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著名成语有关的城市研究:邯郸学步、洛阳纸贵和虎踞龙盘

我国的成语数不胜数,浩如烟海,反正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国的成语数量有多少。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对成语中,跟行政区划名称和城市名有关的成语十分感兴趣。经过研究发现,我国成语中的行政区划名称,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和秦统一六国之后不同朝代的州府县及城市名。

我国成语中以诸侯国为代表的地域名称,既有“朝秦暮楚、楚馆秦楼、北辕适楚、楚才晋用、楚尾吴头、齐东野语、围魏救赵”等成语中的“秦、楚、晋、吴、齐、魏、赵”这些实力较为雄厚的诸侯国,也有“杞人忧天、自郐以下”中的“杞、郐”这类实力较弱的小国。成语中的某级行政区划名称,比如“蓝田生玉、洛阳纸贵、桂林一枝、败走麦城、山阴道上、暗度陈仓、合浦珠还”中的“蓝田、洛阳、桂林、麦城、山阴、陈仓、合浦”等。这些地名都是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成语形成过程中属于关键性要素。下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城市成语。

第一个城市成语是洛阳纸贵。“洛阳纸贵”这个成语说的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左思在很小的时候是个非常顽皮又不爱读书的顽童。看到左思的情况,他的父亲逢人就唉声叹口气地说:“吾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吾小的时候,看来吾儿长大以后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了。”左思在听到父亲的话后非常难过,于是他便暗下决心,从此开始刻苦学习了。由于左思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后来他的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潜心研究了整整十年时间,最终完成了文学巨著《三都赋》。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而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都供不应求了,导致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从此便有了“洛阳纸贵”的成语。

从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想要介绍一下我国的最著名的古都洛阳。洛阳因地处洛河之北而得名,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长期以来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在宋朝以前,但凡是大一统的王朝,一般都会将首都定于长安或者洛阳,另外一个作为陪都。而洛阳古称神都,是唐、武周帝国的首都,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神圣之都”,乃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二个比较出名的城市成语是邯郸学步。邯郸学步发生地就在河北省地级邯郸市。邯郸是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汉书》: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这个成语故事的大概意思是指战国时期燕国的寿陵地区有个少年,他对自己的仪表、穿着、谈吐、学识十分不满意,感觉自己处处事事都不如别人,显得非常的自卑和失落。有一天,他听说赵国的都城邯郸人们走路的姿势很优美,他便跑到邯郸学人走路。果然邯郸的老人,儿童,少年,妇人走路的姿态确实优美,便分别去模仿,结果,他不但没有学会,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给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到家中。

其实除了鼎鼎大名的成语“邯郸学步”以外,我国的成语还有很多都与邯郸有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多达1584条,脍炙人口的胡服骑射、将相和、完璧归赵、脱颖而出、黄粱美梦、负荆请罪、奉公守法等成语典故皆源于此,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必须要介绍一下邯郸市。具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世界上粟(谷子)和黍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邯郸”二字,作为一个城市独属的名称,3100多年来从未改变。战国时期,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是秦始皇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关于邯郸的名称,学界共识是早在商代晚期“邯郸”之名及城邑已出现,因此才有邯郸至少已有了3000多年建城历史的说法。

第三个比较出名的城市成语是暗渡陈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项羽军事力量强大,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自己到了汉中。与刘邦的守地汉中相邻的是章邯。刘邦为了迷惑项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汉中的栈道烧毁了。后来,刘邦逐渐强大起来,命韩信为大将,出兵与项羽一决雌雄。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派了一万多人马去修复烧毁的栈道。栈道修复工程艰巨,进展缓慢。章邯料定栈道修复绝非易事,毫无戒备。殊不知韩信的主力已抄小路向陈仓进军,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韩信采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的计谋,取得了夺取关中的重大胜利。这就是“暗渡陈仓”的由来。

说起陈仓这个城市名称,可能很多人不清楚,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要说起陕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宝鸡市,那么很多人就明白了,因为宝鸡市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古称陈仓,秦文公设县,县以陈仓山取名。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十八日,因为当年陈仓曾有石鸡鸣瑞这个故事,改陈仓为宝鸡至今。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 宝鸡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周、秦王朝的发源地。宝鸡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宝鸡市更是陕西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关中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连接西南、沟通西北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

第四个比较出名的城市成语是虎踞龙盘。但是这个成语与上面三个城市成语不同,前三个成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城市的名称,唯独这个成语没有城市名在当中,然而这个城市却特指江苏省会南京城。虎踞龙盘成语的原意是地形险阻,后来意为被英雄豪杰占据。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为什么虎踞龙盘这个成语特指南京市呢?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南京设立秣陵县。建安十三年(208年),诸葛亮出使东吴共商抗曹大计,经过当时的秣陵,登临石头山(今清凉山),驻马观看地理形势,看到当时的秦淮河,从清凉山脚下,浩浩荡荡汇入长江。远处钟山绵延起伏,不禁感叹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意思是钟山厢龙一样盘踞在东南,石头山像老虎一样雄踞在长江之滨。南京“虎踞龙盘”的说法由此产生,在今清凉山公园尚有驻马坡。后人根据诸葛亮的,将山下一条路称为“虎踞关”。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需要重点介绍一下南京市,因为这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最喜欢的一座城市。南京市的简称为“宁”(江宁的“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的省会、国家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是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南京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建康城与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六朝时,以南京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正式开辟,南京“石头津”作为通江达海的国际码头,停泊的中外船只数以万计,出现了“四海流通,万国交会”“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繁华景象,南京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心城市。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在2005年之前从未去过南京市,2005年冬天是城镇规划君大四之前的最后一个寒假。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一个人孤身坐着火车来到了南京市,在南京市江宁区的秦淮河旁的一栋小屋里一个人过了一个春节。所以,南京这座城市对于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后来工作多年后重回南京市,仍旧觉得这是一座最亲切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关中   项羽   成语   宝鸡   虎踞龙盘   邯郸   洛阳纸贵   邯郸学步   南京市   城市   洛阳   南京   城镇   著名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