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是怎样被歪曲的?揭露人民日报编辑马立诚的谎言!

#头条创作挑战赛#太让人愤怒了!!!人民日报前编辑马立诚居然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日本没有必要对中国道歉。


1946年,马立诚出生于南京,31岁之前一直在南京生活。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马立诚考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青年报》担任编辑,之后又被调入《人民日报》社工作。


马立诚曾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政论家。


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马立诚被选派为代表,前去日本参加了一个媒体学术交流会。此次会议,让马立诚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成为了他转变为一名汉奸的诱因。


马立诚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研究,出版了多本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品有《交锋三十年》、《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仇恨没有未来——中日关系新思维》等。


马立诚在2013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仇恨没有未来——中日关系新思维》的书,其中提出了一些对南京大屠杀的质疑和否定。马立诚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政府为了宣传目的而捏造的历史,他根据一些日本学者和军人的资料,以及南京城当时的人口统计,推断南京城内在日军攻占时只有20万人,而且在一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人。他认为,这些数据与中国官方声称的30万遇难者不符,因此南京大屠杀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还认为,日本对中国没有必要道歉,因为日本已经在《中日和约》和《中日联合声明》中承认了侵略历史,并且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巨额的援助和赔偿。他主张中日两国应该克服民族主义和仇恨情绪,实现和解与合作。


他在2014年访问了日本,并在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等地进行了讲演和交流。他倡议创建“和解学”,即以历史、文化、心理等多学科的视角来探讨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和未来关系。他认为,“和解学”可以帮助中日两国摆脱过去的阴影,建立新的互信和友谊


据悉,马立诚目前是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北海道大学特聘教授。


马立诚的观点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和批评。许多中国网民、媒体、学者、政府官员、历史证人、国际组织等都对马立诚进行了谴责和驳斥。他们认为,马立诚是在歪曲历史事实,否定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背叛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指出,南京大屠杀是有充分的证据和证人证明的历史事实,不容任何质疑和否定。他们还指出,日本对中国的道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日本政府和社会一直没有真正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反而在一些教科书、神社、岛屿等问题上表现出挑衅和侵犯中国主权的态度。他们主张中日两国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但前提是日本必须真诚地道歉和赔偿,并且停止一切损害中日关系的行为。


我认为,马立诚的观点是错误的、荒谬的、可耻的。他不仅无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证词,而且无视了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公认和谴责。他不仅背离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牺牲者的敬意和纪念,而且背离了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的意志和决心。他不仅误导了公众对中日关系的认识和判断,而且误导了公众对中华民族历史使命和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以下是一些可以证明南京大屠杀存在并且是一场惨无人道的罪行的案例: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个专门收集、展示、研究、教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的机构。它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它于198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纪念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博物馆之一。它通过大量的图片、文献、实物、模型、声光电等手段,全面、真实、客观地展示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过程、罪行特征、影响后果、国际反应等内容,向世人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它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是一个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纪念场所。


《拉贝日记》是一本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事情的日记,作者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拉贝是当时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席,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与其他外国人一起保护了20多万中国平民免受日军的屠杀和暴行。他在日记中详细地记录了日军在南京城内和周边地区进行的无差别杀戮、强奸、抢劫、纵火等罪行,以及他和其他外国人为了救助中国人所做的努力和困难。他的日记被誉为“东方的安妮日记”,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文献。它于1996年在德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南京审判》是指1946年至1947年由中国政府在南京设立的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进行的审判。这是继东京审判之后,对日本战犯进行的最大规模和最高级别的审判之一。审判共审理了25名被告,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者松井石根、谷寿夫等。审判以大量的证据和证人证明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惨绝人寰的罪行,并对被告作出了相应的判决。其中,4名被告被判处死刑并执行,9名被告被判处无期徒刑,5名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7名被告被无罪释放。这次审判是对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和中国人民正义感的一种尊重和回应,也是对国际法治原则和人权价值的一种维护和体现。


总之,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不容否认和遗忘的历史事实,也是一个不容轻视和妥协的民族伤痛。任何试图歪曲或抹黑这一历史事实的言论和行为,都是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良知和智慧的侮辱和挑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人民日报   社工   南京   日本   日军   罪行   中国   被告   中日   谎言   编辑   历史   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