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东汉,匈奴就是大同常住人口了,聊聊大同历史那些事儿(四)

#暑期创作大赛#

一、早在东汉,匈奴就是大同的常住人口了。

这话绝非危言耸听,有史为证。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因内部矛盾而发生分裂,呼韩邪单于的孙子,一个叫比(音译)的匈奴首领,率八部众四、五万人南投汉朝,这部分匈奴,史称“南匈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东汉为了支持并控制南匈奴,让他们入居云中郡(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东南),并设“使匈奴中郎将”一员,主持南匈奴事务。

南匈奴政权在汉的支持下稳定下来后,“南单于亦列置诸部王,使韩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贤王屯朔方,当于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云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将军屯雁门,栗籍骨都屯代郡”(《后汉书·南匈奴传》),屯,就是驻扎下来。东汉时期,大同地区为定襄、代、雁门三郡所有,三郡已都有南匈奴人马定居下来。

如此看来,可以肯定地说在东汉匈奴已成为大同地区的常住人口了。

当然了还不止如此,由于南匈奴内附,边境安宁,原对迁的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上谷的八郡居民陆续回还本土。

南匈奴的人口到永元二年(公元90年)前后,已有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多人。

由于南匈奴入居塞内,分布沿边各郡,与汉人杂居,因而逐步转向定居和农耕生活,并且逐渐向东、向南迁徙。

到三国魏时,部分南匈奴已迁徙到晋南的汾河流域,聚集在今离石一带了。



二、整个山西几乎都有匈奴人的后裔,这话是千真万确的

公元188年,居住在雁北地区、归绥地区的南匈奴内部发生变乱:羌渠单于子於扶罗的继位,受到了阻碍,想求助于汉朝的帮助,当时正值汉灵帝刚死,又爆发了黄起义,中原局面混乱,汉王朝自身难保,根本无法理会匈奴内政,於扶罗只好率部留居河东郡的平阳县(今山西临)一带。

公元195年於扶罗死后,其弟呼厨泉即位,仍居平阳,公元202年归附了曹操,他被留在邺城,为防止匈奴东山再起,曹操将二万九千余匈奴人分为五部,每部又立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监督,深入到每部进行监督,当时左部居于太原故兹氏县(今山西汾阳),右部居于祁县(今山西祁县),中部居于大陵县(今山西文水县),北部于新兴县(今大同一带),南部居于蒲子县(今山西隰县),他们交错杂居,同时也加强了对内迁南匈奴的统治。

西晋初,塞外匈奴大量内迁,前后四次,总数在三十万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今山西、陕北北部及内蒙南部一带,在潜移默化中,南匈奴逐渐衍变为与汉人一起生活的“编民”。




三、一说平城就是大同吗?非也,历史上的平城有很多

曹魏时,平城属新兴郡之说。东汉灵帝时,平城毁于兵火。

曹魏时属新兴郡之平城,非今之大同,乃同名异地。《词海》平城条下,“东汉灵帝时废。建安中复置,移治今代县东。

公元313年拓跋猗卢以盛乐为北都,修秦、汉故平城为南都。”

《元和郡县图志》载:“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遂空。曹公鸠集荒散,又立平城县,属新兴郡。晋又改属雁门。晋乱,刘琨表封猗卢为代王,都平城。后魏道武帝又于此建都”。

《晋书·地理志》“后汉建武十一年(35年)省朔方入并州。灵帝末,羌胡大扰,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等五郡并流徙分散。

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二十年(215年)始集塞下荒地立新兴,后又分上党立乐平。

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并州。自陉岭以北并弃之,至晋因而不改”。

综上,平城在东汉灵帝末年,匈奴侵边,毁于兵火。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讨伐乌桓,平定代地,安集北边郡县散失之民,在今代县东五里(今有上、下两个平城旧址)建立城县,属冀州新兴郡(《三国志·魏武帝纪》)。

到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并州(《晋书·地理志》)平城属并州雁门郡。

从东汉灵帝末年平城废后,无论是属于冀州新兴郡的平城,还是属并州雁门郡的平城,都非今大同之平城,均为同名异地。

直到西晋永嘉四年(310)晋并州牧刘上书请封鲜卑族拓跋猗卢为代王,建兴元年定都盛乐(内蒙占和林格尔共北)为北都,修、汉故平城以为都,城才复还故治。

平城之名除以上提到的代县东五里、东汉末所置平城外,尚有四处,一为新平城,拓拨猗卢在恢复秦、汉平城的当年,又在距平城南50公里处的黄瓜堆(今山阴县北永静城,又名永安城,黄花城,黄昏城)修了一座新平城,北魏时称南平城。

拓跋猗卢派长子六修镇守,统领雁北南部;一是小平城,在今朔州地,《地名大词典》说:“秦蒙骜所拨者,今朔县地,小平城见吞于秦,两汉无闻”。

此外广灵西尚有平城,即占平舒城。


四、赵全,呼和浩特不该忘记的人

赵全被斩首后,脑袋分别在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各悬挂三天,这叫“传示九边”,同时传示九边还有另外七颗脑袋,分别是赵全的堂弟赵龙、山阴人李自馨、府谷人刘天麟、浑源人王廷辅、静乐人吕西川、吕老三、阳高人马西川。

赵全是大同左卫人(有大同学者认为阳高人,笔者不同意此观点,因为无据可查),居住在四峰山下的一个山村,是云川卫已故百户赵雄的侄子,后加入大同白莲教。嘉靖三十年(公元1554年),白莲教起事失败后,教首萧芹、张攀隆、吕明镇被斩首。赵全等人越过长城投奔土默特首领阿勒坦汗,史书称为俺答汗。

赵全深受俺答汗的欣赏和重用,赵全不仅勇猛善战,而且计谋过人,曾建议俺答汗先夺取大同、宣化两地为根据地,再图发展,以至于俺答汗后半生一直以此为基本方略。

赵全熟悉大同镇一切,多次充当蒙古人密探,大同边防是防不胜防,故而俺答汗屡屡得手。嘉靖四十二年,俺答汗封赵全为“把都儿哈”,统领汉人军队万人。

此后,赵全有兵在握,更是如虎添翼,曾破雁门关,围太原、破堡五十余所,杀掠不下万人。

就现在来看,赵全最大的功勋就是开发丰州滩(今呼和浩特、包头地区),对此《明实录》记载说:“当大同右卫大边之外,由玉林旧城而北,经黑河二、黄河一、历三百里有地曰丰州,崇山环合,水草甘美,中国人赵全、李白馨等居之,筑城建墩,构宫殿甚宏丽,开良田数千顷,接于东胜川,虏人号曰:板升。板升者,华言城也。《万历武功录》说,这些白莲教徒和其他汉人“开丰州滩田万顷,连村数百,耕田输粟,所居为城郭宫室,极壮丽”。白莲教徒和其他汉人一部分人助俺答搞侵略,一部分人在丰州滩搞开发而且卓有成效。

赵全住大板升,历年抢掳汉人并召集叛逃至板升的白莲教人等约两万人,分立头目12人,冯世周、孟大益、李山、潘云、陈钺、大罗、小罗、杨廷长、杨廷智、刘豸、张豪杰、瓦四各管700多名(不等),俱属赵全总管。

另外还有小板升32处,设小头目32人。有东打儿汉、火力赤、大笔写气、打儿汉等,各管汉人800~900人,各在丰州川分地住种。

当时在丰州滩垦种的汉民就达5万人,赵全俨然是以“王”自居。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俺答汗请求明朝廷开茶马互市,在妻子三娘子的规劝下,设计擒拿赵全等八人献于明朝廷,赵全等八人被斩,享年59岁。

赵全之死的关键原因并非单纯的俺答汗献媚于明王朝,真正的原因是赵全势力太大,俺答汗担心养虎为患。

赵全死后,俺答汗趁机占有了32处板升,并奴役汉人在大青山南平川之上,建起了一座更宏伟的板升,蒙古人称为“库库和屯”,明王朝赐名为“归化城”。

尽管赵全助蒙古人南下,是有争议的人物。

但笔者认为他对丰州滩的开发、发展、建设做过巨大的贡献,影响深远,功不可没,在史书应该有浓重的一笔。


五、盛乐城,并非人们概念中的都城,仅仅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据点而已

《魏书》说:晋咸康六年公元340年,代王拓跋什翼犍移都于云中之盛乐城,回到了原来的居留的。第二年又于盛乐故城南八里筑盛乐新城。

盛乐城遗址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北10公里,宝贝河的北岸。从历来的考古发掘,特别是九十年代来看,城分郭城、北内城和南内城三部分。郭城东西1550米,南北2250米,略作五边形。南内城位于郭城的东南部,该城东西长670米,南北宽665米城内有北魏时期的黑色厚瓦、一些牲畜骨骼和骨器。郭城有马面、瓮城。

考古证明,盛乐郭城的修建是在5世纪以后。北内城在南内城北错角,为唐以后所建。看来只有南内城是拓跋什翼犍时期的遗迹。拓跋什翼犍仍然是以平城为南都。鲜卑拓跋部终于有了相对固定的政治中心,但当时拓跋部并未改变其游牧经济的特征,依旧是东西迁移,南北往来,居无定所。再者从以上盛乐城的考古数据显示,当时修筑的所谓盛乐城,并非后来人们概念中的都城,而仅仅是一个规模不大的据点而已。


六、繁畤和繁峙是有区别的

繁畤县,据《汉书.地理志》载:“雁门郡,县十四,繁畤县。莽曰当要”。又据《后汉书.郡国志》载:“雁门郡十四城,阴馆、繁畤、楼烦”。繁畤县故址有学者认为在应县城东八里处城下庄附近,而笔者认为此言不妥,繁畤县故址应在浑源城西四十里,应县城东四十里左右的西坊城附近。

按“畤”字,其本义为水中的小块陆地,其延伸义有古人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之说。繁畤即由水中众多之小片陆地所组成的县。至今西坊城有大沟水,西坊城至西辛庄一带曾经泉眼密布,有“小蓬莱”之美誉。

晋怀帝于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乃徙楼烦、马邑、阴馆、繁畤、崞县五县之民于陉南。

今山西太原北之“繁畤县”,其“峙”字,是由“畤”字演化而来,即由水中众多之小片陆地,演变成今之众多山也。

今之“繁峙县”,即由“众多之山”所组成之县邑也。

此为笔者零散首发于微头条的文章,一并整理之

张梦章(龙山大先生)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匈奴   东汉   定襄   单于   冀州   建安   朔方   汉人   山西   公元   事儿   常住人口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