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美少女,站着站着怎么就晕倒啦?

青春美少女,站着站着怎么就晕倒啦?

文 | 柯志勇

图 | 来源网络


又到开学季。

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几年,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操场上,一群学生挥汗如雨;旗杆下,校长唾沫横飞……

平常而励志的场景重复上演,有时候会插入一幕“惊悚”的画面:某位同学忽然面色苍白,白眼一翻,摇摇晃晃昏倒在地,众同学和老师赶紧冲过去,抬起来直奔医疗室……

在医院诊室,瑶瑶妈这样跟我转述当时的情景。瑶瑶当然已经醒过来了,现在没有什么不舒服,但这种“惊险”的历程还是让家人担心,所以就请假带过来检查了。

瑶瑶是个漂亮的女孩子,13岁已经156cm了 ,皮肤白白净净,稍偏瘦或者说是苗条,文静,但有问必答。

当时先是觉得头昏无力,然后就晕倒了,等到醒过来发现已经躺在医疗室的检查床。体检没有发现问题,心肺听诊没有异常,测量血压也是正常的。

既然体检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好好的就晕倒了呢?

我们知道,在安静状态下,大脑是最耗能的器官,需要大量的氧和碳水化合物,一刻也不能中断。

这些氧和葡萄糖是血液带过来的,大脑缺血持续超过5分钟,病人就将跨过奈何桥,从此不回头!

暂时性大脑血流的供应中断虽然不至于造成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但短暂的能量代谢受阻也会出现意识丧失,也就是晕厥。

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脑血流暂时性供应不足,最常见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也称单纯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这个专业名词可能大家不一定听说过,但“晕针”、“晕血”应该总有耳闻吧?


青春美少女,站着站着怎么就晕倒啦?

强烈的疼痛、恐惧和兴奋会激发迷走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从而使回心血流减少,导致血压降低、大脑缺血缺氧。

作为高级中枢的大脑皮层缺氧不但引起意识的改变,还会削弱其对脑干中的网状结构的抑制作用,而网状结构的神经放电会引起面部、躯干和四肢肌肉短暂的强直性收缩,试图挤压一些血液回到心脏以供大脑。

所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时常常会面色苍白和翻白眼。

血管迷走性晕厥在年幼儿童很少见,但在青春期则多见,尤其是青春期女孩。

最常诱发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不是“晕针”和“晕血”,而是长时间站立不动(尤其是在大热天),所以操场是这种“戏剧”最常用的舞台。

站立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淤积在双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正常的反应是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心率增快、心脏泵血功能增强。

万事有个度,如果下肢血液淤积过多,持续的交感刺激通过心脏的反馈反而令交感张力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心动过缓等迷走神经张力升高的表现。

我们知道,脑部永远处于身体的高位(除非是倒立或平躺),站立体位加重血压下降时脑部血液供应的困难。

青春美少女,站着站着怎么就晕倒啦?

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一般是短暂的,平躺后脑供血恢复,神志也随之苏醒,恢复后没有遗留任何异常。

血管迷走性晕厥需要跟其它原因引起的晕厥和跌倒鉴别。

1、癫痫

当然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发作,并且也可表现为意识丧失和眼球上翻、四肢肌肉痉挛。

但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前可伴有恶心和出汗、发作持续时间短、发作过后定向力(是谁?在哪?这是什么时候?等等)无异常,这是跟癫痫发作鉴别的线索。

当然,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时脑电图没有痫样放电是最重要的特征,只是一般很少用到。

2、中暑

也是操场上晕厥的原因,需要鉴别。但高温、烈日的环境和喝水不足这些诱发因素很容易跟血管迷走性晕厥鉴别。中暑时体温一般会升高,内核温度更高。

3、心脏疾病

引起的晕厥也常常发生在运动场。长Q-T综合征一般在运动时或情绪激动、受到惊吓时突然发作,发作时会伴有明显心律失常,几分钟内要么自动恢复,要么死亡(除非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

心电图检查发现Q-T间隔延长是诊断的重要线索。除了长Q-T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也常引起心源性晕厥,这些心脏疾病均需积极治疗。

4、猝倒症

发作时也会跌倒在地,常常是大笑或受到惊吓诱发。

但跟血管迷走性晕厥不同的是,猝倒发作时意识一直保持清醒,只是暂时失去肌张力,一般躺地几分钟肌张力即可恢复。

睡眠不足常常是加重猝倒发生的因素,充分的休息和适当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发作。

5、低血糖

喜欢在课室里“上演”,患者一般意识是清醒的,会感觉到头晕、心悸、无力和饥饿感,还会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

年长儿童低血糖一般是早餐没有吃好,临近中午时出现的,容易跟血管迷走性晕厥鉴别。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植物神经(交感、副交感/迷走)调节紊乱的一种表现,支持诊断的检查最有价值的是倾斜试验。

这种试验是在试验台上监测、对比平卧位和倾斜(60~80°)位的心率、血压和症状,必要时使用药物激发。这个试验耗时费力,所以,我只给瑶瑶做个心电图排除了心脏问题。

听了我的讲解,母女俩总算放心了,但有个问题我也不好回答——为什么青春期的儿童容易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

我曾经查过资料,没有答案。除了体质因素(植物神经调节紊乱),可能也跟这个年龄身高增长过快有关吧。

血管被快速“拉长”,张力调节可能没那么成熟,容易出现调节崩溃。当然,这是我胡乱猜测,没有客观依据。

不过,瑶瑶倒是很快get到了预防的办法:长时间站立时不要那么“乖”,悄悄地动一下、抖一下腿可能有助于防止再出现晕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网状结构   低血糖   心率   综合征   青春期   血管   肌肉   血压   大脑   血液   心脏   意识   因素   儿童   青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