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注射剂副作用大,如何摆脱尴尬局面?

从《金匮要略》记载最早的“人工呼吸”,到外科鼻祖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再到中医急救典范“凉开三宝”,在中医古籍中,发病急、病势重,用中医药治疗快速显效的案例数都数不过来,那为什么现代中医却给人“急不起来的感觉”?

有专家解释,原因有2点:

1是西医急诊医学的涌入;

2是现代中医在慢性病的治疗上有优势,中医就被贴上了慢标签。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注射剂副作用大,如何摆脱尴尬局面?

小玲药师在中医院工作,我们急诊科接诊患者不多,很多患者打120急救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送往综合性医院接受西医急诊治疗。

可是事实上,急症、重症才是历代中医名家研究的重点,如何摆脱“慢郎中”的标签,是现代中医从业者们需要深思的。

今天要说的是中药注射剂,多用来治疗急症、重症,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产物。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注射剂副作用大,如何摆脱尴尬局面?

先看一组数据:在治疗心血管疾病领域在治疗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中成药中,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排名前十的药:的中成药中,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排名前十的药: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稳心颗粒、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麝香保心丸、参松养心胶囊、血栓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大家可以看到:中药注射液占了5个名额,可是还是有很多人质疑:中药注射液不是中药,把中医西化了,而中药注射液也因其不良反应较大而备受争议,这使中药注射液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对内,有中医专业人士不认可,对外,不良反应引起了民众的恐慌。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注射剂副作用大,如何摆脱尴尬局面?

既然中药注射液问题如此多,那为什么没有被取缔?

来给大家分析下优势和劣势:

优势:以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为例,

口服类中成药主要用于轻度以及稳定期的缺血性脑卒中与冠心病心绞痛,

对于急性发作期,治疗主要用的就是起效迅速的注射剂。

除了心血管疾病领域,在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上,也能看到中药注射液的身影:治疗危重症项下:有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注射剂副作用大,如何摆脱尴尬局面?

可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劣势:

就是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年度报告中指出:在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注射剂占比51.3%,2016年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注射剂占比53.7%。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注射剂副作用大,如何摆脱尴尬局面?

中药注射剂为什么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么高?

1.剂型因素

大多中药注射液属于提取的混合物,组成成分相对复杂,有些注射剂发挥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就是大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

2.溶剂因素

制作中药注射剂需要添加溶剂,溶剂种类不合适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需要用5%或10%葡萄糖作为溶剂,如果用生理盐水,很容易产生不溶性微粒物质。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注射剂副作用大,如何摆脱尴尬局面?

3.注射方式

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是中药注射剂的主要给药方式:有的品种只能肌肉注射,如柴胡注射液,有的品种和智能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如舒血宁注射液。

注射方式不对很容易发生副作用。

4. 用量

这一点很好理解,不管是口服药,还是注射剂,用多了就会出现不良反应。

5. 没有对症用药

还是以活血化瘀类药为例:不同种类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适应症存在差异,如注射用丹参(冻干)适用于胸痹血瘀证的冠心病心绞痛,疏血通注射液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急性脑梗塞等缺血性中风病,不对症用药也容易发生副作用。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注射剂副作用大,如何摆脱尴尬局面?

中药注射剂很多人唱衰,还是屹立不倒,说明这些劣势是可以避免的,虽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但程度以一般为主,仅有少数严重的,大部分经过治疗后都能恢复,所以在临床上应用还是相对安全的。

明确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症使用、合理使用,规避副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病作用。

我是小玲药师,本头条号已经与维权骑士签约,抄袭必究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副作用   中药   中医   静脉注射   缺血性   成药   活血化瘀   丹参   热点   心绞痛   发生率   注射液   郎中   溶剂   劣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