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热了?古代朝代更替和气候有关?

史前大洪水,河南曾经有大象,广东广西曾经常年下大雪,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这些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都与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


著名科学家,浙江大学的前校长竺可桢,在197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名叫《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就能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王朝更替,以及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战争的历史原因。

很多人在长期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包括我在内,都很喜欢去了解历史中的阴谋诡计,帝王将相的绯闻奇闻,而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气候对古代政权的影响。


在没有进入工业文明的古代,气候对一个农耕文明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会相当大,不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渔猎文明或者其他文明类型,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古代王朝更迭,的确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王朝存在的时间有个300年大限,比如权贵阶级的土地兼并,当土地兼并很严重时,两种矛盾就会非常突出。一个是农民阶级与权贵地主阶级的矛盾,二是统治团体和权贵地主阶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两种结果,一个是统治团体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从而得罪权贵,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者,一旦抱团形成共识,帝王这个利益核心点就会不复存在,说白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俺家,这样就会造成改朝换代。


那如果放任不管呢,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虽然古代大多的改朝换代,都是权贵阶层的更替,但农民起义这个不稳定因素,就会让权贵阶层所利用,有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这些因素不足以全部解释,历史上的五胡乱华等一些大分裂时期的动乱。


但是如果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古代王朝的更替和气候变化有着惊人的联系。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而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在没有人工灌溉的情况下,只适合牧草的生长,也就是发展牧业。


而我国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如图所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跟万里长城的位置大致相同。而竺可桢的论文以冬季的温度为基准,把中国五千年分为多个温暖期和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是就是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发生过史前大洪水,猛犸象灭绝,而且我们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发现,商王武丁曾经在现在的河南捕获过一头大象。咱们知道大象是热带动物,这也说明当时河南的气候是非常温暖的。而且河南的简称就是豫,甲骨文的豫造字本意就是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而由于黄河流域在这段温暖的气候时期,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繁衍,华夏文明从而快速扩张发展。

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一个寒冷期,在西周时期,根据历史的记载,当时的长江流域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开始结冰。根据史书的记载“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可见当时有多冷,也就是这段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人口开始扩张。

第二个温暖期是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西域的楼兰古国就是出现在这段时期,那时的罗布泊水源丰沛。

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而楼兰古国就是在这个时期逐渐消失,罗布泊渐渐变得不适宜居住了。

第三个温暖期是隋唐时期,历史证明中原王朝会在温暖期,将势力范围延伸到北方草原,以及河西走廊和西域。

第三个寒冷时期大致从安史之乱的时候开始,到北宋末年,从此以后,就算是南宋和明朝以及清朝中期的温暖期,都没有从前的温暖期那么的温暖潮湿了,平均温度整体下降。而就在这个整体气温不高的情况下,还出现了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时期,这段时期,全国性的大旱大涝蝗灾数不胜数,冬天则奇寒无比,绝对是500年来所罕见的,大明王朝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灭亡了。


而历史上每一次寒冷期,中国南方地区的人口都会得到扩张。而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一个变暖的周期,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昆仑山、天山,冰雪融水量远超往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了湖泊,甘肃敦煌的哈拉诺尔湖,青土湖在消失半个多世纪后,重新出现。青海湖在最近20年内,已经增长了287平方公里。中国北方地下水逐渐回升,已经断流干涸的泉眼开始重新出现泉水。未来中国北方又将会,重新变得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罗布泊   楼兰   气候   王朝   权贵   河南   朝代   寒冷   时期   温暖   古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