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光绪古州厅志:沿革

榕江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古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处湘黔桂三省(自治区)结合部中心地带,素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又因特色风味,被称为“中国第一瘪城”。其境内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众多,古为羁縻州,由世袭“土司”管理。明永乐年间始设“流官”管辖。清,置古州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古州厅,置榕江县。


贵州榕江|光绪古州厅志

光绪五年孟夏月造

(1879年农历4月,阳历5月)

光绪十四年刻本(1888年)

余嵩庆等纂


光绪古州厅志·卷一·地理志


沿革

古州,《禹贡》荆梁之域,蓋(盖)三苗所宅。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古州向通展入贡,授古州刺史,诏赐印,羁縻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分天下为十三路,古州隶广南西路。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古州蛮纳土,置怀远军,寻改为平州,未幾废,又于中古州置格州,五年改从州。政和元年(公元1112年)废。

注释:

中古州:北宋置,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崇宁四年(1105)改置格州。

格州:北宋崇宁四年 (公元1105年) 置,治所在乐古县 (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崇宁五年 (1106) 改为从州。

从州:北宋崇宁五年(1106)改格州置,治所在乐古县(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镇西)。政和初废。

明代贵州地图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九溪十八洞叛,讨平之,定其地为州县,乃立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聽顺元路宣慰司节制。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招古州等洞苗长诣阙贡献。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废总管府,设中古州樂(乐)敦洞长官司,俱属思州宣抚司,隶湖广行省。又置古州八万洞蛮长官司。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置湖广辰州卫,旋改属靖州卫。永乐元年,复属贵州卫,十二年属府(黎平府)。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古州等处洞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叛,命江阴侯吴良、中书李白(伯)昇,率指挥胡海讨之,时思州宣慰使田仁厚从军,招谕乃以蛮夷十四长官司隶焉,古州其一也。三十年(公元1397年),古州蛮林宽以妖术叛,命楚王桢统都督杨文率兵讨之,楚王凯旋绘图进献,上命设卫,爰筑铜鼓卫,隶湖广。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思州田氏废,始置黎平、新化二府。黎平辖长官七,古州与焉。

注释:

吴良:(1323年—1381年),初名国兴,后赐名良,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海国公吴祯之兄,明初名将。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吴良投奔朱元璋,担任帐前先锋,屡立战功。1357年(至正十七年),吴良夺取秦望山,攻克江阴。朱元璋便任命吴良为指挥使,让他镇守江阴。镇守江阴十年,力拒张士诚,为朱元璋之东南屏障。1370(明洪武三年),吴良封江阴侯。

1371年(洪武四年),吴良奉命征讨靖州(在今湖南)、绥宁(在今湖南)诸蛮族。1372年(洪武五年),广西蛮族叛乱,吴良又作为征南将军邓愈的副将,与平章李伯升出兵靖州,征讨叛乱。吴良征战数月,将左江、右江、五溪地区的叛乱全部平定,又赶赴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太平,并在铜关铁寨歼灭清洞、崖山叛军。诸蛮族尽皆恐惧,纷纷归附朝廷,粤西地区得以平定。

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将青州封赐给齐王朱榑,又因吴良是齐王的岳父,便派他到青州督建王府。

1381年(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吴良在青州病逝,时年五十八岁,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赐谥襄烈。

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赐葬钟山之阴。

李伯升:生年不详,卒于“胡惟庸案”。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伯升与张士诚及其弟士义、士德、士信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为张士诚重要将领。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湖州之战中李伯升兵败投降。二十七年,李伯升从徐达进兵浙江,张士诚兵败,伯升前往士诚处劝降,未果。

洪武元年,太祖封世子朱标为太子,伯升平章政事兼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五年,广西蛮叛,伯升以平章职从副征南将军邓愈出靖州讨之。大破叛军。广西乱定。洪武七年春正月甲戌,平章伯升与都督佥事王简、王诚、屯田河南、山东、北平

明代贵州地图

贵州田氏土司,其先祖为田氏齐国王族之后。刘邦建汉朝后,把齐王田建、齐王田横后人迁至长安,其后世代从军。公元581年,其后人田宗显(561—633,字辉光,号耀华。今陕西蓝田县滥泥村人)被隋文帝任命为黔州刺史,20岁的田宗显带着杨、张等家将和仆从,进入贵州铜仁,开疆扩土,化民治理,从此田氏开创1070年的土司自治。他是现湖南、贵州、重庆、四川诸多汉族田姓和土家族田姓的共祖。

北宋绍圣四年(1097),靖州(今湖南靖州县)土酋叛变,骚扰州县,朝廷鞭长莫及,田宗显十四世孙田祐恭(1075—1154,宋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替父从征,讨平靖州之乱,凯旋班师。北宋大观元年(1107)下诏朝参,授田祐恭为藩部长,统领思州。领务川、邛水(今石阡县西南)、安夷(今凤冈县东南)三县。后在平定蛮族叛乱,抗击金军的战斗中立下功勋。

南宋绍兴二年(1132),因保蜀有功,田祐恭加华州观察使,并赐田氏世为思州镇守。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七月初九,田祐恭病逝,葬于务川归义乡。南宋朝廷赠田祐恭正任保康军承宣使。其子田汝端袭爵位,后以两郊大礼,赠开封仪同三司少师思国公。其一生平定西南叛乱,开发南方,三次抗金勤王,凤凰古城因其始,后人感其威德,于思州、珍州立祠铸鼎,称其祠为“少师祠”。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威逼临安,田佑恭七世孙田景贤 (1235年—1297年,镇远人,字德孚),与播州知州杨邦宪,各率兵奔赴临安“勤王”。军行至真州(今江苏征仪县),适遇元兵,田景贤、杨邦宪协助真州知州苗再成、守将赵孟锦与元兵大战于老鹳嘴(俗称黄天荡),首战告捷。后入卫京都,丞相陈宜中派属官柳兵到元军求降,田景贤遂率师还乡。

景炎二年(1277年)春,元兵攻下重庆,紧迫思州,田景贤于是致表请降。元廷于思州置新军万户府,以田景贤为总管。次年春,奉召朝参,授田景贤思州军民安抚使,进爵荣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此时元兵已进驻镇远,他不顾个人进退,上书忽必烈,要求元兵进驻思州,不得骚扰百姓,元廷“从之”。是年,他将思州治所由今务川县城迁至德江龙泉坪小谷庄。不久火焚其城,又迁徙都坪清江城(今岑巩)。原思州领务川、安夷、思邛、邛水4县。

宋末元初,思州领地比原属地扩大一倍。大德元年(1297年),田景贤病卒,享年62岁,安葬于龙岗之南(今岑巩县)。

元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古州(今贵州榕江县)八万洞苗民叛乱。镇远蛮酋田茂烈、田仁厚率兵镇压,次年又领兵围剿红巾军,镇远城兵力空虚。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正月,红巾军首领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兵发黔东入湘。

田景贤之孙镇远军民同知田茂安,因不屑堂侄田仁厚统辖,遂割思南地献大夏明玉珍,其侄子田仁寿、田仁德将镇远亦割入思南,不受思州管辖。明玉珍授田茂安管军万户府印,在镇远置思南道都元帅府,随后改称思州道宣慰司,授其子田仁政为宣慰使,田仁美为统兵元帅、田仁智为镇远州军民同知。

次年正月九日,田仁厚亲率兵攻破龙泉坪,田仁政、田仁美被杀,田茂安亦悲痛身亡,田茂安次子田仁智袭其职。

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六月,朱元璋在战胜陈友谅后继续进军湖南。田仁智为报父兄之仇,遣都司杨琛为使归顺朱元璋,朱元璋以其率先归降,仍授田仁智为思南宣慰使,赐三品银印,司治龙泉坪,辖17个长官司。

同年七月,知思州军民事田仁厚(田佑恭十世孙)遣都司林宽和万户张思泉为使,纳款于朱元璋,朱元璋授田仁厚为思州军民宣抚使,司治都坪,辖24个长官司。

至此,昔日的思州一分为二,即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田氏两家互相仇杀几十年。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楚王朱桢与湘王朱柏,讨伐古州(今贵州榕江县)蛮族叛乱。朱桢请饷三十万,又不亲莅军。朱元璋诘责之,命筑城铜鼓卫而还。

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思南宣慰田宗鼎与思州宣慰田琛为争青溪朱砂坑地,举兵相斗,朝廷派人调解无效,扰民甚重,怨声极大。同年6月,思州田琛与辰州知州黄禧结盟,田琛自称“天王”,命黄禧为大将,起兵攻镇远城。田宗鼎挈家退走,其弟被杀,祖坟被挖,并戮其母尸。田宗鼎诉奏于朝,屡数敕田琛、黄禧赴厥自辩,皆拒命不朝。于是,永乐帝命镇远侯顾成率兵五万压其境,次年三月初五日执田琛、黄禧赴京伏法,并剿杀参与仇杀的田氏土军,焚毁天印田琛的宫室财产,以及漏溪、施秉等相关苗寨。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实行“改土归流”,将田氏领地思州、思南两宣慰司分置镇远、思州、思南、石阡、黎平、乌罗、铜仁、新化八府,在镇远设贵州省布政司统辖,蒋廷瓒为首任布政使。为此,《明史》载:“贵州为内地,当自镇远始矣”。

明代贵州

国朝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吴三桂叛,全黔皆陷。十九年平之,汰古州等司吏目。

雍正七年,总督鄂尔泰以镍司张广泗前为黎平府平谬冲之役,才干素优,特奏请擢陞贵州巡抚,開闢古州一带。八年,置古州同治,隶黎平府。九年七月,上下两江讫,东北路苗疆悉平,乃建城立镇于诸葛营,设总兵中、左、右三营,定□营游击、员弁等官。十三年,复以开泰县丞移驻厅治。

乾隆元年,设分巡古州兵备道及古州左右两卫,设朗洞营参将,复移开泰县丞驻朗洞。

考《唐书》贞观十二年置古州兴乐郡,属岭南道,当在今广西,非厅治也。

论曰,古州有里外之分,自宋至元明建砦(寨)设州长官司,皆外古州也。而里古州,历代俱为化外生苗,国朝雍正七年,始开辟而版籍之,以隶府属,生聚教训,媲(pì,比得上)媺中原,车书一统之,化不已远,万隆古欤。

清代贵州

注释:

公元1673年,因康熙皇帝撤藩之策,引发“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反清,云贵川大部归于吴三桂之手。1678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同年10月2日病死,清军趁势猛攻。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刎,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平息。因屡遭战火摧残,人烟稀少,战后今古州等地官吏被裁撤。

雍正四年(1726年),调额尔泰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主推“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派遣官吏管辖。在这一过程中,张广泗颇有功勋。

张广泗由监生捐纳入官。康熙六十一年(1722),选授贵州思州府知府。雍正五年(1727),任黎平知府署贵州按察使,在平定谬冲苗民之战中,因功为额尔泰所看重。六年(1728年),任贵州按察使,升贵州巡抚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雍正八年(1730年),置古州厅,属黎平府;是年移开泰县丞驻古州,置古州镇(贵州4个军事重镇之一),辖都匀、清江、黎平、镇远、丹江、凯里、黄平、台拱等协营,直隶朝廷兵部。

为加以区分,今榕江县城称之为里古州,驻今黎平县罗里乡一带的“长官司”为外古州。

清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辛亥革命爆发,九月,贵州宣告独立,古州厅随黎平府隶大汉贵州军政府,宣告清廷古州厅政府结束。

民国二年(1913年)9月,废古州厅置榕江县公署。

1949年11月14日,榕江解放,来不及建政,榕江沦为匪政权。

1950年11月14日,清匪和接管建政全面展开、县工委和县政府移驻县城(古州),再次宣布榕江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贵州   至正   思南   镇远   雍正   光绪   榕江县   榕江   仁厚   叛乱   沿革   元年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