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52岁早逝,是因纵欲过度?深挖史料:身体、精神的双重打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天下鼎盛的理想治世局面。

贤主李世民用才恰到好处,虚心请谏,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发展外交,平定外患,使得当时天下民生昌盛,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为何,如此明君驾崩之时,史官却只记载了一句“己巳,上(即李世民)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这样的一句有些搪塞的话呢?

虽说古代人寿命平均下来并不长,但骁勇善战的李世民52岁时便早早逝去,也未免太早。

难道真如野史所说是死于一些羞于启齿的原因吗?

身体、精神的双重打击

李世民是李渊与窦氏的儿子,他从小身子骨就有些孱弱,不知是不是遗传了父母的病根。

在少年时期,母亲窦氏便久卧病榻,虽然有李世民尽心尽力地照料,但窦氏的病来得凶险,最后不仅母亲离自己而去,李世民自己也因操劳过度加上悲伤,一度无法自己行走。

年纪轻轻便如此经受五劳七伤,李渊给自己儿子又是建祈福庙,又是督促他练功。后来他发现,李世民对于弓箭天赋甚佳,便让他精炼骑射功夫。

强大的身体素质,也支撑着李世民之后几十年的金戈铁马。

那为何他仅仅五十岁就去世了呢?

其实李世民曾一度有心理问题,为什么呢,他自己是弑兄逼父得到的皇位,甚至还把自己的嫂子给强抢了,所以他对于手足相残十分的敏感忌讳。

他作为一个难得的贤主,开创了大唐盛世,这么好听的名声可容不得半点污秽,于是他可谓是殚精竭虑地去维持这鼎盛的天下,用人唯贤,不问出身。而且从不怠慢上朝,一有机会就去拓展疆土,打几座城池回来。任谁卷都卷不过他自个儿。

虽然有一众贤臣帮衬着国事,但李世民的身体或许就在这时候就开始有些疲乏了。

后来,最令他崩溃的事也发生了。

前面说过,李世民是一个心里爱犯嘀咕的人,这样的人一般内耗些,多愁善感一些。他因为惧怕手足相残,再发生玄武门事变,所以一直很关注自己的儿女们。

但很可惜的是自己的准太子李承乾,五儿子李佑,竟然在贞观十七年先后在领地叛乱,其中的党羽不乏有自己亲戚和信赖的重臣。

李承乾是李世民最宠爱的一个儿子,虽然史书曾说他断袖之癖,但李世民对此依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或许就是这等放纵,才导致兄弟反目成仇。

这令李世民心力交瘁。最终虽然将叛乱镇压,但是他却一口气失去了三个儿子和一个亲弟。

这次的叛变令本就夜不能寐的李世民更加焦虑了,自己这过往不光彩就算了,难不成这后辈也要跟着再走一遭吗?后人该如何评价?

自己这天天费尽心力治国排寇,恐怕到死了盖不上一句弑兄夺嫂的丑闻。

李世民从此躺在龙床上思绪万千,生怕自己的哪个儿子就冲进来砍下自己的头颅,为此不惜调下良将当自己的卧室门神。可即便这样,他也再难睡得安稳。

自此,多疑的李世民脑袋里便不再只有单纯的治国了,他开始有了别的想法。

难以启齿的原因

之前我们说过,李世民虽然从小习武,但身子骨天生虚弱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他时常亲征,在战场上敌军可是盯着他分外不敢挪眼,他经受的外伤也是数不胜数。

不过,他却并不怎么爱惜自己的身体。

古时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曾劝他几个月内不要伤筋动骨,可转眼关羽便将遗嘱抛之脑后;李世民也是如此,他们李家不仅有遗传的哮喘,更有名为风疾的顽疾。

李世民曾因为常年伐敌,身上长了一个大毒疮,温厚的太子李治为证孝心曾亲口吸吮毒血,可好了伤疤忘了疼,李世民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冲进敌营就是干

这长年累月,铁打的身子也经不起损耗。

再加上晚年他曾亲自发动高丽战争,也就是古时的朝鲜,军队北征,严寒的气候令将士们苦不堪言,虽然打了胜仗,但几次下来唐朝大军也损耗不少,李世民只能带着遗憾悻悻而归。

一路上的他不由得感叹身边无人,自己最心爱的谋士房玄龄和魏征都因病离世,导致自己晚年连轴转不过来。

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难启齿的。

便是李世民耽于美色,耗神费心。

早期长孙皇后还没在李世民生命里登场时,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就曾遭李世民染指。

当时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霸占了自己的弟妹杨氏,甚至留了种过继给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这等侮辱在底下百姓说起来就叫李世民罔顾伦理,亲自给弟弟戴绿帽子。

在中年时期,李世民又不断往自己的后宫里填塞佳人,著名的女帝武则天便是此时进的宫,那一年她才十四岁。

李世民在刚即位时,治国方针这块长孙皇后其实也有提些意见,他十分疼爱这位皇后,两人在十几岁时候相识,但可惜长孙皇后36岁如此年轻的时候便撒手人寰。

李世民每每看到亡妻的遗物都会嚎啕大哭,要说史上最能哭的皇帝便是他了。

可这也不妨碍他晚年游离于众多佳人之中,刚愎自用的他也难听进去臣子们的进谏,自己本身在高丽之战中就风疾复发,加上长年累月的外伤、情绪的大起大落以及晚年耽于美色,李世民的身体还是折损得过度了。

没办法,一向不屑于求医问药的他,只得开启唯心主义的大门。

病急乱投医

晚年身子愈发虚弱的李世民可谓是全国征药,全国各地的珍奇草药全被呈上了他的金銮殿。曾经他笑话秦皇和汉武帝,把自己的女儿都嫁给了道士,想要的灵丹妙药影儿也没见到一个。

那时候吹牛的是他,现在垂垂老矣妄想长生的也是他。

国内的神棍道士或许不敢担责,给李世民的丹药总是刚开始有些健体效果,身体也硬朗了不少。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只觉得身体更加疲乏。

我们在现在看来,那些丹药其实是各种重金属组成的毒药。

贞观二十二年,外交官王玄策出使天竺国归来,他告诉李世民,天竺国恰有内乱,出使队伍遭到了埋伏,因为要兴兵援助,于是耽误了些回京的时间。

李世民摆了摆手便想让他下去,不料王玄策双手再次作揖,说他带了一个礼物献给太宗皇帝。这礼物则是一个黢黑的天竺国老者,他自称是天竺最有名的得道高僧,已经近两百岁有余。

一听这话周围人不敢相信。

可这老者看起来虽瘦弱不堪,却精神抖擞,仿佛这就是证明。

高僧说自己善于制药,只要服用了他炼制的仙丹,便可长生不老,位列仙班。

这令精神萎靡的太宗大喜过望,这些年来自己追求的便是如此,如若可长生不老,自己即能维持大唐盛世数千百年,自己再也不用顾忌那些史书后人怎么评价自己了。

对长生不老心驰神往的李世民咽下了这得道高僧的仙丹,谁知才不过数日,便暴毙而亡。

根据《资治通鉴》的描述看来,最后这个高僧并未造出丹药,吃丹药也并非李世民直接的死因,还是年少身子骨孱弱,中年情绪大起大落,再加上晚年耽于美色,病逝在了翠微宫。

李世民对唐朝的发展贡献

被尊崇为“天可汗”的李世民的死因,怎么会将骄奢淫逸写在史书上,在后人看来,当时一笔带过,便是为了他死后的颜面吧。

虽是如此,但唐太宗李世民的伟业却是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详尽书写。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贤良治国的成果,他在位期间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功绩,包括善用人才、外交政策、政治管理以及完善科举体制。

文治政策: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推广和教育的普及。他提倡文化交流,吸纳了各地的人才,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文化官僚队伍,推动了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政治改革:李世民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度。他设立了监察机构,打击贪污腐败,推行宽容政策,使得各地官员更加勤政廉洁,有效提升了国家的治理水平。

西征辽西:李世民领导唐军对西方的西突厥和高昌进行了多次征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他击败了敌人,稳定了西北边疆,确保了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征服高丽:李世民对东方的高丽(今朝鲜)发动了多次战争,最终征服了该地,并将其纳入唐朝的版图。这一举动加强了唐朝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并为日后的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完善科举体制:唐太宗致力于完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系。他对科举考试进行改革,扩大了考试的范围和规模,注重选拔具备才干和品德的人才。

他还创立了进士科目,考试内容涵盖经史、礼乐、文学等领域,这一制度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修缮水利工程:李世民注重水利建设,他下令修缮黄河、长江等主要水道,加强了防洪措施,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产量,使得农业得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总的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在善用人才、外交政策、政治管理和完善科举体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功绩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才能和功绩使得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统治者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长孙   天竺   身体   科举   高僧   史料   唐朝   晚年   皇后   身子   儿子   精神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