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困乏只想“躺平”,是入梅导致体内湿气重?这么做祛湿又防寒

今天早上起床,小麦看日历写着,今日入梅,看来每年那个天气潮湿多雨的黄梅雨季又要来了。

最近困乏只想“躺平”,是入梅导致体内湿气重?这么做祛湿又防寒

只是刚入梅,小麦就已经感觉到,体感有些潮湿不爽快,整天困得昏昏沉沉的,也没有什么食欲,更没有什么干劲,只想“躺平”。家里人和朋友都说:“你这是身体里湿气太重,要祛湿的!

小麦大惊,这才刚入梅,这湿气这么厉害的吗?

一、只想“躺平”是因为入梅湿气重吗?

小麦突然想到,一般中医大夫都会先看舌苔,根据舌苔判断是否存在湿气重的现象。于是对着镜子跑去看了一看。

最近困乏只想“躺平”,是入梅导致体内湿气重?这么做祛湿又防寒

舌苔厚腻,湿气重没跑了。

只是刚入梅,就会这么快遭受湿气的“精准打击”,以致于只想躺着,食欲不振了吗?

其实是可能的,湿气入体,也叫“湿邪”入体,其实全年都有可能存在,只不过入梅开始,湿气就开始加剧,梅雨时节是全年最容易“湿邪入体”的时候。

中医管这种现象叫做“湿邪中阻”。湿气在梅雨时节与夏季的潮热之气一起,侵入体内,而其中脾胃最容易受湿热之邪的影响。“脾主运化”,通俗来说就是脾负责把我们吃的东西里面最精微的东西运化到全身,而湿邪阻碍了这些精微物质的运输。

最近困乏只想“躺平”,是入梅导致体内湿气重?这么做祛湿又防寒

如果你也有下面的症状,那么十有八九,你受“湿邪”影响了。

①食欲不振、恶心

②腹胀腹泻

③大便黏腻(拉完粑粑黏坑)

④精神不振想睡觉,身体乏力

⑤心里烦躁,胸闷

⑥齿痕舌,舌苔白腻或黄腻

二、入梅了,怎么让不适远离?

小麦简单地总结两点:防寒、食补养生

1、防寒

夏天潮热,祛湿祛暑就完了,怎么还要防寒呢?

其实夏天反而应该注意防寒,现代人夏天习惯于吹空调、喝冷饮、吃冷食,大家习惯于多喝绿豆汤、吃凉拌菜等凉性食物解暑。殊不知,一旦过度,反而会让脾胃被“寒邪”所伤,而“寒主收引”,更加加剧了“湿邪”阻于脾的效应,最后越来越不想吃东西,身体越来越困倦,还损伤了阳气,以致于冬天也会受到影响。

最近困乏只想“躺平”,是入梅导致体内湿气重?这么做祛湿又防寒

具体从这些方面防寒:

①空调不可低于25℃,不可直吹

②在无法调节空调的场所,拿衣物保护好关节及腰背

③控制冷食冷饮,少吃雪糕、少喝冰镇饮料,尤其是甜腻的冷食,生“湿邪”的同时

④凉性食物(如绿豆汤等)也不可过量食用

所以,防寒,不一定能去除湿邪,但是也要注重减少寒邪对于身体的影响。

2、食补养生

又到了大家最爱的美食环节,给大家推荐一些饮食饮品,在食欲不振的夏季,也能吃好喝好。

①菊花煮粥或者菊花茶

用菊花、绿豆、百合、芦根熬粥,也可选用枸杞和白菊花(或金银花)泡茶。

这道饮品尤其适合北方人,北方没有南方那么潮湿,所以比起“湿邪”,北方人被“热邪”所伤更重。中医认为“暑热伤津”,北方朋友要更注重生津润燥,然后是祛除湿邪。

②赤豆、绿豆、苡仁汤

用煮绿豆汤的方法煮这道汤即可。赤豆利水消肿、绿豆解暑止渴、苡仁健脾益胃、祛风胜湿,是一道很好的健脾祛湿药膳,但要注意,这道汤偏凉性,脾胃虚寒者需要慎饮用。

南方潮热,湿气甚至能达到90%以上,所以南方朋友主要以“祛湿邪”为主,注意健脾清热。

③冬瓜海带排骨汤

不少人认为梅雨季那么潮热,应该少吃荤菜,其实梅雨季注意少食油腻的菜即可,荤菜也是可以吃一些的。梅雨天大家不思饮食、吃得少且素,但身体还是很需要营养的,排骨汤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电解质,正好适合用来补充营养。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解渴莫过猪肉汤”,说的就是排骨汤。

具体做法参考图片做法:

最近困乏只想“躺平”,是入梅导致体内湿气重?这么做祛湿又防寒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需要注意点的是,记得把浮油去掉,以免进食过于油腻,影响脾胃运化。

参考资料:

[1] 朱敏. 北方暑热 南方暑湿——夏季养生南北各不同[J]. 茶.健康天地,2010,06:61.

[2] 杨刚.苦夏不苦 调理饮食好养生[J].经营管理者,2019(06):108-109.

[3] 李勇.梅雨季节话养生[J].养生大世界,2015(06):29-30.

[4] 王国玮.夏季养生也防寒[J].保健医苑,2019(08):4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湿气   绿豆汤   梅雨季   暑热   赤豆   舌苔   冷食   精微   困乏   食欲不振   脾胃   梅雨   绿豆   小麦   夏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