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歌善舞?博学多才的他们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歌善舞?博学多才的他们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提及海蒂·拉玛(Hedy Lamarr),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WiFi之母,但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位奇女子主要是以性感尤物的形象闻名好莱坞。


长期以来,她的科学成就在美貌之下遭到忽视和遗忘,直到2000年后才受到认同。


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歌善舞?博学多才的他们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她曾进行过制作可乐发泡锭的失败实验,还成功为之前的情人美国亿万富豪Howard Hughes设计出符合空气动力学、拥有流线形机翼的竞速飞机。


而她最重要的发明是,和钢琴家友人George Antheil以自动演奏钢琴为灵感,发明出被现代称为展频技术的秘密通讯系统,对后世的无线通讯技术发展奠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海蒂·拉玛,可以用“有颜值有才华”来概括,也可以用“通才”来解释。


什么是通才?


在中文的理解中,通才相当于博学家,即精通多个不同领域而且表现超群的人。

而英文用Renaissance Man 来形容,即像文艺复兴时代那些大师巨匠才堪称博学家。


到了17世纪初,西方开始用Polymath来形容通才,这个词语源于古希腊语,表示拥有丰富知识的人。


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歌善舞?博学多才的他们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对于要掌握多少门学科、知识要精通到什么水平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研究学者对此大多的观点是,至少要在两个不相关的领域取得某种官方肯定的成就,才有资格被称之为通才。


作家瓦卡斯·艾哈迈德(Waqas Ahmed),则在去年初出版的《The Polymath》一书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在考究过历史上著名的通才人物后,瓦卡斯认为要至少在三个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才能算是通才。


比如同时是发明家、艺术家和解剖学家的达芬奇伟大作家、又对植物学、物理学和矿物学有研究的歌德创立现代护理学的“护士之母”、在统计学和神学领域颇有成就的南丁格尔等。


通才具有什么特点?


关于通才的特质,瓦卡斯表示,拥有高水平的智商固然是开启博学之路的第一把钥匙,但开明的思想和好奇心也同样关键。


不然即便一个人擅于发现不寻常的有趣现象,也未必想去探索到底。


通才往往有点“自恃其才”,他们乐于自学、奉行个人主义,强烈渴望个人成就能够得到满足。


此外,他们还擅于游走在不同学科之间,并探究各自之间的基本和深入联系,从而对世界形成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来自乔治城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安吉拉(Angela Cotellessa)则认为,除了这些特质,通才还需要具备高度的情绪韧性来坚持追求自己的兴趣。


她解释说,当整个社会要求我们精专在一项技能上时,通才却没有这么做,内心中追求自我的精神会驱使他们勇于和世俗规则相抗争。


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歌善舞?博学多才的他们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通才能够激发创造力


通才的特质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也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瓦卡斯指出,很多孩子在小时候会对不同的学科感兴趣,可惜的是,我们的中小学、大学甚至就业市场,仍然是在鼓励专才。


原因也很容易想到,我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分散了有限的精力,到最后一事无成。

这就像教育上的孤注一掷,把所有筹码放在一个方向全力以赴,毕竟孩子的人生不能够重来。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跨学科学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即便次要的兴趣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但效果往往也相辅相成,反而会有助于主要兴趣方面的成功。


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歌善舞?博学多才的他们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比如达芬奇在解剖学、数学和几何学方面的造诣,帮助他提升了绘画的精致度,而他的视觉艺术想象力,又激发了他在科学发明方面的创造力。


除了主次兴趣的相得益彰作用,两者之间的适当切换,也能给予一些外部刺激来帮助自己调整回到最佳状态。


作为通才的典型代表,爱因斯坦既是名留青史的物理学家,又同时是一名小提琴家和钢琴家。


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歌善舞?博学多才的他们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根据他的子女回忆,每当爱因斯坦遇到棘手的物理难题时,他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拉拉小提琴或者弹弹钢琴,然后在一句“哦,我明白了”中结束演奏,似乎一切难题都能在乐律中得到解答。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顶尖科学家,他们能歌善舞、会表演的几率是其他科学家的25倍之多,视觉艺术创造几率高出后者的17倍,成为诗人和音乐家的几率分别为12倍和4倍。


当今社会需要通才


在我们固有的理念中,专才已然是一项存在于世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一项专业才能,才能让自己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也能得到别人一句“术业有专攻”的赞扬。


这不仅在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中得到印证,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也一直在向我们灌输“学问要有专精”,因此大学不断将科系细分,培养专业人才的口号也时刻没有停止。


诺贝尔奖得主更能歌善舞?博学多才的他们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但时代已经在进步,那些埋头于专业领域而不问世事的专才者,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做到top级别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还是默默无闻地努力着。


我并不是在辩论通才和专才哪个更适合当今社会,只是希望更多的孩子在找到自己的主要兴趣后,能够抱着一颗开放的心态多去发掘其它兴趣,不要停止对这个世界的探索。


通才或者博学并非顶尖人才的专属词,相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当下的社会其实更需要通才。


因为我们遇到的挑战更甚于前,比如气候变化就需要高度的跨学科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职场上也需要对所在领域有独特和拓展性见解的人才,这样灵活应变的人更会得到雇主青睐。


要承认的是,博通学习的人时时都在充实自己,用一种多元化的角度在看待这个世界,对各种知识不设限的渴望和追求,能够成为他与这个世界更好相处的媒介。



在敏敏老师看来,孩子的性格各有所长,有的孩子擅长于某个领域,适合走专才方向;而有的孩子更擅长综合多个领域的优点,更具备创新能力。而专才们可以不断开发自己的兴趣,在长时间的专注之余放松大脑;而通才们,并非“东搞搞、西搞搞”,也需要培养自己较为专一的领域,而让其他的兴趣领域能够启发专一领域。


你的孩子是专才

还是通才呢?

你又是怎么引导TA

走向自己适合的路呢?

欢迎留言

和我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南丁格尔   诺贝尔奖   达芬奇   爱因斯坦   通才   专才   能歌善舞   博学多才   视觉艺术   这个世界   博学   得主   创造力   几率   特质   认知   成就   兴趣   领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