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清朝走向没落的一个必然,但其实李鸿章是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因为北洋水师从头到尾都是由李鸿章一手打造和管理的,而且在整个甲午海战期间,北洋舰队的总体协调也是由李鸿章所负责的。
而甲午海战的失败确实是满清政府国力落后的一个缩影,腐朽的清政府也是直接影响到的北洋舰队的作战实力,但并非是北洋水师战斗力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换不同的人管理,可能最后的结果也不同。
李鸿章和左宗棠的人生观以及军队管理理念有所不同。李鸿章更多的是偏向于保守派委屈求和,而左宗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具有挑战心”,拿出一种“不服就干”的心态,领导者不同的心态自然也会影响到军队的发展。
如果要左宗棠去管理北洋水师的话,北洋水师至少不会像李鸿章管的那样穷。虽然北洋军队是清王朝末年时期举全国之力所组建的一个现代化水师,当时从战舰规模以及武器装备上号称是世界第八、亚洲第一。毕竟中国国体更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是倾尽全国之力去打造这支水师,每年的军费投入自然要超过日本。
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时李鸿章和清王朝的财务总管两个人私下关系不和,所以每当李鸿章要求拨款去购买炮弹或者进行军事演习的时候屡屡碰壁,因此也就造成北洋水师纵然战舰多武器先进,但因为缺乏炮弹导致训练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
也就是说,当时的北洋军队根本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而言。
其实以李鸿章的能力是可以给北洋舰队搞到钱的,毕竟他是清王朝的肱骨之臣,他完全有能力以朝廷的名义从欧洲各国手里搞贷款然后再建设北洋新军。而且当年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之时,还建了很多工厂,毕竟是国家开的工厂,因此李鸿章的生意非常的红火,所赚到的钱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完全可以将这笔钱投入到北洋军的建设之中,但是李鸿章从来没有这样想,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国家不投钱,他自己根本也没必要投钱。
与之相对比,当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之时也曾经向朝廷请求拨款训练军队。但当时朝廷真的没钱,于是他就想到了找胡雪岩去贷款,以大清国的税收作为担保成功从欧洲各国贷款,而欧洲各国为了防止清政府灭亡之后还不上贷款,所以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或明或暗都给了一些支持。
如果让左宗棠去建设北洋军队的话就算财务部门不想批,但面对高额的利息他们也不敢不批。北洋军队的军费充足了,武器装备自然也就跟上去了,战舰上的炮弹能够打响了充足了,邓世昌也没必要用船去撞日本的战舰了。
退一步讲,就算甲午海战还是输给了日本,也会让日本方面的元气大伤,甲午海战之后日本方面自然也就没有勇气再向中国索要台湾岛了。
其次,李鸿章管理的北洋舰队中裙带关系太过于严重。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虽然疲弱,但也开放了国家,整体的管理体制也开始向西方学习。其中国家诸多部门中福利最高的当属效仿西方所建立的北洋水师,虽然清朝当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但大家还是想要吃口官饭,北洋水是属于“国家重点项目”。
因此一些王公子弟或者说与李鸿章关系要好的人会想办法走走关系在北洋水师里面混个一半官半职。毕竟如果能在北洋水师混几年,以后再调到其他地方上肯定也能够做个一官半职。
最明显的一个案例就是,当时李鸿章让丁汝昌去管理北洋水师,丁汝昌虽然见多识广是个人物,但是他对于训练海军这一点真的是毫无经验,反而那些留过洋在国外参加过一定海军训练的人只能做小级别的训练官。
真正的大领导对于训练海军一窍不通,各训练官的训练方式也不统一,因此在打仗的时候,很难做到完美协调。
除此之外包括北洋军内的裙带关系也非常严重,无论官员的提拔或调动都会牵扯到人脉,有很多兵员都是亲戚或好友的关系,如此的一个情况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北洋军队综合实力的表现。虽然左宗棠偶尔也会搞裙带关系,但他绝对不会在搞裙带关系的同时影响到整体的大局。
最后一点,其实李鸿章和左宗棠自身定位看待军队的理念也不一样。
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的时候是抬着棺材走的,当时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收复新疆,而且他训练的湘军在西去一路上还种树绿化,由此可见左宗棠是一个心系祖国之人,他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看得相对淡薄一点,甚至直接忽略了自己的家人。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他的妻子和儿子相继去世,这些消息并没有压倒左宗棠,虽然他极度伤心,但仍然能够继续专心去收复新疆。
所以左宗棠把收复新疆当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他带的军队也是为国而战。
与之相对比的是,李鸿章当年手中的北洋水师只是他奉命创建的一个水面军队,因为李鸿章当年是洋务派的一个重要领导人,北洋水师也是洋务运动的一个产物。
如果北洋水师真的和日本人打没了,那么那么李鸿章的“成绩”也就没了,只有手里掌握着军队才会有更高的话语权,所以在中日甲午海战期间,李鸿章表现的非常的消极,甚至一度让北洋军队避开日军的锋芒保卫实力。
一方面是李鸿章明知在北洋水师建设的时候军费有所欠缺,这些军队都是纸糊的老虎;另外一方面就是李鸿章为了让“北洋水师看起来非常庞大”,从而继续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
综合来说,如果左宗棠能够多活10多年,并且有机会管理北洋水师的话,虽然甲午海战的最终战争结果可能不会发生改变,但至少不会让日本赢得那么轻松,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肯定也会元气大伤,就算赢了战争也不敢再提出像马关条约那么苛刻的谈判条件,甚至清政府可以要求日本人退出朝鲜半岛。
只不过可惜的是,左宗棠大人在1885年的时候因为年事太高多病缠身,享年75岁就去世了。如果让左公管理北洋水师,甲午黄海大战一定不会失败的!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让一只老虎带一群羊,这群羊就会变成一群老虎。如果让一只羊带一群老虎,这群老虎就会变成一群羊。
甲午海战的惨败,整体来讲不是国力孱弱,武器装备落后,将士不够勇敢,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层在战略方针上的怯懦,外交主权在列强间只要卑躬屈膝,清廷上下一贯畏洋之风所产生的恶果。
北洋航队的装备体系,在当时世界是超前排名,各舰管带(舰长正营级)都是经过英国海军院校深造过,懂得先进海战理论,及作战部署管理知识,那为什么与日本一开战,便输的一塌糊涂?
这就与统帅李鸿章的作派有直接关系!李鸿章的外交政策是能用银子解决的事,绝对不会开战,只要割地赔款能息事宁人,让列强罢战,老李绝对愿意签约割地求和,能不打尽量不打,造成丧失主权,任人宰割挨打局面。
老李组建北洋水师,不过是顺应当时国人高呼图强政治氛围而已,他为了把这个海上武装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把不懂海军管理的心腹人物,陆军将领丁汝昌任命为水师提督(司令员)。这个门外汉在海战战场上发挥了他陆地作战的勇猛,旗舰首先遭重创,致全局混乱,舰队被日舰一一绞杀。
有人说,北洋水师的训练经费被老佛爷挪用了,才造成水师惨败。那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作为监管水师大臣的李鸿章,面对慈禧老佛爷的任性,力争过吗?死谏过吗?对海战前的战略战术部署关心过吗?战败后为什么让其余舰躲进军港不出,助长日本舰的疯狂追击。
所以这场战争,以老李的性格是不想打的,高层的不明确立场造成下层战前懵懂,战略战术混乱。李鸿章生性圆滑多变。能带出好兵吗?
左宗棠性格倔強,疾恶如仇,在国家主权民族大义上丝毫不让分毫。他与李鸿章的海防塞防论,就明显分出两个人面对国家主权的立场,在收复新疆时就体现出左公的军事战略才能,他在打击剿灭阿古柏伪政权时,同时也给沙俄形成了战略压制震慑,以屈人之兵成功收回伊梨地区160多万平方公里疆土。
如果北洋舰队让他管埋,他会毫不犹豫的冒死给老佛爷陈述挪用海军经费的后果,以他强硬的对外政策,与治军方略,让小日本不敢挑衅闹事,会想想后果再作打算。说不定沒有甲午海战一事,即便有,也是日本惨败告终。
战争的胜利取决于用人,装备再精良将无谋略,士无斗志,那怎么能胜利呢?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装备与美韩军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却能避短扬长将美军赶出三八线以外。
总之,满清的腐败造就了列强疯狂,遗患至今!
左宗棠来管理北洋水师,那效果肯定是比不上李鸿章的,更无法避免甲午海战的失败。
左宗棠对于海军建设的认识,有他过人的一面,也有他不足的一面。
(左宗棠)
从长远规划来看,左宗棠主张大力发展中国自己制造军舰的工业,这一点无疑是可取的。
但与此同时,左宗棠对于近代海军舰船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足,至少没有李鸿章认识得多。左宗棠主张:军舰应当自带货仓,兵商两用;战时充当军舰,和平时期当做商船拉拉货物跑跑外快,弥补经费的不足。
这种主张表面上看起来挺好的,貌似可以把军舰的价值利用到最大化。但是,凡是稍微有点海军常识的人都知道左宗棠的这种主张完全是行不通的。
军舰就是军舰,商船就是商船,军舰跟商船绝对不能合二为一。因为,一艘军舰带上货仓,它会严重压缩军舰的动力系统,以及武备的空间。
而在左宗棠的思想的主导下,船政局早先建造出来的军舰基本都是一些亦兵亦商的四不像军舰。像伏波号炮舰,一千多吨的体量,舰上居然搞了个几百吨容量的货仓,这哪里像军舰。
(伏波号炮舰)
另外,左宗棠对于外购军舰比较排斥。其实以晚清的局面而言,发展造舰工业当然重要。但是,如果抑制买舰显然也是不可取的,甚至可以说买舰对于晚清而言是当务之急。
因为,晚清的造舰工业几乎是从零起步的,想要造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军舰,没有个几十年的技术经验的积累是办不到的。而晚清的海防危机又迫在眉睫,靠自己造舰显然时间上来不及。这时,先购入一批性能还行的军舰迅速服役海军,可以说是当务之急。
假设甲午海战,清廷派出的是船政自造的军舰迎击日本联合舰队,那结果毫无疑问,只能输得更惨。
另外,左宗棠性格过于耿直,容易得罪人,他不像李鸿章那样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因此,左宗棠来管理海军,面对经费的不足,基本上是会一筹莫展的。
而李鸿章就不同了,他开辟财源的能力可以说无比强大。要知道,朝廷每年拨给北洋的海防经费,平均就一百多万两。这一百多万两又要买舰,又要建设海岸炮台,又要建设军港,又要给官兵发放薪水,杯水车薪。
(李鸿章)
而李鸿章的长袖善舞这时就体现出来了。实际上北洋海军的主力舰的购买,李鸿章基本没动用到清廷拨下来的海防经费。
那怎么买来的呢?李鸿章经常打着为南洋,为福建买舰的幌子,四处开辟财源,等军舰买来了,又以各种借口把军舰通通调往北洋,据为己有。
李鸿章的这种做法虽然不厚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北洋海军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壮大,跟李鸿章的刁钻经营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还是那句话:将北洋水师交给左宗棠来管理,效果绝对比不上李鸿章,更无法避免甲午海战的失败!
更新时间:2024-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