能,父母可以和孩子多讨论从日常生活、书籍、电视节目或电影中收获的心得,因为讨论感受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内在体验,从而引导他们去想象别人会怎么想、是否会和自己想的一样。


将目光向外延伸,适当去思考如何帮助他人也感到自在,也可以帮助害羞孩子从专注于自我感觉的束缚中解放。


6.保持耐心


你的孩子有所改变时,他身边的同龄人可能也不会马上注意到,做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和努力。


父母在帮助孩子突破自己的情绪舒适区时,请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能力保持足够的信心,相信他们可以在你的不懈引导下,慢慢打开心扉,去感受人际交往的美好,收获真诚和快乐。




你家的孩子“内秀”吗?

作为孩子爸妈

你又是如何引导的呢?

或者孩子因为“内向”做过

哪些啼笑皆非的搞笑事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哦~


面对“害羞怯弱”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掌握这6个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肯尼迪   自来   害羞   友善   父母   孩子   怯弱   可能会   友谊   羞怯   同龄人   社交   要点   小朋友   情绪   聪明   环境   朋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